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82篇
  国内免费   40篇
测绘学   63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61篇
地质学   154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26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51.
通过塌陷的地质模式概化,设计物理模型实验探索岩溶空腔在开放、密闭条件下,地下水位下降时水气压力变化的规律。实验结果表明:(1)在密闭条件下水位下降时,空腔内的水气压力处于负压状态,并呈有规律的波动, 波动周期和幅度主要受初始水位的影响;(2)在密封-开放-密封实验中,当系统突然转为开放条件时,岩溶空腔内的水气压力发生突变,压力突变值可达密闭系统条件下最大波动值的3倍;(3)岩溶空腔水位下降过程中,水气压力对岩溶空腔顶部有周期性的高频振动作用,具有压力脉动的特征;(4)密闭条件下的岩溶空腔水位下降引起的水气压力变化可通过时间变量的一次函数来描述,函数斜率受出水口及岩溶空腔截面积影响,截距与初始水位紧密相关。对水气压力所产生的高频振动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岩溶塌陷机理及防治研究的突破。   相似文献   
352.
随着海洋资源勘探开发由浅海到深海逐渐增多,深水钻井面临的难题也不同于陆地与浅水,如何在随着波浪起伏的钻井平台上保持钻压稳定,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应运而生。钻柱升沉补偿系统应用于浮式钻井平台或钻井船,在船受风浪影响起伏颠簸时可以使钻柱保持相对静止,使钻头与孔底保持持续接触,钻压保持基本恒定,起到保护钻具,提高钻进效率的作用。本文介绍了升沉补偿系统的发展阶段和常用升沉补偿系统结构及优缺点,通过示意图说明了主动补偿系统、被动补偿系统和主被动一体式补偿系统的工作原理。同时通过实例与数据说明升沉补偿系统在提高钻速和岩心采收率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53.
天津东丽湖CGSD-01井位于天津潘庄凸起构造区,该井设计井深4000 m,完钻井深4051.68 m,该井的主要目的之一是通过分段取心钻进获取各地层的地质资料。本文主要介绍了通过尝试不同的取心钻具与钻进方法的组合,探索出一种高效的取心钻进方案,成功地解决了三开雾迷山组复杂地层岩心采取率低的难题,并高质量地达到了取心要求。通过对各技术方案的取心对比分析,总结了地热深井取心钻进的关键技术,以期对后续的钻探取心提供技术上的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354.
“软玉”这个术语近来饱受非议,非议不仅来自考古文博界,也来自宝玉石界。作为一个术语,“软玉”为何会受到如此广泛的非议呢?考古文博界的主体认识为:自古至清末文献中没有用过此术语,且该玉料质地并不软。事实上,以透闪石阳起石为主要组成的玉料硬度已经超过玻璃和铁器,实际佩戴无磨损痕迹。为何被称呼“软”玉?中国有爱玉、尚玉的传统,且玉文化是中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理清这一术语的由来,意义重大。通过广泛收集全球相关文献开展分析与研究,发现“软玉”一词最早于1890年出现在日本的一本德语、英语和日语的矿物互译名的书册中。日本作者(Koto)用“軟玉”来翻译英文词“Nephrite”。“nephrite”这个英文单词在西方出现时间大致可以锁定在16世纪或者之后,并于1846年用来描述我国上古玉器的主要矿物组成,这距我国广泛用透闪石质玉的时间晚了好几千年。“软玉”术语经留日学者引入中国,之后经过矿物学相关图书传播,于1996年被收入《珠宝玉石·鉴定》国家标准中。通过对“软玉”术语命名溯源,不难发现中华玉文化的重要载体--玉,在我国饱受战乱、贫穷与落后时期,于1890年被使用同宗语系的日本学者强加了一个“軟(软)”字,之后这个“软”字便牢牢地附着。通过溯本求源,认为该术语的“软”字应该去除,这样既回避了“软玉”的最早命名可能存在的褒贬问题,也避免了一些顾名思义、不合实际的想当然的现象再度发生。今后关于透闪石质玉的术语称谓,我们推荐的术语为“玉”。这一称谓既尊重我国历史传统又兼顾现实;虽然我国用玉早期用玉种类不算单一,但到西周时期基本演变为单一的闪石质玉。最后提倡反思,我们文化自觉、自信、自爱、自珍的培养与建设是否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355.
刘向冲  邢会林  张德会 《地质通报》2019,38(9):1556-1563
中国地质工作者在20世纪80年代已发现南岭地区许多石英脉型钨矿床的蚀变晕宽度随深度递减,然而这一蚀变特征的形成机制至今仍未得到较好的解释。通过模拟热液运移和硅从裂隙带向邻近围岩的扩散过程,发现流体温度和围岩孔隙度是影响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特征的重要变量。高温和高孔隙度会加速硅从裂隙向邻近围岩扩散,从而形成较宽的蚀变。在围岩孔隙度均一分布的情况下,由于深部温度高于浅部,深部围岩蚀变宽于浅部蚀变。围岩孔隙度随深度递减会抵消温度对硅扩散速率的影响,使深部围岩形成较窄的蚀变。围岩孔隙度随深度递减可能是形成石英脉型钨矿床蚀变宽度随深度减小的有效机制。前人将钨矿蚀变特征归因于岩浆热液过渡性流体不均一的物理性质,该研究为这一科学问题提供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356.
