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7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131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81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43篇
海洋学   14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129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3年   3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对东太平洋多金属结核中国开辟区表层沉积物和短柱状沉积物的系统观察和分析,首次根据矿物学和地球化学两方面的证据,发现中国开辟区沉积物中热水活动及其产物的存在。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沉积物样品中普遍含有重晶石,部分样品中含量高达10%以上,扫描电镜观察发现,重晶石均为完整自形晶,并与同为自形的石英及钠长石共生。根据本区重晶石的地质背景及结晶形态,可以认为它的形成环境与加利福尼亚湾瓜伊马斯盆地(Guaymas)相似,属热水成因,伴生的石英和钠长石亦为常见的热水矿物,。这一共生组合的形成温度不低于70℃。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在柱状沉积物剖面上,Ba的垂向分布有两种类型,一种为平稳型,在一定深度范围内无明显变化。另一种为跃升型,并伴有其他活泼组分的同步变化,跃升型可视为热水活动在沉积历史上的记录,迄今为止,热水矿物组合主要见于东区的表层沉积物,而在西区,Ba在沉积物中的富集主要见于10cm以下层位,根据沉积速率推算,在中国开辟区西区的热水化活动记录比东区至少早0.1Ma。  相似文献   
52.
本文通过测定水中氢氧同位素的变化来对兰州市傍河水源地地下水体的形成和循环机理进行分析探讨。分析了兰州市马滩水源地水质恶化的程度,探讨了恶化的原因。对其工作原理及方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3.
使用标准无损图象压缩技术,能满足空间相关的需要.当处理多光谱函象数据时,在光谱相关方面也取得了少许进步.在本文中,我们提供一些新的无损压缩技术。它以简单和精巧的方式获取的光谱相关同空间相关同样地好.这些方法是基于构造树概念,它将图象划分为没有因果关系的构造模型.我们提供出自适应还原技术和自适应压缩技术。然后,又给出了相似于自适应还原技术的有效的计算方法.模拟成果说明,对于高分辨率多光谱图象,使用多光谱相关以及空间相关能有效地节省存储空间。还有,为此所付出的代价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54.
太行山中北段中-深变质岩区的褶皱构造变形复杂,不同期次间叠加改造强烈,构造置换作用明显,作者采用变质岩区构造解析方法,在观察,测量,分析了大量构造面,线组构的基础上,划分出5期褶皱构造,建立了本区的构造变形序列,并认为构造变形经历了从强塑性变表到韧脆性变形的演化过程,反映出地壳从纵向增厚作用转变为变质核杂岩隆升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55.
56.
陕西唐藏—黄柏塬韧性剪切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野外详细地质路线调查,结合各种尺度的构造研究和变形分析,确定了秦岭群南缘及丹凤群内韧性剪切带的存在及其分布范围,提出了该韧性剪切带的几何学和运动学特征及变形机制,估算了韧性剪切带形成时古差应力值,并对该韧性剪切带形成时代及形成模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7.
莽东鸿 《地质论评》1959,19(3):123-128
1956年秋,笔者在河北省北部密云、怀柔一带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曾在怀柔县北约20公里之河防口村三岔附近发现一种绿色片岩,该片岩出露于花岗岩与石灰岩之间。经野外观察及室内研究,认为原是一种基性火成岩——辉绿岩,经后期花岗闪长岩侵入蚀变——青盘岩化的结果。其形成环境,较比特殊,兹将  相似文献   
58.
1.原理:利用金屬热膨脹的原理和扛杆的作用2.簡單構造:(如图) 3.用法: (1)首先根据⑩的長度和其膨胀系数算出在某一  相似文献   
59.
莽东鸿 《地质论评》1958,18(4):317-318
中国目前所发现的伟晶岩中的稀有元素矿物(如铌、钽等)的时代,据所见文献,多属前震旦纪。至于寒武纪后,如古生代、中生代所产者,具体资料尚不多见。 1956年秋,作者在燕山区密云、怀柔地区收集毕业论文的资料时,曾在怀柔县北的伟晶岩内  相似文献   
60.
频率在3~30 kHz的甚低频(VLF,Very Low Frequency)波具有较小的传播损耗和较高的趋肤深度,可以在地球-低电离层波导中实现长距离传输,广泛应用于航海导航、对潜通信等领域,且在电离层遥测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武汉大学自主研发的VLF接收机在武汉接收的NWC(North West Cape)台站信号,本文通过分析2018年4月23日—2020年7月22日的观测数据研究了日出期间NWC信号的幅度响应及其特点和规律.结果表明NWC信号日出期间的幅度响应主要包括两种极小值结构:2个幅度极小值(SR1、SR2)的Type I结构和3个幅度极小值(SR1、SR2、SR3)的Type II结构.在以SR1出现时间为时间零点进行时序叠加分析后发现,Type I结构比Type II具有更强的规律性和稳定性.在Type I结构下,SR2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平均值、标准差分别为43~65 min、54.2 min、4.4 min,而在Type II结构下,SR2和SR3出现时间的波动范围分别为48~93 min、80~120 min,平均值分别为64.7 min、96.4 min,标准差分别为10.2 min、11.7 min.在27个月的观测期内,3—7月份Type I结构的出现概率100%,未出现Type II结构,而在1—2月和8—12月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明显下降,最低降至1月份的20.7%,而Type II在1月、2月、11月的出现概率均高于70%.按春秋分交替变化(周期1和周期2)的统计结果,在周期1内Type I和Type II结构出现的概率分别为91.5%、8.5%,而在周期2内Type I结构出现的概率降至41.9%,Type II结构出现概率则升至58.1%,这表示观测期间内Type II结构主要出现在秋冬季,春夏季发生概率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