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4篇
  免费   163篇
  国内免费   142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69篇
地球物理   161篇
地质学   393篇
海洋学   6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67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01.
2014年以来,贺州市国土资源系统围绕作风建设开展了履职尽责"回头看"、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建章立制,规范办事流程,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然而,从长远来看,还必须从以下5个方面继续加强作风建设:一是正勤学之风,提高履职能力。  相似文献   
902.
本文利用三峡库区重庆遥测台网及邻近地区台网2012年1月至12月期间的连续波形记录,通过噪声互相关,提取了这些台站间的经验格林函数.并通过获取的经验格林函数瑞利面波频散信息,反演出该区域5~40 s瑞利面波相速度分布.周期5 s及10 s的相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具有较厚的沉积盖层,其中盆地中部沉积层相对偏浅.而周期20 s及35 s的相速度分布结果显示:中下地壳的扬子克拉通整体呈现较高的相速度分布,具有相对坚硬的中下地壳结构.这其中吉首—常德的武陵山区附近出现明显高速异常,可能与江南古陆古火山岛链(雪峰—九岭弧形古火山群)活动有关,火山活动导致大量的基性-超基性幔源物质侵入地壳,造成了武陵山重力异常,并一定程度上阻挡了云贵高原和湘鄂西部的物质向南逃逸;在地形上,此处恰好对应我国地形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带,并将华南地块分隔为东西两大部分.最后我们在瑞利面波相速度成像的基础上,反演出该区域三维剪切波速度分布,结果显示四川盆地周边的龙门山、米仓山、大巴山、七曜山和大娄山等地质构造与地壳剪切波速度结构具有明显对应关系.研究结果有助于深入研究该区的深部地质构造特征与地震发生机理.  相似文献   
903.
西藏甲玛铜多金属矿床存在明显的岩浆混合作用,对其研究有助于探测地球的深部过程。本文以构造-岩浆事件理论为依据,根据花岗岩类构造组合特征和成因建立了甲玛矿床所在的冈底斯成矿带的构造-岩浆演化序列,阐述了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直接原因为岩浆底侵作用,论证了混合岩浆的起源机制(源区继承性),可能为约40%的基性端元(镁铁质岩浆)与约60%酸性端元(花岗闪长质岩浆)在15 Ma左右于源区预混合和就位过程中发生的以机械混合为主的再次混合作用;得出了甲玛矿床成矿流体中的金属元素和S主要来源于岩浆混合作用的幔源铁镁质岩浆,暗示岩浆混合对成矿具有贡献。  相似文献   
904.
生长断层活动强度定量研究的主要方法评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定量研究生长断层活动强度的主要方法有生长指数法、古落差法、断层活动速率法、(古)滑距法和断层位移—长度关系分析法等。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这些方法进行系统的补充和总结。从不同方法的提出、判别、前提假设、优缺点和关系对比等方面,进行介绍和评述。并通过实例分析,用生长指数法、古落差法、断层活动速率法和断层位移—长度关系分析法计算大张坨断层的活动强度,指出不同方法的优缺点。最后对生长断层活动定量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认为生长断层活动定量研究向精度不断提高、多种方法综合运用、对断层活动演化研究更全面、揭示更多的地质和油气信息等方面发展。  相似文献   
905.
巴基斯坦海域地处全球三大板块交汇区域,地质历史时期经历过复杂的构造-沉积演化;新生代以来,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导致喜马拉雅快速隆升,并在巴基斯坦东部海域发育世界第2大深水扇——印度扇;此外,还位于亚洲两大季风区之一的印度季风区,是研究"构造-沉积-气候"耦合问题的天然有利场所.通过归纳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对巴基斯坦东部...  相似文献   
906.
