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7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1.
建筑拥挤度是评价城市人居环境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规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具有复杂和模糊的特性,如何从定量化的角度来描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统计学的离散系数,描述遥感影像空间域的形状因子引入到城市建筑拥挤度研究,丰富和完善了评价指标体系。以Google Earth为数据源,选取了新疆库尔勒市四个典型样区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各评价指标能够较好地反映建筑物拥挤度。本文方法可以为城市环境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支持。  相似文献   
12.
 土壤砂粒含量是表征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探索建立基于高光谱遥感的区域土壤砂粒含量反演方法对区域土壤质量监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野外采集的高光谱数据与MODIS影像相结合,遴选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与反演方程,进行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遥感反演研究。结果表明:430 nm为土壤砂粒含量的敏感波段,原始光谱经变换后的数值与土壤砂粒含量的相关系数在430 nm处达到最大值0.76;基于MODIS第3波段中心波长460 nm处的土壤原始光谱的反演精度最高,达到89.30%,与实际情况吻合较好,表明MODIS第3波段可以应用于干旱区裸地土壤砂粒含量的遥感反演。  相似文献   
13.
孔霄  来风兵  陈蜀江  朱选 《现代地质》2021,35(3):657-664
胡杨回涡沙丘是别里库姆沙漠常见的一种风积地貌类型,通过测试分析来自6个样区胡杨回涡沙丘的195个表层沉积物样品,结合粒级-标准偏差法、Sahu成因判别和相关统计分析法,对其粒度特征进行研究,以分析别里库姆沙漠表层沉积物类型、沉积环境的稳定性。结果表明:(1)胡杨回涡沙丘表层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砂和粉砂为主,从北向南、从东向西沉积物粒级均呈现变细趋势。(2)6个样区平均粒径的均值属于极细砂或细砂范围,71.79%的物质样品分选较好,97.94%的沉积物样品属于近对称分布,100%的物质样品属于中等峰态。(3)6个样区的粒级-标准偏差曲线均呈现多峰分布,沉积环境不稳定。(4)6个样区胡杨回涡沙丘表层沉积物的Sahu成因判别值介于-7.277~ -5.912,均属于风成沉积。  相似文献   
14.
陆生高等植物死亡后,在漫长的地质演化过程中,经过水、沙土共同作用形成植物根管,根管在风、沙共同作用下风蚀为沙漠地表根管大颗粒,成片的根管大颗粒在沙漠中形成根管砾幕,这一新的风沙地貌类型广泛分布于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基于野外采样、无人机近景航测和Landsat8 OLI遥感影像等数据,应用形态学及空间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根管砾幕的形态特征及空间分布。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根管形态极不规则,质地坚硬,以片状、管状、粒状分布于塔克拉玛干别里库姆沙漠;(2)研究区内根管砾幕形态从南向北、自西向东均以椭圆形为主,受丘间地形状影响,部分区域根管砾幕形态呈月牙形、圆形或不规则多边形,总体来看,研究区内根管砾幕形态特征空间差异显著;(3)研究区南北向根管砾幕破碎度47.78%~48.74%,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9 925粒·m-2,东西向根管砾幕破碎度19.00%~70.80%,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9 357粒·m-2,南北向根管砾幕中根管颗粒分布平均密度大于东西向,破碎度范围小于东西向;(4)研究区根管砾幕空间分布整体由南至北呈增大-减小-增大,自西向东呈先增大后减小。  相似文献   
15.
