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地质学   5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赤峰东部宝音图群斜长角闪岩锆石U-Pb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宝音图群是华北地台北缘最古老的结晶基底之一。赤峰东部宝音图群的斜长角闪岩中锆石晶型、背散射图像及低Th/U比值、高Hf、低Nb、Ta、低Nb/Ta比值等特征说明其为变质锆石。采用LA-ICP-MS锆石U-Pb测年技术,对变质锆石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获得了宝音图群的变质年龄为1860.1±7.9 Ma,此年龄限定了宝音图群的形成时代应早于1860 Ma,说明宝音图群应该形成于此年龄之前的古元古代。这一变质年龄所代表的变质事件与华北地台古元古代变质事件相一致,说明宝音图群为华北地台的一部分。以斜长角闪岩主量、微量及稀土元素为依据,进行原岩恢复及构造环境判别,结果显示斜长角闪岩原岩是形成于活动陆缘岛弧环境的钙碱性玄武岩。  相似文献   
32.
李斌  陈井胜  刘淼  杨帆  吴振  汪岩  钱程 《中国地质》2021,48(S1):14-25
辽宁台吉幅(K51E014003)1∶50 000地质图根据《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技术要求》(DD 2019—01)和行业的其他统一标准及要求,充分利用1∶200 000区域地质、1∶2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工作资料,采用数字地质调查系统(DGSS),进行野外地质填图和数据库建设。通过遥感解译、野外数字填图等手段采集数据,完成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填图385.2 km2,系统编制了辽宁台吉幅1∶50 000地质图、矿产图、建造构造图,并依据《数字地质图空间数据库标准》(DD 2006—06)建立了数据库。图件详细填绘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和构造组合特点,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分析了各地层层序特征并划分了沉积建造类型。本地质图数据库为MapGIS格式,包括18个沉积(火山)地层单位,数据量为267 MB,其中地质体面实体数据125个、路线长度649 km、地质点1100个、地质(界)线数据332条、293个产状数据、摄像(照片)数据403个,薄片66件,锆石U–Pb测年数据6件、光释光测年数据4件、岩石地球化学分析数据70件。该图幅建立了辽西中生代陆相地层格架,确定了各期火山岩的岩性、岩相、火山构造特征及其形成时代,恢复了古火山机构。反映了1∶50 000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性成果,对中生代陆相地层对比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本数据库建立过程始终坚持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确保了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和准确性,对该区矿产地质调查、地质灾害防治及生态环境保护、工程施工等提供基础地质支撑。对区内地层进行了详细调查研究,查明了各地层单位的物质组成、地层层序、沉积环境、形成时代,系统地建立了测区岩石地层格架,详细划分为13个组,18个地层填图单位,1个侵入岩填图单位。通过分析岩石组合、地层层序特征,识别出碳酸盐岩建造、陆相火山沉积建造、复陆屑建造等3种沉积建造类型,进一步划分为10种沉积相。  相似文献   
33.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锆石U-Pb年代学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由流纹岩、粗安质熔结凝灰岩、粗安岩组成。通过LA-ICP-MS技术对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进行锆石U-Pb同位素定年研究,该区中生代火山岩中的锆石呈半自形—自形晶,发育振荡环带,Th/U值较高(0.50~2.26),为岩浆成因。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56±2)Ma(n=24)和(157±3)Ma(n=19),形成于晚侏罗世;玛尼吐组火山岩样品中的锆石U-Pb年龄为(147±2)Ma(n=18),形成时代属于晚侏罗世;白音高老组火山岩2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分别为(132±1)Ma(n=23)和(138±3)Ma(n=18),形成时代属于早白垩世。赤峰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应形成于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俯冲后的伸展环境中。  相似文献   
34.
大石桥组是辽河群中一个重要的含矿层位,其岩性主要由白云石大理岩、方解石大理岩、云母片岩组成.在本次研究中,在辽阳南部八会镇辽河群大石桥组地层大理岩中首次发现有一层酸性火山岩夹层,岩性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根据野外产状判断,酸性火山岩与大理岩为同时沉积.清晰的振荡环带及比较高的Th/U比值,显示流纹质角砾凝灰岩的锆石为岩浆锆石,对其进行LA-ICP-MS U-Pb测年,结果显示其成岩年龄为2171±11 Ma,首次精确地厘定了大石桥组的形成时代.此年龄也进限定了置于大石桥组之下的浪子山组、里尔峪组、高家峪组等3个地层的沉积时限为2171 Ma之前.  相似文献   
35.
