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0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51篇
综合类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21.
雅鲁藏布江色东普沟崩滑-碎屑流堵江灾害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10月17日5时许,西藏林芝市雅鲁藏布江左岸色东普沟上游发生冰崩岩崩,冲击下部的早期崩坡积物和冰碛物,形成滑坡-碎屑流进入雅鲁藏布江,堵江堰塞约56 h后自然漫顶泄流,整个过程形成崩滑-碎屑流-堰塞湖-溃决洪水灾害链。采用多年气温降水数据分析、多时相卫星遥感解译冰川退缩、直升机抵近观察堰塞坝、Scheidegger公式计算崩滑-碎屑流运动速度、Gutenberg-Richter公式计算地震活动序列b值和多因素赋值统计研判未来冰崩地点规模,得到堰塞坝体积约为3100×10~4m~3(含以往多次崩滑堵江残留堆积),滑坡-碎屑流运动距离超过8 km,平均运动速度约20 m/s,整个运动过程历时6.7 min,具有高速远程性质。色东普沟域崩滑-碎屑流是在地貌高陡、岩体破碎、气候变暖、局地降水、冰川退缩、断裂活动和地震效应(b值在0.7左右)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仍会多次发生。初步预测,当局地平均气温超过13℃、1 h降雨量超过5 mm或24 h降雨量超过10 mm,或地震PGA大于0.18 g,可能引发新的崩滑-碎屑流事件,造成雅鲁藏布江再次壅堵。针对该区域山高谷深,人烟稀少,交通困难的实际,提出了适应自然、全面避让和适当疏导的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22.
2017年6月24日,四川茂县发生特大滑坡灾害,体积约1.882×107m~3,滑程2.8 km,导致新磨村被毁,83人遇难。滑坡位于岷江上游松坪沟左岸,上部为厚层状杂谷脑组石英砂岩,中部和下部为中厚层状至薄层状石英砂岩及千枚岩地层,构造挤压带从滑坡区中上部穿过,具有上部富含地下水和下部隔水出露泉水的水文地质结构。受多期地震特别是1933年叠溪M_s7.5级地震导致岩体震裂破碎并形成裂缝,岩层倾向与斜坡坡向一致,极易形成滑坡灾害。斜坡上陡下缓,后缘坡体坡度达到60°,中部开阔陡坎及下部平缓宽阔的地形为滑坡的运动提供良好的地形条件,易形成滑坡—碎屑流。分析表明,地震作用以及降雨致地下水的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作用、冰雪冻胀及自身重力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引发滑坡灾害。  相似文献   
23.
以新平县为研究区,采用确定性系数(CF)方法分析滑坡与地质环境因子各区段(类型)之间的敏感性关系,得出各因子不同区段(类型)的敏感性大小,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建立预警区划模型,认为坡度、岩组、年均降雨量、高程、构造等五个因子是影响研究区滑坡发生的敏感性因子,建立Logistic概率预测模型,并对研究区进行五级预警区划,区划结果对该区预警工作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典型斜坡滚石运动的理论计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滚石运动形式的基础上,简化斜坡滚石运动模型,从运动学角度出发,推导出一套计算斜坡滚石运动特征的方程。该数理模型符合滚石运动的规律,可用于斜坡区滚石运动特征的预测,并可作为斜坡区滚石灾害防治的依据。  相似文献   
25.
26.
哀牢山中段滑坡灾害类型及其变形失稳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旗 《地学前缘》2007,14(6):112-118
以哀牢山地区中段为理论研究基地,在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对西南山区地质灾害进行详细调查工作方法、对哀牢山地区中段滑坡灾害发育分布特征及变形失稳模式进行了描述性研究。调查研究表明:在西南山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调查部署应兼顾流域环境、地质条件和社会经济等三要素,应充分发挥遥感调查的先导性作用,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专业调查方式,加强对区域灾害地质条件的调查,结合国土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增强对地质灾害趋势的预测能力;哀牢山中段滑坡点多面广,规模小,包括特殊土体型、崩滑堆积体型、残坡积层型、人工堆填土型和风化层型5种类型;滑坡分布受地质构造的控制作用显著,现代滑坡集中分布于地理地质-人类活动的频变区(或带),古滑坡主要沿主干构造或深切河谷岸坡分布;滑坡变形失稳具有散裂-摩阻-溜滑、蠕滑-拉裂-转动、滑移-拉裂-溃屈、蠕滑-拉裂-追踪和弯曲-拉裂-崩滑等5种模式;概括出了区内3种滑坡-泥石流转化模式。  相似文献   
27.
区域地震稳定性的区域地震动力学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分孕震、发震和应震等3个专题层,系统评价了渭河盆地地震稳定性。研究认为渭河盆地拥有多层立交孕震模式,当局部孕震单元满足发震动力学条件时,多以粘滑断错模式发震,同时因边界效应断块发生升降运动,对地震作用的地震响应模式可概化为下托上展。研究表明,区域地震动力学理论更全面深入地刻画了区域地震稳定性,是一种区域地震稳定性评价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西藏多龙矿集区发现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2013年最新勘查成果、详细的地质编录,对西藏多龙铜金矿集区铁格龙南(荣那)铜(金银)矿床地质特征、矿床类型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该矿床是斑岩-浅成低温热液成矿系统的产物,是典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矿床规模巨大,矿石中发育条带状、层纹状、皮壳状、致密块状明矾石、地开石,深部发育黄铁绢英岩化,黄铁矿的含量为3%~35%,矿石矿物由铜蓝、蓝辉铜矿、硫砷铜矿、斯硫铜矿、雅硫铜矿、久辉铜矿、斜方蓝辉铜矿、斑铜矿、黝铜矿、黄铜矿等组成。综合研究表明,推断浅部或外围发育独立的高硫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深部存在斑岩型铜(金银)矿体。该矿体的发现结束了西藏至今没有发现典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历史,对区域找矿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9.
按照灾害风险评价的一般框架,定性定量相结合,运用破坏概率、滑坡强度、承灾因子、遭遇特征与易损程度等5项指标,尝试提出单体滑坡灾害风险简易评价模型,并结合防治规划,提出了滑坡灾害风险管理对策建议。采用云南新平县滑坡灾害调查数据,开展了实例校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基本反映了滑坡灾害的相对风险水平,可为现阶段管理提供更加明确的分级依据。同时,以期抛砖引玉,讨论险情调查与风险调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0.
照片所示滑坡发生于2009年7月,位处云南省澜沧江小湾电站库区上游右岸,体积约900×104m3,涌浪高达7m,属于水利水电工程场区常见的库岸再造型滑坡。水利水电工程多位于河道峡谷,土石方工程量大,岸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