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8篇
  免费   363篇
  国内免费   525篇
测绘学   277篇
大气科学   194篇
地球物理   254篇
地质学   962篇
海洋学   195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18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70篇
  2018年   80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65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66篇
  2012年   77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98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1篇
  2000年   53篇
  1999年   51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8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8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5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6篇
  1944年   3篇
  1936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成因 ——来自数值模拟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瑞瑞  许志琴  梁凤华 《地质学报》2013,87(10):1489-1497
大巴山弧形构造带位于秦岭南缘,以其醒目的几何形态而获得广泛的关注。对于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成因向来是研究的热点。本文运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大巴山弧形构造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模拟结果表明,大巴山地区印支-燕山主造山期的最大水平主应力轨迹受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和前缘两侧隆起所控制。大巴山弧形构造是在早期伸展背景下形成的城口-房县弧形断裂、前缘两侧隆起的砥柱作用、滑脱作用为主要控制因素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942.
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   总被引:22,自引:10,他引:12  
野外观察、LA-ICP-MS锆石U-Pb测年和Hf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芒市地区存在奥陶系底砾岩与前寒武-寒武系之间的地层不整合;龙江眼球状片麻岩锆石边部U-Pb年龄约为502 ~ 518Ma,代表原岩花岗岩结晶时代;继承性锆石核部具有与拉萨地体相似的年龄谱,说明早古生代早期腾冲地体与拉萨地体属于统一陆块;锆石边部具有负的、变化范围较大的εHf(t)值(-15.7 ~-2.0),结合眼球状片麻岩野外、岩相学特征及区域构造背景说明原岩花岗岩来源于古老地壳部分熔融,并伴随不同程度幔源物质的注入,可能为岩浆弧的一部分.综合野外观察及锆石同位素研究结果,明确了青藏高原东南缘存在早古生代早期造山事件.与喜马拉雅、拉萨、羌塘等地体的同一时代构造事件对比,认为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地区早古生代早期造山带为形成在冈瓦纳大陆北缘的安第斯型造山带的一部分,为认识冈瓦纳大陆北缘早古生代演化提供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943.
提要:北山地区是中国重要成矿区带之一。白山堂铜多金属矿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斑岩铜矿之一。本文采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法测定了白山堂矿区I矿带两类含矿斑岩的同位素年龄。获得的花岗斑岩锆石加权平均年龄(275.0±3.0)Ma(MSWD=1.17),代表了花岗斑岩的结晶年龄(早二叠世)。在流纹斑岩中获得两组年龄,一组系结晶较好的岩浆锆石,加权平均年龄为(371.1±2.8)Ma(MSWD=1.7),表明流纹斑岩的结晶年龄为晚泥盆世;另一组锆石为继承锆石,晶形明显磨圆或包裹于第一组岩浆锆石中,年龄分别为(2627±35)Ma, (2598±35)Ma, (1705±44)Ma, (1722±48)Ma, (1642±51)Ma, (1213±54)Ma,大致分为26亿年、17亿年、12亿年左右的3类。结合地球化学特点,确定流纹斑岩可能与中上地壳在泥盆纪的重熔有关。  相似文献   
944.
潘北矿位于潘集背斜北翼,区内发育了不同尺度断层和裂隙,且切割了不同深度的灰岩含水层.其中,太原组C2Ⅰ组灰岩含水层,直接影响A组煤层安全开采.通过放水试验,获得大量基础试验数据,分析了水文地质条件,建立了水文地质概念模型及数学模型,并采用总恢复和总放水作为模型的识别和验证阶段,结果表明:井田内太原组C2Ⅰ灰岩含水层为非均质性,边界条件是复杂的,含水层内部的断层具有不同程度导、隔水性等;并验证了在局部地段与奥陶系、寒武系灰岩含水层之间存在水力联系,以及灰岩露头区中F1、DF1均为导水断层等,为下一步A组煤层安全开采,防治灰岩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5.
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从陕西1954—2003年所有沙尘暴记录所对应的3次或4次定时能见度观测资料中挑出最小能见度小于500 m的作为强沙尘暴记录,小于200 m的作为特强沙尘暴记录。然后挑取在一次过程中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强沙尘暴的过程共41次作为强沙尘暴过程,有3个或3个以上气象站出现特强沙尘暴的过程共6次作为特强沙尘暴过程。分析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陕西强沙尘暴、特强沙尘暴过程最少的时期。陕西强沙尘暴过程主要发生在春季,冬季次之,其中春季4月最多, 冬季2月最多。除春季、冬季外,6、11月也有发生。根据41次强沙尘暴过程出现前一日08时500 hPa环流形势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分为蒙古冷(横)槽型、脊前下滑槽型、短波槽东移型和西北气流型4类,其中蒙古冷(横)槽型是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最多的一种形势,占总次数的44%。陕西6次特强沙尘暴过程的环流形势及影响系统全为蒙古冷(横)槽型。根据地面冷空气入侵陕西的路径分析,将造成陕西强沙尘暴天气的冷空气路径分为西路、西北路、北路三条。  相似文献   
946.
中国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20  
在分析了对中国区域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西部开发的重大问题,就国家-地方-个人利益的协调、跨越式发展的可能性、以及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等进行经济地理学理论层面的思考,论证了西部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进而提出了“富民”优先、缩小社会发展差距、建设特色经济、非均衡开发、东西合作等西部开发战略创新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947.
海上油气井由于测试时间短,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往往难以较准确反映地层边界特征,而应用反褶积算法进行试井解释,基于叠加原理截取更长的压力生产史参与计算,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压力响应,从而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为储层边界的识别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不稳定试井解释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尝试利用东海有限的油气井测试资料利用反褶积方法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对东海的勘探开发、对反褶积方法本身发展均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48.
<正>1引言绥化市作为黑龙江省产粮大市,暴雨、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预报预警是为农预报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2013年绥化市出现了近十几年来最为严重的汛情,主汛期降水异常偏多,给粮食生产和人民生活造成严重影响。特别是主汛期降水特多,海伦、青冈、明水等地夏季降水量超过其年平均降水量。7月30日的短时大暴雨天气,强降水时间短、强度大具有明显的突发性特征,使前期内涝严重的海伦、青冈等  相似文献   
949.
应用2009年4月—2014年3月浙江省GPS-PWV产品等资料分析得出,2013年梅期PWV比入出梅前后整体偏高,体现出水汽季节性变化,能帮助分析和确定入出梅时间,梅期较大降水过程基本都对应PWV高值和上升阶段,PWV波谷阶段均没有降水出现。1323号强台风"菲特"影响期间PWV平均值为35~75 mm,没有异常偏高,各阶段PWV及其梯度的空间分布与水汽输送关系密切,较大降水基本发生在PWV高值或PWV梯度较大的区域。宁波地区GPS-PWV月际分布为:6—8月PWV值较高,8月最高,1—3月和12月PWV值较低,1月最低;根据临界成功指数CSI最高为原则得出的宁波地区最佳阈值预报方法经检验表现出较好的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950.
在曲线数据压缩的垂距限差法基础上,引入总体最小二乘算法对多波束测深的ping条带数据进行压缩,利用Python工具库实现总体最小二乘压缩算法并集成到ArcToolbox中。与传统道格拉斯-普克压缩算法具有接近的压缩比,但精度更高,能够在整体上更好地表示原始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