基于ALOS/PALSAR雷达卫星影像,采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技术,重建地震形变前后的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经RTK校验后利用差值算法反演天山乌吐劲河谷地震同震场形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去尖三角状崩塌形变面积为104. 47万m2,崩塌量为1 461. 60万m~3,起始端高程为3 225 m,平均坡度为48°,坡向为NNW;②喇叭状堆积形变面积为78. 61万m~2,堆积量为1 424. 27万m~3,掩埋深度为35~80 m;③河道南岸堆积形变将河床向北推进了100 m、向东推进了300 m;④崩塌形变阻塞河道后导致水体形变,形成堰塞湖水面面积在30 d内由原有的0. 039 km~2增大至0. 059 km~2,并在2010年湖面面积出现峰值0. 146 km~2;⑤形变原因不仅是由于其处在地震活动带上,还有石灰岩岩性、地形坡度和断裂构造等综合因素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MODIS积雪资料以及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2000—2009年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年内、年际变化及其与同期气温和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玛纳斯河流域积雪面积在4个不同分带上随季节变化各不相同,其中,带1变化最剧烈,受气候影响最为显著;带2、带3积雪的增加和减少都比较平缓;带4受气候影响最小。从年际波动来看,带1积雪面积随季节变化更为明显,带4在四季变化中均较平稳。对整个流域积雪面积与气候资料的相关分析表明:冬季,流域积雪变化对降水更敏感;而春季,气温是影响流域积雪面积变化的更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对杰得帕星隆起进行实测地质剖面和路线地质调查,确定杰得帕星隆起所出露的地层;运用RS和GIS技术对杰得帕星隆起的形态进行DEM分析.根据杰得帕星隆起的地质年代、DEM形态分析及所出露的地层,对杰得帕星隆起前后的沉积环境进行分析,发现杰得帕星隆起主要是白垩世的造山运动及其后期运动和发生在早更新世末的西域运动造成的,这两次构造运动对杰得帕星隆起后的沉积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陈蜀江  贾翔  黄铁成  陈孟禹 《冰川冻土》2015,37(6):1650-1659
冰-草生态交错带是陆地生态交错带的重要类型之一, 对其进行有效监测和研究对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利用2004-2013年近10 a的MODIS10A1数据提取积雪日数, 结合DEM和Landsat影像研究提孜那甫河流域山区的冰-草生态交错带的时空格局及其动态变化. 结果表明: ①近10 a 来交错带的平均面积为5 749 km2, 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7.83%. ②交错带分布由西南向东北偏移, 在东北坡、东坡分布较西坡和北坡多, 主要分布在海拔4 600~4 900 m的区域; 在坡度大于25°陡坡以上的区域分布较多. ③近10 a间冰-草生态交错带面积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 总增长率为10.68%, 年均增长约66.78 km2; 其中2005年和2009年交错带面积较前一年有所明显下降, 而2007年交错带面积上升较为明显; 交错带面积与气温呈强正相关, 与降水呈弱负相关. ④近10 a交错带的平均海拔呈缓慢上升趋势, 2013年的交错带分布的平均海拔较2004年上升了45 m; 而近50 a来研究区高寒草甸带向上爬高了约100 m左右.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信息的干旱区林果病虫害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干旱区林果业的生长与发展主要分布特征,对南疆特色林果病虫害的分布与程度进行了研究。根据实际的工作流程,结合遥感图像处理技术,提出了遥感监测林果病虫害的方法,利用植被指数形式模型和TM数据不同波段组合模式,建立病虫害遥感监测模型,提取叶城县林果病虫害信息,结合林果种植信息数据库和实测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区林果病虫害发生和分布的特征主要是耕地周边地区,荒漠地带发生病虫害的范围大,水渠及湿地附近的病虫害发生几率高,通过实地考察和历史数据验证,利用遥感提取林果病虫害的方法是可行的,能够及时了解干旱区林果病虫害发生情况,对病虫害的治理及其林果业的长期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使用民国34年(1945年)1∶1×104地形图、1968年CORONA影像及近期Landsat5和2015年GE影像数据,使用遥感技术以多元多时相遥感数据融合和GIS挖掘技术为支撑,采用等扇分析法和重心转移矩阵分析了喀什市70a城市空间形态整体扩展特征,各方向上的扩展速度、强度以及空间重心转移的方向、强度。结果表明:1945-2015年间喀什市空间形态经历了带状扩展向团状扩展的转变,城市整体空间扩展强度不断加剧,空间扩展速度呈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空间重心向东南方向绿洲腹地转移1009m,侵占甚多绿洲耕地,城市空间扩展模式粗放,亟待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