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5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74篇
测绘学   105篇
大气科学   229篇
地球物理   111篇
地质学   236篇
海洋学   117篇
天文学   33篇
综合类   57篇
自然地理   1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7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5年   3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61.
中国地理学发展若干值得思考的问题   总被引:45,自引:6,他引:39  
近年来,中国地理学在应用方向的发展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明显成就的同时,综合方向削弱,地理教育和研究机构易名混乱,国家重大问题的研究未受到广泛重视。根据中国地理学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地理学在新世纪的发展方向和加强理论与综合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962.
黄河三角洲沉积物的自然固结压实过程及其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对黄河三角洲及下伏沉积物的压实量和压实过程及其引起的地面沉降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认为,在厚度为15 m的新淤积的黄河三角洲沉积重压下,前三角洲粘土和下伏海相粘土总固结量可达约1.35 m,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总压缩量为1.48 m。这些粘土层在亚三角洲建设时期就开始受压固结,但是在亚三角洲废弃后,仍要经过几十年自然固结才会基本完成。除去前10年的固结量,前三角洲粘土与下伏海相粘土叠加形成的14 m厚粘土在随后的27年内可能会压缩50 cm;而海湾或烂泥湾及前三角洲和海相粘土叠加成的20 m厚粘土在50年内可能会压缩86 cm,两者的年平均压缩速率都超过17 mm/a。固结量和速率与上负沉积物重量成正比,而亚三角洲沉积厚度从沉积中心向外围逐渐减少,所以下伏粘土固结量和速率也向周围逐渐降低。但从亚三角洲沉积厚度分布情况看,在大范围内,下伏粘土固结引起的地面沉降在几十年内都将比较明显,从而可能加重三角洲地区风暴潮和海岸侵蚀灾害,降低已有灾害防治工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963.
空间数据引擎关键技术与应用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地理特征相关信息的一体化存储与访问是GIS软件平台研发的关键技术。在扩展关系数据模型的支持下,利用成熟的商用扩展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储和管理海量空间数据,是发展大型GIS平台空间数据库管理系统行之有效的技术方法。本文对几种典型的空间数据库管理平台ArcSDE、OracleSpatial、InformixSpatialDataBlade、DB2SpatialExtender和MySQLSpatialExtensions从存储模型、进程管理方案、空间查询和索引以及数据缓存技术等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64.
土体静止侧压力系数K0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对深入把握其力学性质非常重要。然而,由于适用于粗粒土K0试验仪器及方法较少,对粗粒土K0随应力状态变化规律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的。为研究加载和卸载过程中粗颗粒土静止侧压力系数K0随应力状态的变化规律,利用新近研制的大型K0试验仪对某砂卵砾石料和堆石料进行了不同应力状态下的K0试验。K0试验结果表明:颗粒形态、应力状态、级配都对粗粒土K0有一定影响,其中应力状态影响最为明显;加、卸载时粗粒土K0随竖向应力增大呈减小的趋势。通过对K0试验结果进行深入分析,提出了粗颗粒土在加载过程中K0与竖向应力的关系式,并进行了验证。在此式基础上,基于前人总结所得K0与OCR的关系式,总结了一个反映任意固结状态下粗颗粒土K0随应力状态变化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965.
近年来农用地土壤质量受重金属污染影响进而导致农产品受到威胁的问题愈发严重,然而关于土壤质量评价的研究很少考虑土壤污染状况,忽略了土壤污染风险对土壤质量的影响。本文以某典型制造业县级市为例,在以土壤理化性质为主要指标的土壤肥力状况评价基础上,对研究区土壤重金属进行污染风险管控类型划分。通过建立分段函数将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划分结果引入土壤质量评价体系,对农用地土壤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理化指标的变异系数从大到小为速效磷(AP)含量>土壤电导率(SEC)>全磷(TP)含量>土壤有机碳(SOC)含量>阳离子交换量(CEC)>全氮(TN)含量>pH。土壤肥力状况随地势降低和河流增加呈现升高的趋势,高肥力区主要分布在平原区西北部和平原区东北部,低肥力区主要分布在东南部丘陵山区和西部低洼区,肥力过渡区环绕低肥力区分布。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Cd、Hg、As、Pb、Cr、Ni、Cu和Zn 8种重金属中至少有88.89%的Cd样点和98.61%的Cr样点属于优先保护类,11.11%的Cd样点、1.39%的Cr样点属于安全利用类,该区重金属污染以Cd为主。土壤质量评价结果表明,土壤质量总体分布与土壤肥力状况分布规律类似,但由于受土壤污染风险的影响,研究区西南部低质量土壤范围向东扩张,东南部低质量土壤分布范围更小,更密集化。上述研究结果说明,引入土壤污染风险管控类型划分结果一般会对土壤肥力状况作减幅修正,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土壤肥力状况的空间分布格局。  相似文献   
966.
