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0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48篇
地球物理   87篇
地质学   405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46篇
自然地理   46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31.
无锡新区科技交流中心G区部分屋盖采用刚性圆形屋面空间索穹顶结构,该结构体系由上弦脊索、下弦斜索、环索、压杆、外环受压环及内环刚性拉力环构成,为肋环型索穹顶结构体系。索穹顶结构平面为圆形,屋面覆盖材料采用铝板和玻璃结合的刚性屋面,刚性屋面与下部索穹顶结构体系结合,是目前国内第一个空间索穹顶结构实例。施工方法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32.
青海祁漫塔格地区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具有高硅、高碱(AR为3.02~5.88,NK/A为1.04~1.17,A/CNK为0.96~1.07)、高TFeO/MgO和贫CaO、MgO的特征;∑REE较高,LREE略富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不十分明显,Eu负异常明显,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呈稍右倾的V字形;明显富集Rb、K、Th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Zr、Hf等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Nb等。这些资料显示了A2型铝质花岗岩的特征,其来源可能与洋壳、岛弧建造组成的年轻地壳有关。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定年方法,获得乌兰乌珠尔正长花岗岩体的206Pb/238U年龄为388.9Ma±3.7Ma(MSWD=3.1),代表该岩体的形成年龄。结合岩石地球化学、构造特征和区域地质背景,认为该岩体形成于后造山或造山作用演化晚期相对伸展的环境。  相似文献   
133.
新疆西准噶尔地区是古生代经过俯冲-增生形成的复合造山带。该地区分布有多条蛇绿岩带,其中的拉巴西蛇绿岩带是比较重要的一条,通过对该蛇绿混杂岩特征的研究,认为该区蛇绿岩尽管受到强烈的多期构造肢解,但根据岩石类型仍能恢复蛇绿岩的原始层序。本文重点讨论了拉巴西蛇绿混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其形成时代为晚寒武世-中奥陶世,就位时...  相似文献   
134.
 戈壁输沙量与输沙势的定量关系一直是风沙地貌及风沙工程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对莫高窟顶戈壁输沙量的长期监测(2008年5月至2009年4月)结果表明,窟顶戈壁输沙势为129VU,窟顶北侧的总输沙量约905 kg·m-1左右。其中,偏东风输沙量达500 kg·m-1,偏西风输沙量达320 kg·m-1。当风速大于11 m·s-1时,戈壁风沙发生长距离的输送,偏西风可将265 kg·m-1的沙量输送到窟区,偏东风可将410 kg·m-1的沙量吹回到鸣沙山。根据本区偏东风强盛,且偏东风戈壁输沙量大于偏西风输沙量的特点,提出了以固为主,输导结合的莫高窟风沙防治的主导思路。认为在窟顶构建一个既能阻截沙物质,又能对阻截的沙物质进行输导的人工戈壁床面是完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5.
波龙斑岩铜金矿床是近年来在青藏高原中部发现的最大的斑岩型矿床,波龙矿床发育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和一期花岗斑岩,两期花岗闪长斑岩是波龙矿床的成矿斑岩。本文开展了波龙矿床三期斑岩锆石U-Pb年龄、全岩岩石地球化学和Sr-Nd-Hf同位素组成分析。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三期斑岩在120Ma集中侵位。两期花岗闪长斑岩均富集轻稀土、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重稀土、高场强元素,Eu异常不明显,显示出岛弧岩浆岩的特征;两期花岗闪长斑岩的(87Sr/86Sr)i值分别为0.70562-0.70711和0.70567-0.70850,εNd(t)分别为-4.0--3.1和-8.0--2.4,εHf(t)值分别变化于2.5-6.9和3.3-6.9,表明两期花岗闪长斑岩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花岗斑岩也具有岛弧岩浆岩的岩石化学特征,但其具有较高εNd(t)值(-0.7--0.2)和εHf(t)值(1.3-12.2),可能表明花岗斑岩也起源于下地壳,但有更多幔源物质混入。波龙斑岩铜金矿床形成于班公湖-怒江洋壳向北俯冲末期,其成岩-成矿可能与洋壳俯冲关系密切,但波龙矿床的三期斑岩均起源于新生的下地壳,可能表明在120Ma南羌塘地块南缘开始逐步加厚。  相似文献   
136.
