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1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5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31.
闫峻  宋庆尧  刘建敏  谢建成  汪志杰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24-2023040024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 2±2. 0 Ma,与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以及大别造山带I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洪镇花岗岩高硅、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中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经历了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洪镇花岗岩具有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其n(87Sr)/n(86Sr)(t)为0. 7065~0. 7066,εNd(t)值为-10. 9~-12. 0,锆石εHf(t)为-6. 7~-13. 2,n(206Pb)/n(204Pb)(t)、n(207Pb)/n(204Pb)(t)和n(208Pb)/n(204Pb)(t)分别在17. 063~17. 109、15. 568~15. 572和37. 351~37. 373之间。综合研究表明,洪镇花岗岩起源于古—中元古代中低成熟度沉积岩的水致部分熔融,为幔源岩浆底侵导致。从物质来源上,洪镇花岗岩岩浆源区类似于大别造山带经历过俯冲、折返后的中上地壳,而显著不同于长江中下游同时代A型花岗岩源区,表明洪镇地区具有上下地壳分属长江中下游和大别造山带的构造属性。在早白垩世早期郯庐断裂带南段西盘向南的强烈挤压下,大别造山带下地壳发生不规则流动,越过郯庐断裂带进入到洪镇地区下地壳成为洪镇花岗岩的源区。  相似文献   
32.
汪志杰  闫峻  徐琳玉  陶克勤  李全忠 《地质论评》2023,69(4):2023040006-2023040006
湖南晚侏罗世金鸡岭花岗岩体是南岭地区典型W—Sn成矿岩体之一,内部发育黑云母花岗质伟晶岩团块和文象花岗质条带状伟晶岩脉。金鸡岭花岗岩和黑云花岗伟晶岩中的黑云母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均表现出高的FeO、TiO2、Al2O3含量和低的MgO、CaO、Na2O、MnO含量,以及富集成矿元素Nb、Ta、W、Sn,亏损Sr、Ce、Eu等微量元素特征,从花岗岩体到黑云花岗伟晶岩,岩浆的形成温度和氧逸度降低,云母中Al2O3、Li2O*含量升高,TiO2、MgO含量降低,黑云母由铁叶云母演变为黑鳞云母。结合前人资料,金鸡岭花岗岩与黑云花岗伟晶岩均源于元古宙地壳的深熔作用,伟晶岩为花岗岩浆在晚期分异演化的产物,形成于岩浆—热液转化阶段。伟晶岩阶段是稀有金属元素显著富集,乃至进一步成矿的重要阶段。  相似文献   
33.
花岗岩可以有效示踪大陆基底物质,并区分具有不同地壳结构和演化历史的构造块体。洪镇花岗岩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北A型花岗岩带的西延位置,距离郯庐断裂带约30 km。锆石SIMS定年表明,安庆怀宁县洪镇花岗岩形成于126.2±2.0 Ma,与长江中下游A型花岗岩以及大别造山带I型花岗岩的形成时代一致。洪镇花岗岩高硅、富钾,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其富集轻稀土元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中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经历了角闪石为主的结晶分异。洪镇花岗岩具有较为富集的Sr—Nd—Hf同位素,和低放射性成因Pb同位素组成,其n(87Sr)/n(86Sr)(t)为0.7065~0.7066,εNd(t)值为-10.9~-12.0,锆石εHf(t)为-6.7~-13.2,n(206Pb)/n(204Pb)(t)、n(207Pb)/n(204Pb)(t)和n(208Pb)/n(204...  相似文献   
34.
张元朔  闫峻  高冉  李全忠  刘晓强 《地质学报》2015,89(Z1):350-350
<正>皖南地区广泛发育燕山期岩浆岩,青阳–九华山复式岩体是其中之一,岩石类型包括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和九华山岩体钾长花岗岩。青阳岩体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的SiO_2含量变化范围为66%~68%,MgO含量较低(0.6%~2.2%),  相似文献   
35.
牛山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内,为一钻孔揭露的隐伏花岗斑岩岩体。近年来,勘探发现了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岩体含有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Th/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1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8±1.9)Ma,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岩浆晚期活动的产物。该岩体的精确定年和成矿发现,为本地区火山盆地内寻找铜、金矿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6.
