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5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71.
统计预报方法是农业气象预报业务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在“新一代农业气象预报系统”中,系统设计了一种通用统计预报模型构建方法,可用于作物产量预报、农业气象灾害预报等农气预报业务。本文主要介绍了通用预报模型的设计原理、实现方法及应用试验结果等。  相似文献   
72.
人影决策指挥地理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3S”集成应用技术思想指导下,利用Citystar3.0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的GISOCX控件,将人工影响天气需要的多种气象和地理背景信息集成于同一平台上,从而建立起具有飞机、高炮、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案决策、实时监控、信息查询和效益评估等多种功能的地理信息平台,该平台可脱离Citystar GIS工具软件环境而单独运行,并实现了多源信息的实时输入、输出。  相似文献   
73.
一种利用MODIS数据的夏玉米物候期监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ODIS数据重构夏玉米归一化植被指数生长曲线,提取并建立特征点位对应日期与作物进入不同物候期的实际日期之间的最佳匹配关系。研究表明:使用改进的SG(Savitzky-Golay)迭代滤波对最大值合成后的植被指数时间序列做平滑处理并进行Logistic曲线拟合,可得到时间分辨率为1 d的作物生长过程曲线,经与2013-2014年物候期实测数据匹配,选择利用动态阈值1提取七叶期,均方根误差为5.4 d;利用曲率最小值提取拔节期,均方根误差为6.4 d;利用动态阈值2提取抽雄期,均方根误差为6.0 d。经2015年物候期实测数据验证,3个关键物候期的遥感监测误差均在6 d以内。利用该方法可提高基于遥感数据开展大面积作物物候期监测识别的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74.
陈怀亮 《气象》1995,21(9):34-36
灰色-马尔柯夫预测模型对波动较大序列比较适合,根据该组合模型,用GM(1,1)灰色模型预测河南省棉花单产,再用马尔柯夫模型转移概率预测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修正预报产量。经拟合和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5.
桦树沟铜矿的成因参数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7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的遥感监测及环境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盖变化(LUCC)对全球生态、环境产生了巨大影响,是全球变化的原因之一,也是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遥感数据源、遥感分类方法、遥感动态变化监测方法3方面出发,介绍了遥感监测技术在LUCC研究中的应用现状;回顾了LUCC对气候、水文影响的研究进展,并对数值模拟方法在LUCC影响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重点评述;探讨了目前LUCC研究工作中在动力机制、对环境的影响、遥感技术及资料应用、多源数据的综合应用及利用区域气候模式进行数值模拟试验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7.
为了更好地解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地表温度(ST)的各种存在关系及其相互转换过程,以及监测和评价陆表变化,尤其是根据描述地表植被覆盖和土壤水分含量的参数,解释NDVI达到饱和以后的情况,以便更有效地应用,该文从归一化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之间机理出发,分析了植被指数与地表温度之间关系的研究以及NDVI-ST特征空间的干旱监测模型应用情况。结果表明,在高植被覆盖度情况下NDVI-ST特征空间拟合随意性增大,影响干旱的监测精度;同时多种因素对下垫面温度及植被指数影响的不确定性也影响干旱及植被的监测精度。今后的研究当中要针对不同时相、不同分辨率数据,分析不同植被覆盖类型和水分状况条件下NDVI-ST空间的变化规律,进一步研究修正NDVI-ST空间特征及干湿边(冷热边)的变化特征及在干旱监测中的应用,特别是高植被覆盖度下的修正应用,使ST-NDVI特征空间方法在干旱监测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8.
国内外生态气象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怀亮 《河南气象》2008,31(1):75-79
首先探讨了生态学、气象学与生态气象学的发展历程,并给出了目前常见的几种生态气象学的定义;其次,对国内外生态气象学的现状进行了简单分析,主要介绍了国际上开展的与生态系统有关的许多观测计划和研究试验,以及国内不同部门开展的陆地生态系统观测状况,并分析了我国气象部门生态气象业务服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再次,分析了生态气象学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9.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冬小麦动态产量预报技术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分析河南省冬小麦生态生理特征及前人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等方法分别构建了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适宜度函数。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及最终产量的形成与生态环境条件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个或几个因子对冬小麦生长的正负效应可能被其他因子加强或减弱。在此基础上,利用几何平均法建立了河南省冬小麦温度、降水及日照时数的综合气候适宜度模型,以反应多因子对产量的协同影响效应。以此建立了3月上旬、4月上旬及5月上旬的动态产量预报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模型能够反映小麦产量与气候之间的响应关系,并可在实际预报业务中作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80.
河南省小麦病虫害气象预测预报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1988-2005年河南省小麦病虫害总发生面积,结合对应年旬气象资料、温雨系数,采用相关统计分析方法,得出关键旬光温水气象因子和温雨系数的相关系数,确定关键气象因子.根据关键气象因子和温雨系数的参与时间,建立了长期、中期和短期共8个预报模型.经过历史资料的回代检验,发现9月上旬和10月中旬两个模型预测面积准确度在80%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占72%和78%;12月上旬、2月下旬、4月下旬和5月上旬,模型预测面积准确度在80%以上的历史符合率均在89%以上.对等级进行预测时发现历史完全符合率在70%左右,但总体趋势较好,其预报等级与实际等级差的绝对值最多为1,未发生偏轻预报为偏重或偏重预报为偏轻的现象.本模型能根据最新气象数据的参与时效,对小麦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进行滚动预报,且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