龙镇地区花岗岩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9  
张彦龙  葛文春  高妍  陈井胜  赵磊 《岩石学报》2010,26(4):1059-1073
龙镇地区花岗岩位于大、小兴安岭的结合部,属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中的A-I型花岗岩带;该区各岩体岩石类型基本相同,主要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为高钾钙碱性系列的I型花岗岩。花岗岩中锆石的LA-ICP-MSU-Pb年代学分析结果表明,正达山岩体形成于320~315Ma,模拉布山岩体形成于169±3Ma,朝阳林场岩体形成于187~171Ma。这些花岗质岩浆的就位分别与古生代时期古亚洲洋闭合过程中的块体拼合作用及中生代古太平洋的构造演化有关。Hf同位素成分特征表明,两期花岗岩的源岩均为新元古代-显生宙期间亏损地幔来源的火成岩。结合已发表的Sr-Nd-Hf同位素资料,本文认为兴安地块大陆地壳增生的时间主要为新元古代-显生宙,这与松嫩地块一致,而明显晚于额尔古纳地块的地壳增生时间(中-新元古代),从而揭示了它们不同的地壳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36.
随着松辽盆地火山岩中工业性天然气的发现和开发,松辽盆地火山岩作为特殊岩性储层引起人们广泛关注.尽管一些学者对中生代火山岩进行了较详细的研究,但涉及火山岩的年代学及松辽盆地的构造属性问题还有争议.本文通过对松辽盆地南部营城组火山岩的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研究,讨论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地壳增生及构造背景问题.  相似文献   
37.
辽宁省本溪连山关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古元古代辽河群地层,在朱家沟典型剖面浪子山组中识别出2层斜长角闪岩,镜下观察其原岩为玄武岩;在连山关及河栏镇里尔峪组中识别出一套酸性火山岩。对浪子山组2件斜长角闪岩样品、里尔峪组2件流纹岩样品测定LA-ICP-MS锆石U-Pb年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样品D020锆石内部结构整体发黑、条痕状吸收程度不等,Th/U值较低,为变质锆石,其1934±45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变质年龄。其余3个样品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典型的岩浆振荡环带结构和较高的Th/U值,为岩浆锆石。1952±38Ma代表了浪子山组的形成时代,2177±34Ma和2208±12Ma代表了里尔峪组的形成时代。结合前人资料,将辽河群形成时代限制在2.20~1.95Ga,其形成时代持续了250Ma左右。野外接触关系及火山岩年代学特征从另一个方面揭露了辽河群总体为一套无序、局部有序的构造地层,各岩组间不存在上下关系,浪子山组已经不适合置于里尔峪组之下。  相似文献   
38.
39.
作为显生宙最大的增生型造山带,中亚造山带夹持在西伯利亚克拉通和中朝克拉通、塔里木古陆之间,其形成与古亚洲洋演化紧密相关。其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史中,经历了小洋盆俯冲作用导致的陆壳增生,多块体拼贴和后续变形作用造成的陆壳改造,以及随之伴生的多期次岩浆-变质作用。中亚造山带具多样的结构构造、物质组成,蕴藏大量的金属与非金属矿产资源,保存了亚洲大陆古生代增生聚合和洋陆格局转变的重要信息,是中外地质学者探讨大陆动力学演化过程的重要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40.
大黄花铜多金属矿位于赤峰-朝阳金多金属成矿带南部,矿化发生在燕山期正长花岗岩与石炭系酒局子组大理岩接触部位,局部构成铜(铁)矿体.夕卡岩矿物主要为石榴石、透辉石、透闪石、绿帘石、绿泥石、角闪石及阳起石,金属矿物有黄铜矿、辉铜矿、黝铜矿、斑铜矿、铜蓝及氧化次生矿物蓝铜矿、孔雀石、褐铁矿.围岩蚀变强烈,呈现清晰的蚀变分带现象,自接触带向外可分为较强的透闪石-阳起石化带,较强的透闪石-透辉石化带,弱蚀变的大理岩化带.金属元素组合特征明显,为Cu、Pb、Zn、Au、Ag组合.该铜多金属矿的形成与正长花岗岩的侵入作用有关,成矿时代为中侏罗世晚期,与朝阳-赤峰地区金多金属矿成岩成矿时代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