中国西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及空间组织形式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张晓平  陆大道 《地理科学》2004,24(2):129-135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和能力成为国家和地区经济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中国西部地区的发展,必须实现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只有依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并尽快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西部地区的发展才可能突破传统生产要素的地理局限,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新的可能性。中国西部重点经济带具有较强的科技实力和较好的技术创新基础,形成了一批独具特色的高科技产业和品牌,在全国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未来西部重点经济带高新技术产业应采取“发展与地区优势相结合的高科技产业群、以高新技术武装的传统产业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现代服务业”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在空间组织形式上,应采取高新技术产业带、重点城市和重点园区相结合的模式,形成网络化的空间组织形态。  相似文献   
967.
优化复合锚固结构与非优化复合锚固结构均由土钉和在土钉端部设置的一定长度的经特殊处理的空孔段群即弱化孔群组成,二者的惟一差异是弱化孔长度不同,前者是优化的,后者是据经验确定的。为比较二者的抗爆性能,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非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拱顶动应变峰值是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2.1倍以上,非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质点加速度峰值是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2倍(拱顶)~5倍(底板),并与宏观结果相吻合,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临界破坏抗力是非优化者的2.1倍以上,极限破坏条件下,拱顶下凸大变形尺度和面层脱落范围,优化复合锚固结构仅为非优化复合锚固结构的25%和33%。  相似文献   
968.
不同驱替方式下岩石电阻率与饱和度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高含水期老区调整井饱和度评价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模拟油田开发过程的岩石物理实验,研究水驱油方式下电阻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与油驱水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电阻增大率与含水饱和度在双对数坐标系中的关系不再是一条直线,而呈现出明显的与高、低含水饱和度区间相关的两段式;岩石的润湿特征不同,两段式拐点所对应的含水饱和度Swp不同,水驱方式下所能达到的最终采收率也不同。水驱油方式下的I-Sw曲线特征表明,用勘探阶段及开发初期油驱水实验得到的饱和度公式对开发中后期的饱和度进行评价不太合适,尤其是在高含水期,电阻率对高含水饱和度反映能力的局限性严重制约了这一阶段水淹层的评价精度。  相似文献   
969.
皱纹盘鲍消化道粘膜上皮的扫描电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 Ino)隶属腹足纲、前鳃亚纲、原始腹足目、鲍科,是一种珍贵的经济贝类,也是我国北方沿海主要养殖贝类.近年来利用扫描电镜的特点研究动物消化道表面超微结构与其食性、功能的关系已引起高度重视[1-3],但迄今为止对皱纹盘鲍乃至整个鲍科动物消化道扫描电镜的研究国内外未见报道.皱纹盘鲍是一种藻食性动物,与其食性相适应,它的消化道甚长,约相当于体长的3倍,并进化有发达的食道侧囊、嗉囊以及长而迂曲的肠.组织学研究表明皱纹盘鲍消化道粘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4].  相似文献   
970.
该文对对流层中轨迹法的应用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 对流层中等熵面上轨迹法应用效果最好, 同时通过对物质线轨迹积分的改进, 即在积分过程中不断加入新的点以保持物质线上点的密度, 使轨迹法能够利用现有的资料分辨率, 更细致的描述大气环流的演变.利用轨迹法分析了1991年江淮梅雨期7月1~7日过程的水汽输送, 表明此次过程江淮地区的水汽输送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及南海, 且强度以前者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