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13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蟹类底栖动物对河口潮滩无机氮界面交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长江河口的沿岸及岛屿潮滩高潮滩湿地为研究区域,结合现场调查和实验室模拟分析,初步研究了大型穴居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a denaan)活动对长江口潮滩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交换以及界面处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潮滩蟹类底栖动物活动对潮滩滩面地貌施加了显著的改造作用,蟹类活动较集中的地段,蟹洞覆盖率达到2%~3%,滩面掘出沉积物高达1~1.5 kg/m2。潮水淹没情况下,小范围内高密度的蟹类活动能通过机体排泄、加强沉积物再悬浮及促进沉积物-水界面溶质交换等方式致使沉积物出现三态无机氮的巨大释放。蟹类活动造成的洞穴结构及对沉积物的翻动混合能增加沉积物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沉积物中有机氮的矿化和NH4 的释放,造成无机氮在沉积物中的剖面分布特征发生较大变化。  相似文献   
12.
Based on a simulative experiment and a comparison analysis, the effect of bivalve Corbiculafluminea activity on sediment-water exchange of dissolved inorganic nitrogen (DIN) is studied. The areas included three intertidal flat sites of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estuary in China. The interface exchange flux of ammonium, nitrate and nitrite in the short experiment (6 h) was -46.4-40, -74.8-929.1 and 2.5-14.6 μmol/(m^2·h), respectively. It was found that the burrowing activities of C. fluminea increased NH4 and NOi release from sediments to overlying water in the short-term experiment. During long-term incubation, NH4 and NOi released in turn from the sediments. At the beginning of incubation, bioturbation by C. fluminea could accelerate NH2 release from sediments 2-17 times in different sites, resulting in stronger nitrification and increased NOi concentrations in the overlying water. Sediment profile analysis post-incubation shows that organic matter mineralization and sediment-water NH4 exchange had been stimulated by C. fluminea bioturbation and bioirrigation during the experiment. Therefore, C. fluminea activities such as excretion, burrowing, irrigation and turbation can effectively alter nitrogen dynamics and accelerate and stimulate nitrogen exchange and cycling at the sediment-water interface.  相似文献   
13.
14.
长江口潮滩植物根际重金属的分布与累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长江口滨岸潮滩芦苇与海三棱燕草根系、茎叶以及根际沉积物中Cu、Pb、Mn、Zn、Cr的含量分析发现,Cu、Pb、Zn、Cr在根系中的含量较高,而Mn在茎叶中的含量达到总量的55%以上。海三棱燕草比芦苇能更有效地累积重金属,两种植物根系。沉积物系统均表现出明显的重金属含量季节变化。植物体内重金属含量一般在冬季富集;芦苇根际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含量秋季较低,冬季富集,而海三棱蒲草根际沉积物中Cu、Pb、Mn均在秋季含量较高,Zn、Cr冬季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15.
上海滨岸潮滩水沉积物中无机氮的季节性变化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对长江口南翼上海滨岸带3个站点潮滩上覆水,沉积物和间隙水中的3态无机氮的含量分布的年度季节性监测研究表明:潮滩上覆水中溶解无机氮以NO3-N为主:表层沉积物中可交换态无机氮以NH4-N为主,约占70%-85%,沉积物间隙水中主要无机氮为NH4-N和NO3-N。潮滩水体中NH4-N的季节性变化幅度不大,而NO3-N和NO2-N的季节性变化明显,在冬季含量明显降低;但沉积物和间隙水中氮氨和硝态氮的浓度在冬季则有较大增加。初步探讨了潮滩水和沉积物中无机氮分布季节性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估算了潮滩表层沉积物-水界面无机氮的扩散通量,指出NH4-N的扩散释放对滨岸水环境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有排污口的老港(LG)、白龙港(BLG)潮滩和附近没有排污口的朝阳农场潮滩(CY)的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通量的研究发现:污水排放造成潮滩上覆水体中营养盐含量增加,进而影响到潮滩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氮磷的交换通量;各点中低潮滩的差异(特别是生物活动的影响),造成了中低潮滩对上覆水中N、P作用的差异;老港和白龙港潮滩由于污水的排放使影响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盐度因素的作用变得不太明显。  相似文献   
17.
以上海市的枫泾镇(FJ)、松江新城(SJ)和朱家角镇(ZJJ)为例,研究了小城镇街道灰尘中氮磷的含量水平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小城镇街道灰尘中总无机氮的含量为11.9-1040.6μg/g,平均含量为117.5.μg/g;可溶磷的含量为15.8~65.8μg/g,平均含量为48.7μg/g;各小城镇街道灰尘中的氮磷含量表现为:FJ>ZJJ>SJ.各小城镇街道灰尘中氮磷含量的空同分布差异较大,位于城镇中心和风景区内采样点的氮磷含量明显较高,而城镇周边乡村地区含量较低.对各小城镇街道灰尘氮磷含量的季节变化分析表明,秋季小城镇街道灰尘中氮磷的含量明显高于冬季和夏季,温度、降雨量可能是其季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规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振楼  许世远 《福建地理》2000,15(3):16-18,22
根据江浙沪三省市历年的环境监测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考察和定点观测数据,初步揭示了近10年长江三角洲地表水环境污染的一些基本规律:城市河流有机污染严重,普遍出现水体黑臭现象;湖泊氮磷含量逐年增高,水体趋于富营养化;河网干流水质基本良好,中小河流污染突出,市郊小城镇已成为新的水环境污染中心。  相似文献   
19.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 (Yangtze Estuary Tidal Wetl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System,简称YETWEIS)是一个适用于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管理与决策的软件系统。该系统基于MapObjects组件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和数学建模方法,以Visual Basic为开发平台,功能包括对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的显示、编辑、查询检索、信息统计、空间分析、专题地图编制和环境质量评价等。本文首先介绍了YETWEIS的体系结构、实现技术和主要功能,然后重点对专题地图编制模块和环境质量评价模块的实现思想进行了阐述,同时对水体、沉积物、大气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污染因子权重确定方法、基于熵值法的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深入探讨,并利用YETWEIS分析了长江口滨岸湿地2002年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对长江口滨岸湿地2003年环境质量进行了系统评价。  相似文献   
20.
综合考虑海平面上升、陆域和海域地形变化、海塘沉降等因素,本文以上海历史上引发强风暴潮的热带气旋TC5612、TC8114和TC0012为基础,构建了12种复合灾害情景,利用MIKE21 FM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情景下台风风暴潮对上海造成的漫滩淹没影响.结果表明:以2010年为模拟基准年份,由于上海地区有高标准的海塘防护,发生风暴潮漫堤淹没的概率极低;但随着时间情景的改变,各情景要素强度加大,漫滩淹没危险性逐渐增大;在2040年的复合灾害情景中,以正面登陆类热带气旋造成的影响为最大,局部区域淹没深度可达3.0m以上,全市25.23%的海塘和防汛墙存在漫堤危险,漫堤淹没危险区的面积可达到909.53 km2.在此基础上开展了应急避难模拟及避难场所优化研究,进而针对性地提出了保护城市水源涵养区、开挖城市蓄水空间、提高部分海塘设防水平、加强城市排涝系统建设和优化城市应急避难场所布局等空间应对方案.研究成果给上海新一轮“城市安全与综合防灾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