牛山岩体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繁昌火山盆地内,为一钻孔揭露的隐伏花岗斑岩岩体。近年来,勘探发现了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铜、金、铅、锌多金属矿化。应用LAICPMS锆石微区分析技术对该岩体进行了精确定年。岩体含有大量岩浆成因锆石,以高的Th/U比和振荡结晶环带为特征,17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加权平均值为(1218 ±19)Ma,属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白垩纪岩浆晚期活动的产物。该岩体的精确定年和成矿发现,为本地区火山盆地内寻找铜、金矿开辟了新的前景。  相似文献   
37.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构造体制转换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长江中下游及其邻区中生代以来经历了特提斯、古亚洲、太平洋三大构造体制复杂的转换过程,地壳活动频繁,不同期次、不同方向、不同性质的构造叠加强烈,并控制了区内的岩浆活动和热液成矿。(1)印支晚期特提斯构造体制作用,具有俯冲带性质的襄樊-广济断裂带和先后具有左旋平移转换断层性质的郯庐断裂带产生。(2)燕山早期特提斯构造体制向古亚洲构造体制和太平洋构造体制转换,其一,晚侏罗世古亚洲构造体制近南北向挤压,桐柏-大别造山带形成共轭剪切带。其二,晚侏罗世与早白垩世之交古太平洋板块活动,NE向展布的华南板内构造形成。(3)燕山晚期脉动式伸展构造产生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活动;晚白垩世-始新世长江中下游地区盆-岭构造形成。(4)喜马拉雅早期太平洋构造体制下近E-W向挤压作用,近S-N向展布的红色盆地发生反转,呈NE-SW向线状展布。  相似文献   
38.
安徽铜陵沙滩脚岩体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沙滩脚岩体位于铜陵矿集区东南部,主体为花岗闪长岩,锆石LA-ICP-MS UPb同位素测年结果表明,岩石侵位时代为141.4 Ma土1.1 Ma,属早白垩世,与铜陵地区其它岩体形成年代范围一致.沙滩脚花岗闪长岩的ω(SiO2)在62.06%~65.53%之间、ω(Al2O3)为16.05%~17.06%,Na2O/K2O比值均大于1(1.24~2.34),其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稀土元素含量高,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高场强元素,同时具有高Sr、低Y从而高Sr/Y比值(47.43~137.50)的特征,类似埃达克质岩石,暗示其岩浆形成于较高的压力下,为加厚的下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39.
安徽繁昌盆地南缘构造特征与控矿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繁昌盆地作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特提斯、太平洋两大构造体制的转换密切相关,是研究中国东部中生代构造-盆地-岩浆-成矿内在联系和时-空关系的天然实验室.繁昌盆地南缘位于长江中下游转换构造结内,具有三级构造控矿特征:①铜陵-南陵断裂带是一级控矿构造,是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导矿构造和储矿构造;②燕山期叠加褶皱是二级控矿构造,控制着成矿热液的运移和就位;③含矿地质体是三级控矿构造,是良好的导矿和储矿空间.印支期和燕山期构造活动为姚家岭多金属矿成矿流体运移提供了良好的通道和就位空间:①导岩构造主要是铜陵-南陵大型断裂带;②导矿构造包括铜陵-南陵破碎带、构造透镜体间的空隙带、含矿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的裂隙等;③储矿构造主要为含矿透镜体的上下边界、透镜体内的褶皱岩层面、层间破碎带、平行褶皱枢纽裂隙等.  相似文献   
40.
刘春  闫峻  宋传中  李全忠  彭戈  史磊  刘晓强 《岩石学报》2012,28(10):3228-3240
长江中下游地区发育多个中生代火山盆地,自西向东依次为金牛、怀宁、庐枞、繁昌、宁芜、溧水和溧阳盆地.繁昌盆地自下而上发育中分村组、赤沙组和蝌蚪山组火山岩.中分村组下段和上段流纹岩的LA-ICPMS锆石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1.2±1.1Ma和129.1±1.3Ma,和蝌蚪山组流纹岩的形成时代(130.7±1.1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表明繁昌盆地火山岩喷发持续时间较短.中分村组发育英安岩和流纹岩,赤沙组以粗安岩为主,并有少量的流纹岩,两者的SiO2含量分别为64.36% ~75.45%和63.08% ~69.75%.中分村组和赤沙组火山岩的稀土和微量元素特征基本一致,均富集轻稀土和大离子亲石元素,亏损Nd、P和Ti,其中,流纹岩表现为Eu的负异常.中分村组样品的87Sr/86 Sr(t)为0.7060 ~ 0.7074,εNd(t)为-7.91~ -8.11,赤沙组样品的87Sr/86Sr(t)为0.7073,εNd(t)为-6.62~ -6.71,和蝌蚪山组玄武岩的Sr-Nd同位素组成很相似.综合分析表明,中分村组火山岩为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的岩浆底侵形成的下地壳再次部分熔融的产物,并经过辉石、角闪石、斜长石和磷灰石的结晶分异.赤沙组粗安岩为岩石圈地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岩浆,经过橄榄石、辉石、斜长石和钛铁氧化物结晶分异形成.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中生代火山岩中表现的最为集中,表明~ 130Ma时期为本地区的拉张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