层状可压缩岩基三维固结问题的状态空间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云世  苏辉  成怡冲  艾智勇 《岩土力学》2011,32(Z1):176-180
采用状态空间法求解层状可压缩岩基的三维固结问题。首先从直角坐标系下考虑可压缩性的三维Biot固结问题的控制方程出发,通过Laplace-Fourier变换得到状态空间方程,解此方程并通过Cayley-Hamilton定理,得到单层可压缩岩基三维固结问题的传递矩阵;然后利用传递矩阵法,结合层间连续性条件和边界条件,得到了层状可压缩岩基三维固结问题在积分变换域内的解答;最后应用Laplace-Fourier逆变换技术,得到层状可压缩岩基三维固结问题在物理域内的理论解答。编制了相应的计算程序,进行了数值计算与分析,证明了压缩性对岩基固结问题的影响  相似文献   
357.
基于改进的SVM技术和高光谱遥感的标准矿物定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支持向量机(SVM)统计理论,并对其从核函数构造方面进行改进,通过主成分分析、包络线去除、光谱导数变换等对原始Hyperion高光谱数据进行降维、变换与特征提取,分析比较了这些变换后不同的回归效果,并将其应用在内蒙古霍林郭勒地区岩石中氧化物质量分数的反演中。同时,鉴于某些重要矿物本身并没有明显的特征光谱曲线,提出一种新的矿物定量方法。首先,基于高光谱遥感数据,利用改进的SVM回归技术反演矿物中的化学成分,然后通过标准矿物计算(CIPW)推导岩石中标准矿物的质量分数。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核函数后的SVM回归精度有所提高,其中导数变换后的反演精度达74.87%,比原始光谱反演精度提高了4.11%。CIPW应用于高光谱遥感地质填图效果良好,为岩性鉴定和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58.
花岗岩与岩浆热液型矿床、油气成藏等有密切的成因关系。高温岩浆侵位到较冷的围岩中会形成岩浆热场和热应力,但热应力的大小和其影响范围尚缺乏系统研究。随着岩浆热耗散、与周围地层达到热平衡后,热应力会逐渐消失,因而数值模拟是定量研究岩浆热应力的常见方法之一。以往模拟岩浆热应力时往往采用岩石在常温下的线性热膨胀系数,但这与高温下岩石线性热膨胀系数存在较大差距。文章利用FLAC3D软件模拟花岗质岩浆侵位至上地壳范围内引起的热应力。求解物理方程包括热传导方程与线性热弹性本构方程,其中热场可通过温度差和线性热膨胀系数改变应力场,但应力场的变化不影响热场(即热场与应力场的单向耦合)。通过一系列数值模拟实验考察围岩岩性(花岗岩或碳酸盐岩)、杨氏模量、热学参数和岩浆侵位深度如何影响岩浆在上覆围岩产生的热应力。数值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热传导系数通过传热快慢影响热应力的变化;围岩的杨氏模量越大,热应力也越大;由于花岗岩的平均杨氏模量大于碳酸盐岩,所以围岩为花岗岩时产生的热应力要高于碳酸盐岩;围岩无论是花岗岩还是碳酸盐岩,其在高温条件下的线性热膨胀系数比常温时高约1个数量级,产生的热应力最高可...  相似文献   
359.
高墩大跨度铁路简支钢桁梁桥的减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时程分析方法,研究了具有减隔震支座的铁路高墩大跨度简支钢桁梁桥的减震性能,探讨减隔震技术在高墩桥梁中的适用性.通过数值分析研究了采用铅芯橡胶支座、盆式橡胶支座和双曲面支座时的减震效果.计算结果表明,在铁路高墩大跨度简支钢桁梁桥上使用减隔震支座具有一定的减震效果.  相似文献   
360.
2.5维井间电磁反演在中国东部孤岛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In this study, we present a practical technique of transforming cross-hole EM data into the inter-well resistivity distribution. The a priori information constraint is incorporated into an iterative regularized inversion procedure and a variable roughness is added into the inversion process. Finite element approximation based on a two and a half-dimensional (2.5D) model has been developed for the forward problem and the "pseudo-forward" problem needed for constructing the sensitivity matrix and synthetic data set. The regularized least-squares inversion scheme, constrained with the a priori information obtained from well logs, was adopted to reconstruct the inter-well resistivity profile from two synthetic electromagnetic data sets and field data acquired in the Gudao Oil Field, East China. The partial derivatives of the sensitivity matrix were computed by the adjoint equation based on the reciprocity principle. Inversion results of the synthetic and field data examples suggest that our method is robust and stable in the presence of random noise in the field data and can be used for cross-hole EM field data interpret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