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1篇
地球物理   13篇
地质学   67篇
海洋学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61.
大降坪黄铁矿矿床 3号、 4号矿体和硅质物的铅同位素指示 ,铅来源于基底混合岩和矿体围岩细碎屑岩的混合 ,灰岩的铅同位素反映是细碎屑岩或基底混合岩和震旦纪海水的混合铅。矿石和围岩 2 0 7Pb/ 2 0 4Pb比值高 ,具有古老基底铅同位素组成特征。钕模式年龄与 2 0 7Pb/ 2 0 4Pb显示出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说明具放射成因越高 ,铅来源于越老的地壳。块状矿石和硅质物的εNd (0 ) =- 13.9~ - 16 .5 ,钕模式年龄 t DM为 1340× 10 6~ 2 85 9× 10 6a,反映其物源为古老的前震旦纪基底物质。 Sm - Nd等时线年龄为 (2 30± 13)× 10 6a,或许反映了粤西地区古特提斯构造运动的热动力事件年龄  相似文献   
62.
华南地区是地质历史上热水沉积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沉积建造类型、沉积作用方式、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均反映了热水沉积的多样性。该地区的许多金属矿床直接或间接与热水沉积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63.
广西德保泥盆系硅岩的沉积特征和成因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广西德保泥盆系硅岩在沉积特征上具有热水沉积的环状“眼式”分布结构、准同生沉积期的热水蚀变、喷发角砾岩、底板被硅化等特征。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和REE均表现出热水沉积的特征。  相似文献   
64.
作者于1991年野外考察中,在浙江松阳县北园八都群中首次发现榴辉岩。 1.产状北园榴辉岩出露于浙江松阳县北园的八都群高级变质岩带。八都群是浙江西南变质岩区最古老的地层单元,属古元古代,年龄2199±95Ma(Sm-Nd等时线年龄)。八都群主要由一套变粒岩、黑云母片岩和斜长角闪岩组成。北园榴辉岩在剖面上呈似层状产出,与围岩呈突变接触。  相似文献   
65.
贵州瓮福磷矿中的硅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贵州瓮福磷矿中广泛伴生着硅化作用,硅化岩类型以其交代程度可分成弱硅化岩、强硅化岩及结晶硅化岩三类,三类间相互过渡,在空间上有一定的配置关系。硅化岩的U、Th和稀土元素显示了热水沉积产物的特点,石英δ18O值,结晶硅化岩为18.83‰,强硅化岩为20.80~23.67‰,,依氧同位素分馏平衡计算的形成温度为:结晶硅化岩101~115℃,强硅化岩66~98℃。  相似文献   
66.
何龙  王云鹏  陈多福 《地球化学》2021,50(6):623-634
晚奥陶世全球海洋环境曾发生重要的改变,特别是赫南特冰期的气候变冷,造成了古海洋沉积物中多项地球化学指标出现异常现象,全球多地区出露的赫南特阶均记录了冰期时出现的碳、氮同位素异常,但对其产生机制的认识存在争议.四川盆地东南缘三泉剖面和双河剖面的奥陶系五峰组、观音桥段以及志留系龙马溪组的有机碳同位素、总氮同位素等地球化学指标测试结果显示,三泉剖面和双河剖面的赫南特阶观音桥段泥灰岩有机碳同位素和总氮同位素均出现正偏偏移,并可与其他地区奥陶系剖面进行对比.其中,三泉剖面δ13Corg值分布范围为?31.9‰ ~ ?27.9‰,自五峰组顶部开始偏重,在观音桥段达到峰值?27.9‰,偏移幅度约2‰;双河剖面 δ13Corg平均值为?30.1‰,观音桥段最大值为?29.1‰,向正偏移幅度约为1‰左右.这些变化特征揭示,晚奥陶世有机质的埋藏作用可能改变了海洋溶解无机碳库的碳同位素组成,并且引起赫南特冰期碳同位素异常.三泉剖面和双河剖面 δ15N平均值分别为1.4‰和1.1‰,冰期观音桥段 δ15N值正偏幅度在0.5‰~1‰之间,可能是由于长期的缺氧还原条件促进了海水的反硝化作用,而冰期时海平面下降限制了反硝化作用的强度,从而导致氮同位素出现正偏异常.  相似文献   
67.
