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9篇
  免费   114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42篇
地球物理   99篇
地质学   273篇
海洋学   90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4篇
自然地理   6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4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3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1936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1.
珠江口以东陆架沉积物U,Th的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2.
在青岛的近海海面上,使用设置在岸边的711雷达(图1),发现了一种雷达回波。回波是在一定的条件和情况下出现的,在出现回波的时间里,海面上及贴近海面的大气中,除船只,浮标以及海面上的小岛屿外,不见其他异物(包括鸟、虫群等)。当时的天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分析了雷达观测结果,发现近海海面上的水汽向上输送随季节而变化,由于季节的变化和不同的天气情况,海表面大气现象在雷达中有不同的显示,根据这些显示得到了不同的信息,由此而得出春秋两季海表面水汽向上输送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4.
运用GC—MS的方法和荧光分光光度法,研究鲈鱼分别暴露于0.1、1.0和10.0μg/dm^3质量浓度芘溶液中7d,水体中芘及其鲈鱼胆汁中芘和1-羟基芘含量的变化,实验结果显示:(1)鲈鱼对水体中的芘具有非常显著的去除作用。(2)随着芘暴露浓度的增大,鲈鱼对芘的代谢去除作用增强。(3)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和芘暴露浓度的增大,胆汁的1-羟基芘浓度递增。(4)鲈鱼胆汁具有较高的芘浓度,对海水中的芘具有较强的富集作用。(5)鲈鱼胆汁的1-羟基芘及芘的浓度与水体芘浓度均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对于指示水体的芘污染程度具有一致性;可作为指示水体芘污染程度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南海4个岩心的74个样品进行Q型因子分析,求得4个浮游有孔虫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温凉组合,热带易溶组合和亚热带组合。亚热带-热带组合为优势组合,它的发育状况反映了晚第四纪西太平洋热带海水对南海的影响程度,其因子载荷作为古海流特征的参数。温凉组合的发育与南海存在冷涡有关。利用转换函数FP-12E计算了南海南部表层古水温,冰期与间冰期的表层水温平均变化冬季为4.7℃和2.9℃,夏季为3.0℃和2.1℃,季节性温差冰期最大可达8.6℃,间冰期最大可达5.0℃,均比太平洋同一纬度海区的大。冬季表层古水温波动比夏季的大。全新世的表层水温呈上升趋势,但在NS86-43柱中有一变冷现象,这可能和the younger Younger Dryas有关。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南海北部表层沉积物中锆的分布特点和迁移方式的研究,探讨南海北部锆石砂矿的形成过程和富集规律,及锆的地球化学分布与古海岸线的相互关系。 研究区的范围,东起台湾浅滩,西至雷州半岛东岸及海南岛东南沿岸的陆架、陆坡区(110°—120°E)及东沙群岛以南部分海域(17°50′N以北)。样品多数采自大陆架和陆坡区,少数采自海盆,最大的采样深度达3800m。全区共选出11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进行了X光、萤光光谱分析、化学分析、矿物显微镜下鉴定等。  相似文献   
17.
南海海盆和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及地球化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79年起,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沉积研究室在南海进行海洋沉积调查以来,多次在南海海盆及陆坡采到锰结核,虽曾作过报道,尚欠系统的分析研究.近几年来,我们对所采集的各种形态的锰结核,分别进行了较系统的显微镜下鉴定,配合扫描电镜观察、电子探针及能谱分析、矿物X射线衍射分析及生长速率的测定,进而对南海海盆及陆坡锰结核的特征、分布规律及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为进一步普查南海铁锰矿产资源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8.
南沙群岛海域沉积物间隙水营养盐(氮、磷、硅)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通过1997年11月和1999年7月2个航次对南沙群岛海域的现场调查,实测了南沙群岛深海盆沉积物的孔隙度?间隙水的营养盐含量,估算了沉积物海水界面营养盐的扩散通量?2个航次的沉积物间隙水的NO2-N,NO3-N ,NH4-N,PO4-P ,SiO3-Si含量,1997年冬季航次平均为4.68,43.84,115.68 ,6.85,425.71μmol·L-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平均为2.72,36.86,31.40,10.10μmol·L-1;平均扩散通量,1997年冬季航次为0.03,-14.07,121.70,0.25,72.54μmol·m-2·d -1,1999年夏季航次(H4SiO4除外)为0.10,-11.74,40.47,-0.56μmol·m-2·d -1?NH 4和H4SiO4 是扩散量最大的2种组分,而HPO2-4 和NO-2的扩散量极小?  相似文献   
19.
贵州中东部剩余重力异常与区域矿产分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点研究1:20万剩余重力异常,结合航磁、物性、地质等资料,初步圈定区内隐伏、半隐伏岩浆岩体,对研究与重力异常、岩体分布关系密切的矿产的时间、空间分布及其成因,有一定参考价值和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矿井构造是影响煤矿安全生产的主要因素,对瓦斯突出、矿井突水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矿井构造具有空间性和非线性等特点,使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的难度较大,据此利用MapObjects的空间分析功能和非线性人工神经网络(ANN)耦合技术,对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进行评价。根据前人的研究成果,将突水系数、底板倾角变异系数、底板标高变异系数、断层强度指数、断层密度等5项指标引入评价体系,经过空间分析统计和模型识别,建立了矿井构造复杂程度评价模型。在开滦矿区东欢矿8煤层构造复杂程度的评价中,共训练及评价了研究区的226个评价单元.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及西北部构造复杂,中部及东南部构造相对简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