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41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5篇
地球物理   6篇
地质学   55篇
海洋学   97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0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1.
以甲壳素钠和羧甲基纤维素钠共混液为铸膜液,在聚丙烯腈超滤底膜上流延成膜,以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PTGE)的乙醇溶液为交联剂交联制得一种新型的复合纳滤膜。该膜的最佳制备条件为:甲壳素钠溶液与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质量混合比为2∶1,交联剂丙三醇三缩水甘油醚浓度为0.6%,在50℃交联20 h。膜负电荷来源于底膜部分水解。膜的静电位为-0.12 mV,电压渗系数为-13.07 mV/MPa;截留分子量为610 g.mol-1,膜孔半径约0.7 nm。该膜对电解质溶液的截留性能主要决定于荷负电膜对不同电解质离子之间的静电作用力大小。  相似文献   
112.
Fenton试剂对久效磷的降解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初步研究了Fenton试剂对久效磷的降解,分析了H2O2浓度、温度、反应时间、pH值和Fe2 浓度这5个因素对COD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250 mL水样中3.75×10-4mol的久效磷在Fe2 浓度为0.5 mmol/L,pH=3,H2O2浓度为0.19 mol/L,T=70℃的条件下,Fenton试剂在1 h内COD去除率为60%,3 h内COD去除率为90%,8 h内COD去除率为100%。GC-MS测试结果表明,Fenton试剂对250 mL水样中3.75×10-4mol的久效磷5 min可降解81%,30 min降解100%。根据反应速率常数拟合得出该反应符合准一级反应,反应速率常数k=0.655 6 h-1。实验还发现了Cu2 对Fenton试剂有很强的协同催化作用,体系中Cu2 浓度为1.0×10-5mol/L时,Fenton试剂在5 h内对相同水样中COD去除率为101%。  相似文献   
113.
淀粉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凝油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玉米淀粉的羧甲基化与酯化等方法改性合成了一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实验发现,当羧甲基取代度足够时,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酯化度足够时,羧甲基淀粉酯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羧甲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大,凝油性能还与凝油剂中多价金属离子的种类,油品的种类和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有关,凝油性能随水盐度变化很小,即凝油剂对淡水水面溢面仍然有效,凝油性能随油品不同差异较大,对具有一定极性的油的胶凝作用比对非极性油的胶凝作用更强,对水面的原因及植物油比对燃料油具有更好的胶凝效果。  相似文献   
114.
UNESCO/ICES/SCOR/IAPSO海洋学表和标准的专家小组(JPOTS)已推荐了1982年实用盐标,并已得到UNESCO,ICES,SCOR及IAPSO的承认、它们共同决定自1982年1月1日起开始采用此新盐标及新的海洋学表。 1978年实用盐标的确立与使用是电导测  相似文献   
115.
Fenton 试剂降解壳聚糖废液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因素分析实验 ,研究了 Fenton试剂降解壳聚糖制备废液过程中各影响因子的作用机制 ,初步得出了其最佳作用范围。通过正交匹配实验 ,确定了最佳操作条件为 :初始 p H=2 .5,终了p H=1 0 ,1 0 g Fe/ L的 Fe2 溶液 1 5m L,30 % H2 O2 2 m L,t(搅拌 ) =80 min,t(静置 ) =8h,T=348K,经验证 COD去除率达到 58.91 %。在常温下 ,利用紫外扫描法简单分析了 Fenton试剂对醋酸钠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 ,达到了 1 6.39%。  相似文献   
11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及其所属“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已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同时已联合发出通告,要求世界所有海洋工作者自1982年1月1日起,在海洋调查和研究报告中一律使用新盐标、新方程和新的用表。 实用盐度公式可写为:  相似文献   
117.
胶州湾海水中的钙和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89年10月28日在胶州湾的23个站位采集表层水样,对Ca、Mg及盐度、氯度、碱度等化学要素进行了测定,并用崂山水库水进行了稀释实验。结果表明,Ca/s,Mg/s均高于大洋水,其值分别为0.01250±7×10~(-4)和0.03728±1×10~(-4)。湾东北部的Ca,Mg均高于中部及湾口海域,这是湾东北部的工业废水及高盐卤水排放所致;CaCO_3(20℃)呈现过饱和状态。认为,ca,Mg有良好的保守性,低盐混合水样在放置过程中pH的下降可能与空气中CO_2的溶解有关,从而将引起ca,Mg含量的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118.
一种新型羧甲基甲壳素/聚丙烯腈复合纳滤膜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羧甲基甲壳素(CM-CH)溶液浇铸在聚丙烯腈超滤膜上,并与环氧氯丙烷(ECH)交联制得1种新型的复合纳滤膜,研究了复合膜的制备影响因素及操作条件对膜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羧甲基甲壳素的浓度为2.0%,环氧氯丙烷的浓度为2.5%,60℃下交联24.0h,然后50℃下热处理10min条件下制备的复合纳滤膜的截盐效果最好。表征结果表明:对聚乙二醇的截留分子量为550Da,孔径在(6.6~7.8)×10-10m之间,离子交换容量为2.94mmol·cm-2,静电位为-0.20mV。对1000mg·L-1的K2SO4,Na2SO4,MgSO4,KCl,NaCl,MgCl2和CaCl2溶液的截盐率分别为93.33%,91.00%,42.61%,36.10%,44.00%,9.26%和14.21%。研究表明,复合膜对不同盐的截留行为主要决定于荷电膜与电解质离子之间静电斥力的大小。另外还发现该膜具有较好的耐藻类吸附性。  相似文献   
119.
本文探讨了受污染河流影响,水体混合较好的河口海区污染物稀释过程的规律。根据河口海水每一个水样都可看作是由海水与河水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概念,提出了河口海区污染物稀释过程的一种数学模式,分别叙述了单纯物理混合及有转移作用情况下,污染物浓度与稀释比的关系。利用这些关系及实际调查资料,有可能确定对于有转移作用的污染物在海水中浓度与已转移浓度之间的经验关系。这对研究污染物在海水中的转移作用,海水自净机理,及其地球化学过程等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0.
轻柴油/海水微乳[状液]形成的相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图方法研究轻柴油/海水微乳的形成。体系相图由水或人工海水(盐度分别为S=0,10,115,29.471和41.071)/柴油/表面活性剂(AS、CTAB或BRIJ35)/助表面活性剂(正丁醇)在40℃时构成。本文分别研究了表面活性剂类型,油、醇、表面活性剂三者配比及海水盐度对微乳形成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种表面活性剂中CATB,酸与表面活性剂的重量比值大于0.43,含油量≤25%,最适宜于形成微乳;形成微乳区面积分数随柴油含量增加而减少,也随海水盐度增加而减少,微乳区总面积分数随海水盐度变化率CTAB>AS>BRIJ35,三种表面活性剂体系的微乳区总面积分数依次为CTAB>AS>BRIJ35;在含紫油量>50%时,三体系主要形成的W/O微乳区,在柴油含量≤25%时,对于CTAB体系可形成O/W至W/O连续变化微乳区,对于AS体系,可形成W/O和O/W两个独立的微乳区,而对于BRIJ35体系只形成W/O微乳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