胡淑娟  雷晓云  白磊  邢坤  刘艺  吕姣姣 《水文》2016,36(5):17-21
针对融雪期积雪深度变化问题的高维非线性、非正态特点,利用投影寻踪法将积雪深度变化多指标问题转化为单一投影指标问题,采用遗传算法优化投影方向得出最佳投影值,最终得到对积雪深度变化影响较大的因子,实现在低维空间上反应积雪深度变化的目的。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积雪深度变化的各因素贡献力依次为:土壤地表温度净辐射空气温度土壤体积含水量风速空气相对湿度降水水汽压。通过建立MLP神经网络积雪深度模型表明:利用投影寻踪法提取的积雪深度主要影响因子是可靠的,且提取的主要影响因子为简化积雪深度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07.
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显示,平然地区矿化异常是一个以Cu、Ni、Co异常为主,伴随有Cr、V、Ti等的多元素组合异常,体现了基性—超基性岩石的成矿专属性。对元素分布特征、单元素异常特征、异常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研究,得出该区异常主要受区域性NW向断裂构造和基性—超基性岩石控制。对平然地区水系沉积物测量数据聚类分析表明,15种元素可以分为三类:Ni、Cr、Cu、V、Co、Zn、Ti为一类,反映了与基性—超基性岩有关的元素分布、富集特征和相关矿化信息;As、Sb、Pb为一类,反映了与中低温热液作用有关的矿化信息;剩余元素的相关性差,归为一类。平然地区F1主因子可能代表了与基性—超基性有关的Cu、Ni、Co矿化。对平然地区3806个样品分别计算F1因子得分,得分大于2的607个样品分布特征与Cu、Ni、Co异常分布特征大致吻合。因此,Cu、Ni、Co异常区域及F1因子得分大于2的样品所在区域的重叠处应该是以Cu、Ni、Co为主的重点找矿区域。  相似文献   
908.
为探讨吹填超软土的固结特性以及含水率与加荷比对次固结系数的影响规律,利用改装后的低压固结仪和常规的高压固结仪进行了分级加载固结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正常沉积重塑土的固结系数随着固结压力的变化整体上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而超软土则表现为S型,即在低应力水平作用下,超软土的固结系数呈现下凹型增长; 之后随着固结压力的增加,固结系数近线性增长,但增量比逐渐减小。与正常沉积重塑土不同,超软土的次固结系数随着固结荷载的变化存在峰值; 加荷比对超软土次固结系数影响较大,较小的荷载增量可降低次固结系数; 超软土及正常沉积重塑土的次固结系数均表现为随含水率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909.
提出一种北斗三号新频点多路径误差特性验证方法,并通过接收机天线群延时实验以及实测数据验证其与国际民航组织给出的多路径误差模型的符合性。结果表明:1)实验使用的接收机天线符合DO-373天线群延时特性要求;2)在B1c/L1、B2a/L5和双频组合情况下,BDS与GPS的多路径误差曲线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BDS与GPS多路径误差特性基本一致;3)BDS在B1c、B2a以及双频组合情况下的多路径误差特性符合国际民航组织多路径误差模型要求。  相似文献   
910.
本研究基于系统复杂性原理, 提出了南海典型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方法——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该方法的评价框架包括珊瑚礁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珊瑚礁生态系统与其他海洋生态系统间关系、与人类社会生态系统间关系、珊瑚礁生态系统发展制约因素等四大模块; 评价指标体系分为目标层、准则层、因素层、要素层等6个层级共计67个指标。同时, 本研究系统地提出了珊瑚礁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流程, 提高了珊瑚礁健康评价工作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对2011—2018年西沙群岛珊瑚礁生态系统进行了健康评价, 结果显示自2011年起健康指数年均下降2.3%~2.4%, 除2012年、2015年健康指数稍有回升外, 其余年份均呈下降走势, 整体评价为亚健康状态。根据七连屿周边岛屿的实地考察和居民生活问卷调查结果, 2006—2008年的渔业发展、2012年的海星泛滥和2014—2015年的岛礁建设均对珊瑚礁生态系统造成了较大影响, 使10年内渔业产量下降了50%~80%。这与应用组织力及系统功能评价法的评价结果相吻合, 侧面验证了该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