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79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1.
文章探讨了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为预测优质储层提供依据。文章以东濮凹陷庆古3井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XRD、核磁共振冻融法及三束离子抛光—场发射扫描电镜联用等综合分析,研究了东濮凹陷二叠系储层发育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表明:东濮凹陷上古生界砂岩以岩屑长石和长石岩屑砂岩为主,孔隙度值介于0.2%~12.8%,渗透率值介于0.0016~5.7 mD,属于特低孔致密型储层。溶蚀残余粒间孔、粒内溶蚀孔、晶间孔是东濮凹陷主要发育的孔隙类型,储集空间都是次生成因,各层段几乎未见原生孔隙留存,裂缝相对不发育。次生孔隙主要由长石颗粒和岩屑(包括凝灰质)溶蚀形成,在石千峰组和下石盒子组储层中较为常见。优质储层受沉积相、岩性和成岩作用的控制,石千峰组砂岩属于内陆河流相沉积,砂体发育,是东濮凹陷上古生界最有利的储集层系,长石的溶蚀是石千峰组优质储层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下石盒子组属于三角洲沉积,由于沉积时期火山作用,导致大量的凝灰质沉积,凝灰质蚀变形成的高岭石晶间孔是该层储层形成的重要机制。山西组主要三角洲沉积,也是主要成煤期,煤系酸性流体导致溶蚀,但强烈的石英次生加大使砂岩致密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禄劝残植煤的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禄劝煤是我国典型的残植煤,是泥盆系煤岩的代表.研究其生烃能力有助于认识中国南方泥盆系煤系的油气资源前景.通过对禄劝煤和泥灰岩有机岩石学、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的分析,发现禄劝煤具有Ⅱ型有机质的特征,角质体为特征组分,类脂组含量高,处于低熟阶段,氯仿沥青"A"和总烃含量高.热解生烃实验证明其具有较窄的活化能分布范围且较低,其值为201 kJ/mol,其生烃潜力为820.0 mg/g,明显高于常见的泥质烃源岩.尽管禄劝煤系规模小、煤层厚度薄,但其具有良好的生烃能力,这对认识泥盆系煤层及其相关烃源岩岩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FIB-SEM)是将聚焦离子束切割和扫描电镜结合起来的双束系统,可以在纳米尺度对样品进行切割加工与实时成像。文中用聚焦离子束扫描电镜对兰多维列统(志留系)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内的几类微体化石进行了观察研究,并显示牙形刺、几丁石、疑源类均发育有亚微米至纳米级孔隙,这些孔隙可以为页岩气的储集提供有效空间,不同的微体化石孔隙发育的差异可以为页岩中有机质孔隙非均质性成因研究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煤系石墨是在岩浆接触热变质及构造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煤系非金属矿产。煤系石墨与晶质石墨相比,具有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将成为高技术产业和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综合概述了煤石墨化作用模式、影响因素以及煤显微组分对煤石墨化的影响,分析了煤石墨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和煤系石墨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煤石墨化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煤石墨化的外部地质因素,如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对煤石墨化的控制作用,而对煤显微组分在煤石墨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由于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的芳环缩合程度不同,各种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芳氢和侧链取代基,从而对煤中芳香结构的演化和纳米结构的形成产生差异影响,造成煤石墨化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因此,充分认识显微组分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可能是揭示煤石墨化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油气成藏演化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地区是叠合盆地“多源多期”油气成藏的一个典型实例。本文通过对油气运聚过程中的“化石”记录——包裹体进行研究,采用储层游离烃和包裹体烃成分对比分析,有机包裹体光性特征鉴别,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结合地层埋藏-热史,以及有机包裹体红外光谱特征分析,确定了油气来源与成藏期次。再结合烃源岩生排烃史和构造发育史,恢复了复杂的油气成藏演化过程:①中晚二叠世,下二叠统佳木河组烃源油沿断裂和输导层运移至石炭系-二叠系圈闭中聚集;②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下二叠统风城组烃源油沿断裂、不整合和输导层运移,在二叠系-三叠系的各套储层中聚集;⑧早白垩世至今,佳木河组的天然气,以及中二叠统下乌尔禾组烃源油推动早期的原生油藏向上倾方向运聚。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煤成油研究对挖潜和扩大石油的勘探范围,完善和发展石油勘探理论都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并从有机岩石学观点出发,对煤成不同的研究现状和进展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7.
应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观察和分析了准噶尔盆地侏罗系原油,在国内首次发现这些原油中存在镜质体碎屑。这些镜质体碎屑均具有明显的棱角,其反射率值和侏罗纪煤的反射率值相近,且产出镜质体碎屑的原油均普遍检出了具有高等植物为母质输入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因此原油中镜质体碎届的检出为确认准噶尔盆地煤成油的存在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陈龙生  陈棋福 《中国地震》1997,13(4):311-320
地震活动性中心Gutenberg-Richter关系(logN=a-bM)在确定地震发生率时起着重要作用,实际分析中存在的对G-R关系的偏离主要是由于地震目录的不完全性引起:即在低震级端因地震的监测能力有限,在高震级端因大震的稀少导致的统计涨落。  相似文献   
19.
在严格厌氧条件下,分别用滚管计数法和MPN计数法测定了不同环境泥炭样品中的发酵型细菌,硫酸盐还原细菌和厌氧纤维素分解细菌的数量与分布,并考察了产甲烷细菌的存在与活性,同时分析了这四种细菌类群相应的地质意义。实验结果表明,在泥炭中发酵型细菌数量与有机质的含量特别是腐殖酸含量具有正相关性;硫酸盐还原细菌数量与硫酸盐含量之间的关系并不明显,与样品埋藏深度具有一定负相关性,硫酸盐还原细菌数量与硫酸盐含量的最小值均出现在泥炭层最底层;厌氧纤维素分解菌只在少数样品中检测到,而产甲烷细菌广泛存在于所有样品中,且可以与硫酸盐还原细菌共存于许多样品中。  相似文献   
20.
徐州地氟病区植物中氟的分布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徐州地氟病区几种主要粮食中氟的含量变化在0.70-0.85mg/kg之间,均不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值。各种主食蔬菜中氟的含量变化在1.88-12.25mg/kg之间,远超过国家卫生标准,其中以青菜氟含量较高(12.25mg/kg),同种蔬菜叶中氟含量高于块茎和果实的氟含量。不同树中氟含量高达24.56-34.29mg/kg。相关分析表明,植物中的氟含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叶菜(青菜、白菜等)和树叶中氟含量远远超过土壤中水溶性氟的含量(病区土壤中水溶性氟含量平均值9.60mg/kg),说明氟有随水向植物叶子中富集的趋势。徐州地氟病区主食粮食对人体健康不构成伤害,主食蔬菜氟含量高,长期食用是引发地氟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