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目前在地震滑坡影响因素的研究中,一般认为岩性、地形地貌、坡度、地震烈度、震中距等因素对滑坡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忽视了发震断裂的运动方式对滑坡分布所起作用.5.12汶川地震诱发的大量滑坡崩塌灾害主要沿龙门山断裂带发育,但在断裂带两侧呈不对称分布,80%以上的滑坡、特大型滑坡主要分布于断裂带的上盘.这一现象在汶川地...  相似文献   
12.
无量山断裂带位于云南西南部,主要由磨黑、宁洱、普文和景谷—云仙4条断裂组成,晚第四纪活动特征明显.受青藏高原隆起影响滇西南块体向南运动,中下地壳广泛存在的低速层为块体运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但刚性的临沧花岗岩体对其南向运动起着顶托作用,使得东、西两侧块体运动速率出现差异,且块体运动方向与无量山断裂带呈小角度相交.在此背景下,无量山断裂带表现为水平右旋走滑运动,起着滑动分解应变的作用.在其与横向断层交汇部位或在断裂端部,应力易于集中而引发地震,此次MS6.6地震就发生在断裂的端部.据野外科考调查,在宏观震中区集中出现带状砂土液化和地裂缝等地面破坏.喷砂孔呈串珠状线性分布,主要有NW和NE两组;NW向地裂缝呈右阶雁行状、NE向地裂缝呈左阶雁行状排列特征,它们具有明显的构造成因.地震烈度长轴方向、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等显示,此次地震是沿NW向节面右旋走滑所致,宏观地面破坏特征和微观观测结果非常吻合,一致表明此次地震破裂与景谷—云仙断裂运动有关,其孕震构造应是景谷—云仙断裂.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和探索降雨和地震诱发滑坡灾害的成因机理,对降雨型滑坡和地震型滑坡进行了物理模拟试验,系统地研究了坡度、坡体结构、降雨量、振动强度等因素对斜坡破坏变形的影响规律,探讨了降雨和地震诱发斜坡失稳破坏的主要模式和过程.对于降雨型滑坡,通过实验确定不同坡度滑坡的临界降雨量,发现临界降雨量与滑坡坡度呈幂指数关系.对于地震型...  相似文献   
14.
山岳地区强烈地震诱发的滑坡、崩塌等地震次生灾害在造成严重人员伤亡的同时,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构成了严重威胁。而震后滑坡分布的快速评估,尤其是滑坡重灾区的确定,则可为救援工作的科学部署和有效开展提供决策支持并减轻地震灾害的损失。2017年8月8日发生于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风景区的MS 7.0级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灾害,造成了一定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凸显出进行震后滑坡快速评估的重要性。本文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震前、震后“北京二号”遥感影像的对比分析,解译此次地震诱发的滑坡分布概况。尽管震后影像在局部区域有云团覆盖,影响了震区滑坡解译的详尽程度,但是对于主要发生的滑坡地震高烈度地区(≥Ⅻ度),本文所用影像基本满足解译要求。本文共解译出194个面积大于700 m2的滑坡,这些滑坡主要沿地震烈度长轴方向分布,灾害体平面面积达5.6 km2,影响范围超过600 km2。通过对九寨沟地震灾区的地形、岩性及地震动加速度进行分析,本文采用Newmark刚体滑块模型对该区震后滑坡危险区域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按照危险程度不同划分为5个级别,即高度危险、较高危险、中度危险、较低危险和低度危险。滑坡分布与评估结果呈现出较好的一致性:解译的滑坡主要分布在评估为滑坡高度危险的区域,表明本文所采用方法的有效性。本文对该方法的局限性也进行了讨论,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5.
地震滑坡是一种有着严重危害的次生地震灾害形式,形成机制复杂,涉及因素众多。运用G IS丰富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地震滑坡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进行潜在地震滑坡区的预测,是地震滑坡研究领域的一种新的发展趋势。本文在对1976年龙陵地震引发的地震滑坡分布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前人有关中国西南地区地震滑坡特征的研究成果,应用G IS对该区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6.
长期、缓慢的地貌演化具有阶段性的特点,构造抬升与侵蚀相互作用引起山坡物质运移,使地貌单元具有向相对稳定状态转变的趋势.滑坡作为山坡物质运移的一种主要方式,在地貌演化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2014年鲁甸MS6.5地震诱发了异常多的滑坡,可以看作是该区地貌物质在短时间内发生的集中调整过程.这些滑坡主要沿河流分布,表明河流侵...  相似文献   
17.
Newmark方法在芦山地震诱发滑坡分布预测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对于地震滑坡灾害而言,进行地震滑坡危险区划是降低损失的有效手段之一.因此,地震滑坡危险性预测方法的研究成为这一领域的热点.2013年4月20日芦山地震诱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社会经济财产损失.文中通过对地震灾区震后航片、遥感影像等的解译,初步获得此次地震诱发滑坡的分布概况.在芦山地震灾区的地形和岩性分析的基础上,基于Newmark物理平衡模型,对该区的潜在地震滑坡危险区进行了分析预测,通过对比本研究获得的潜在滑坡区域预测结果与解译的滑坡分布情况,表明Newmark模型是一种有效的地震诱发滑坡预测分析方法.进一步探讨了不同滑坡影响范围估算方法的差异,认为震级与产生滑坡最远距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较好的估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汶川地震中擂鼓镇地区的滑坡崩塌规律及预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滑坡影响因素与滑坡崩塌分布关系的研究,有助于认识地震滑坡崩塌的发育规律,进而对潜在的地震滑坡危险区段进行划分,为土地的合理使用提供支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碎屑流等次生灾害,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财产损失.以受滑坡、崩塌灾害影响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约180 km2的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选取坡度、高程、坡向等影响因素进行确定性及面积发育率分析,探讨它们与滑坡、崩塌等灾害空间分布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程低于1 km的地段,滑坡崩塌的发生频率达13.5%,高于其它地段;坡向为东向、北东向、南东向的坡体的滑坡崩塌发生率较其它方向大;随着坡度的增大,滑坡、崩塌的分布也在增大,坡度大于30°的区域滑坡发生频率较高.采用2种方法对研究区进行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获得大体一致的划分结果:①基于综合确定性系数与面积发育率方法分析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66%的滑坡崩塌落入较高危险和高危险区域;②采用判别分析法获得的地震滑坡危险性区划结果中,约有73%的滑坡崩塌判定为不稳定区域.其中,判别分析法选用的地震动、坡度、曲率等因素在不同地区都对滑坡分布具普遍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9.
陈晓利 《地下水》2006,28(4):86-90
本文以引红济石调水工程为实例,通过对市场前景调查及不同用户对水价的承受能力等因素的分析,找出了影响贷款能力测算的关键是水价和贷款偿还年限,并据此组合成18个方案,通过比较选择出了项目资本金和贷款可行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20.
陈晓利 《地震地质》2009,31(1):197-205
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发生往往都造成人民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的巨大损失,严重危害着人类的生活,影响到社会、经济以及自然环境的持续发展。如何预防和降低这类灾害的损失,是人类社会,尤其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巨大问题。中国也是深受泥石流、滑坡等灾害影响严重的国家之一。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地震引发滑坡、崩塌众多,凸现了对这类灾害进行治理的紧迫性和必要性。文中通过介绍日本Sabo works的发展和目前应用情况,为中国泥石流、滑坡等灾害的防治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