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南海深海盆表层沉积物氮的地球化学特征与生态学功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研究了南海深海盆区域(南沙海槽西南部)表层沉积物中氮的形态、分布及其在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的功能.研究表明,表层沉积物中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不同.其中,氧化还原转化态的氮(SOEF-N)含量最高,平均为68.3μg/g,占总氮(TN)的7.08%;弱酸转化态氮(WAEF-N)含量最小,仅占总氮(TN)的1.09%.离子交换态(IEF-N),WAEF-N,S OEF-N及TN的地球化学分布特征存在一定相似性:均由海槽东西两侧向中央递增,并在槽底呈高含量分布;SAEF-N(强碱转化态)分布则与该趋势相反.IEF-N,SAEF-N和SOEF-N的分布主要受沉积物中有机碳含量(OC)控制;而WAEF-N则与碳酸盐(CaCO3)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TN与OC不具有显著意义的相关,间接说明二者来源的不同.同时,各形态氮的分布还与沉积物粒度类型密切联系.此外,研究区域内由沉积物提供的氮源很大程度上补偿了浮游植物对水体中营养盐的消耗,对维持该海域的初级生产力水平起到一定作用.其中,IEF-N和SOEF-N的释放对浮游植物生长及初级生产力的贡献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孙云明  宋金明 《地质论评》2001,47(5):527-534
海洋沉积物中的N和P随沉积物的粒度由粗到细,含量逐渐升高,而Si则降低;积物中N、P、Si的含量还随海区、输入源、季节、动力学过程及生物生产过程不同而变化.控制海洋沉积物-海水界面N、P、Si沉积、释放及循环的因素,包括有机质和溶解氧的浓度、有机质中C、N、P、Si的相对比例、沉积物-海水界面附近的氧化还原环境、生物扰动、温度、水深、pH值、不同形态S的浓度、金属离子以及水动力条件等.一般其综合作用的表现是,沉积物-海水界面之间NH+4、PO3-4和Si(OH)4从沉积物向上覆水扩散转移,而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通量方向相反,通量的大小随着海区的不同差别较大.  相似文献   
3.
The area of the southwestern Nansha Trough is one of the most productive areas of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It is a typical semi-deep sea area of transition from shoal to abyssal zone.To understand distributions and roles of nitrogen forms involved in biogeochemical cycling in this area,contents of nitrogen in four extractable forms:nitrogen in ion exchangeable form(IEF-N),nitrogen in weak acid extractable form(WAEF-N),nitrogen in strong alkali extractable form(SAEF-N) and nitrogen in strong oxidation extractable form(SOEF-N),as well as in total nitrogen content(TN) in surface sediments were determined from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cruise in April-May 1999.The study area was divided into three regions(A,B and C) in terms of clay sediment(<4 μm) content at <40%,40%-60% and >60%,respectively.Generally,region C was the richest in the nitrogen of all forms and region A the poorest,indicating that the finer the grain size is,the richer the contents of various nitrogen are.The burial efficiency of total nitrogen in surface sediments was 28.79%,indicating that more than 70% of nitrogen had been released and participated in biogeochemical recycling through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相似文献   
4.
淀粉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制备与凝油性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利用玉米淀粉的羧甲基化与酯化等方法改性合成了一系列海上溢油凝油剂,实验发现,当羧甲基取代度足够时,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酯化度的增加而增大,当酯化度足够时,羧甲基淀粉酯凝油剂的凝油性能随羧甲羧甲基取代度的增加而增大,凝油性能还与凝油剂中多价金属离子的种类,油品的种类和脂肪酸的碳原子数目有关,凝油性能随水盐度变化很小,即凝油剂对淡水水面溢面仍然有效,凝油性能随油品不同差异较大,对具有一定极性的油的胶凝作用比对非极性油的胶凝作用更强,对水面的原因及植物油比对燃料油具有更好的胶凝效果。  相似文献   
5.
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凝油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按凝油剂的组成结构及其与油的作用特点,本文将海上溢油凝油剂划分为5类:(1)氢键键合类凝油剂;(2)化学键键合类凝油剂;(3)吸油高聚物类凝油剂;(4)长链酯或蜡类凝油剂;(5)无机盐类凝油剂。文中进一步讨论了凝油剂的化学组成结构与凝油性能的关系,并定性地讨论了凝油剂的界面性质。1 海上溢油凝油剂的化学组成结构与一凝油性能1.1 氢键键合类凝油剂氢键键合类凝油剂是一类主要通过分子间形成氢键而将溢油包胶起来的凝油剂,通常是多羟基或多氨基的大分子化合物,如蛋白质、多糖及其衍生物和一些含羟基或氨基的聚…  相似文献   
6.
中国海洋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主要进展(1998-2002)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阐述了1998-2002年期间中国海洋碳循环及其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研究的3个主要进展部分:(1)海-气二氧化碳通量过程;(2)海水中碳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3)入海河流流域土壤和沉积物在海洋碳循环中的作用;海洋与陆家容纳了近一半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另外的50%被释放到大气中,海洋在缓和二氧化碳温室效应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的,海洋储有的碳主要以无机碳的碳酸盐(CO3^2-)和碳酸氢盐(HCO3^-)的形式存在。海洋生态系统通过生物泵的作用驱动大气CO2进入海洋,在表面混合层中,由于生物的光合作用,CO2不断被转化成有机碳和生物碳酸盐,并进一步从表层CO2向深层转移,形成了海洋碳循环的主要途径,海洋水体中碳循环过程受到河口与近海碳的形态,转化,分布,迁移和生物生产过程等影响,海洋生物泵明显影响着海洋对空气中CO2的容量,春季和冬季东中国海皆为大气二氧化碳的汇,夏季皆为二氧化碳的源,秋季渤海与北黄海为二氧化碳的汇,南黄海与东海是二氧化碳的源。入海河流流域土壤,非入海河流流域的土壤和海洋沉积物在碳的来源,分布,含量以其迁移循环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