海洋环境中天然气水合物层是理想的毛细管封闭层,游离气被抑制在水合物层下,游离气层的气体压力随气体聚集和气层厚度的增加而升高,当气压超过封闭层的毛细管力时,游离气会克服毛细管进入压力、刺入上伏封闭层孔隙空间,毛细管封闭作用随之消失,从而形成水合物下伏游离气向海底的渗漏.通过对该过程进行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渗漏气体是以活塞式驱动上伏沉积层中的孔隙水向海底排出,水合物稳定带内流体渗漏速度随水流柱高度的减小而增加,当水流阻抗大于相应沉积层段的静岩压力时,沉积层将转变为流沙,流沙沉积被海流移除后便在海底留下凹陷麻坑.麻坑形成后流体运移通道演化为气体通道,气体快速排放.麻坑深度主要取决于游离气层的厚度和水合物封闭层(底界)的深度,而与沉积层的渗透率无关.麻坑深度一定程度上指示了渗漏前水合物层下伏游离气层的资源量.对布莱克海台海底麻坑深度的数值模拟计算表明,形成4 m深的海底麻坑需要至少22 m厚的游离气层.  相似文献   
68.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的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天然气水合物的产出条件,海洋环境水合物可以分为二类扩散系统水合物和渗漏系统水合物。扩散系统水合物分布广泛,在水合物稳定带内是水-水合物两相共存的热力学平衡体系,游离气仅发育于稳定带之下,在地震剖面上发育有指示水合物底界的强反射面(BSR)。该类水合物含量低,埋藏深。除温度和压力外,水合物的沉淀受甲烷溶解度和扩散速度的控制,并与气体组分、孔隙水盐度、天然气供应和有机碳转化等有关。渗漏系统与断层等通道相伴生,水合物发育于渗漏系统整个水合物稳定带,是水-水合物-游离气三相共存的热力学非平衡体系,水合物的沉淀受动力学控制。该类水合物含量高,埋藏浅,但一般不发育BSR。而且,天然气渗漏活动在海底沉积物和上覆水体中形成了一系列特殊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特异生物群异常。  相似文献   
69.
超基性岩的蛇纹石化是一种广泛存在的地质过程,在蛇纹石化环境中无机碳可以通过化合形成甲烷等非生物成因有机物,为化能自养生物提供初始能量。近年来,超基性岩及蛇纹岩中发现了固态碳质物(condensed carbonaceous matter,CCM),其中包含无机成因的复杂有机物,可能反映其在生命起源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介绍了蛇纹石化过程形成的固态碳质物(CCM)的定义、发现过程及赋存特征,并对其形成机制、形成环境的制约因素、无机来源判别等进行了讨论。固态碳质物的形成可能与超基性岩蛇纹石化作用及费托反应有关。它常与铁氧化物或皂石等特定矿物形成共生组合关系,这不仅是其无机化合成因的证据,同时也证明了特定矿物对固态碳质物产生的催化作用。此外,流体中的H2和CO2的比例也会影响固态碳质物的化学组成,纳米孔隙被认为有利于其形成。但是,固态碳质物具体的形成过程及其与甲烷等无机成因简单有机物的相互关系目前尚不清楚,这应是今后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0.
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体系天然气水合物成藏受甲烷供给及埋藏的控制.根据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体系甲烷的质量守恒,建立了海洋环境沉积物孔隙水溶解甲烷对流和扩散作用及微生物原位产甲烷作用供给甲烷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数值模型,对水合物脊ODP1247站位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进行了模拟研究,结果表明该站位孔隙水溶解甲烷的对流和扩散作用是天然气水合物成藏过程中最主要的甲烷供给方式,微生物原位生成甲烷供给的比例很小,并且在1.67 Ma以来天然气水合物藏受沉积速率变化而动态变化,但幅度不大,至今形成的水合物饱和度约0~3%,与钻探确定的饱和度接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