湖南南岳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要:分布于湖南衡山的南岳岩体,侵位于新元古代冷家溪群中,为复式岩体。通过锆石U-Pb年龄测定,其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215.5±1.5)Ma,主体形成于晚三叠世;其中部分小岩体形成于早白垩世,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40.6±0.8)Ma。晚三叠世花岗岩由三个岩石单元组成,第一期细中粒斑状角闪石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二期中细粒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第三期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早白垩世花岗岩为二云母二长花岗岩。晚三叠世花岗岩属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早白垩世花岗岩属强过铝质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REE中等(92.88×10-6~296.56×10-6),Eu均为弱负异常(δEu=0.28~0.87),其中早白垩世花岗岩Eu亏损更大;ISr值较大(0.7093~0.7189);低εNd(-8.04~-11.38), 高T2DM(1.63 ~1.90 Ga)。综合研究表明,南岳花岗岩石为壳源含白云母过铝花岗岩类(MPG),为华南前寒武系基底重熔而成,晚三叠世花岗岩有少量下地壳或地幔物质加入;其形成的构造背景应为碰撞造山作用晚期或结束时期,是陆内碰撞造山作用增温减压体制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7.
对新疆阿尔金山东段喀腊大湾地区玄武岩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地球化学分析, 结果表明, 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具有低的Mg#值(Mg#=Mg/(Mg+Fe)×100)。稀土元素的含量变化范围较大, 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 具有轻微的轻稀土富集, 弱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Ni、Co、Cr与MgO呈正相关, 微量元素多元素标准化图解中, 普遍具有Nb、Ta的负异常, 部分样品具有Ti的负异常。在Th/Yb-Ta/Yb和Th/Hf-Ta/Hf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 分别落入活动大陆边缘环境和大陆拉张(或初始裂谷)环境, 结合本区双峰式火山岩中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以及与北阿尔金蛇绿混杂岩带其它地区玄武岩的对比, 认为喀腊大湾地区的玄武岩可能形成于紧邻北阿尔金地区古洋盆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138.
孤山川属黄河一级支流,全长79.4 km,流域面积1272 km2.流域内地貌为沙盖黄土丘陵沟壑、黄土丘陵沟壑,基岩沟谷丘陵与河流阶地等,岩土侵蚀类型有五:一是风力侵蚀-风沙侵蚀;二是降雨对谷坡面的面状冲刷-坡面侵蚀;三是地表径流对谷底的侧蚀-沟谷侵蚀;四是滑塌对谷坡坡体的破坏-重力侵蚀;五是人力侵蚀.本文根据上述侵蚀类型提出了不同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9.
黄土高原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地形分异模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勇  杨波  刘国彬  刘普灵 《地理学报》2008,63(11):1218-1226
退耕坡地是近年来黄土高原整治生态环境和控制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基于WIN_YIELD 软件, 以延安燕沟流域为例,利用2005 年延安站的逐日气象数据和燕沟流域地貌、土壤及土地利用等资料, 模拟分析了不同地形高程、坡度和坡向条件下不同作物产量及水土流失的分异特征。结果表明: 在黄土高原, 地形坡度是影响作物产量、径流和泥沙的重要因素, 地形高程和坡向的影响普遍较微弱; 地形坡度越大, 作物产量越低, 高粱和玉米在坡度为25o 时的产量模拟值分别较0o 时下降15.44%和14.32%, 大豆、绿豆和马铃薯的下降幅度依次为5.26%、4.67%和3.84%; 产生径流和泥沙随地形坡度的增大而增大, 在坡度20o左右存在一个高值区间; 不同作物的水土保持效益由高到低依次为大豆、绿豆(豆类)、马铃薯、玉米和高粱; 坡度小于5o的坡耕地可以不进行梯田改造, 坡度大于15o 的坡耕地应及早实现退耕还林还草。  相似文献   
140.
根据对龙高半岛主要断裂与上覆地层的切割关系考察、浅层地震勘探、断裂两侧等时地貌面的分布调查等资料,分析了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特征,并探讨了地震活动与断裂活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 中楼-东瀚断裂(F1)、高山断裂(F2)和海口-江阴断裂(F4)属有地质、地貌证据的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三山断裂(F3)属浅层地震勘探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 福清断裂(F5)和东张断裂(F6)属断层物质TL测年结果确定的早中更新世活动断裂.从区内≥3级中小地震沿龙田-江镜地堑边界的分布特点看,可能与三山断裂和海口-江阴断裂活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