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3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31.
本世纪初,勘探地球物理是以一种找矿的新方法新技术接受地学界的祝贺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随着区域地球物理工作的开展,人们开始认识到勘探地球物理不仅可以用来找寻矿产,还可以用来解决区域地质  相似文献   
32.
郯庐断裂南段糜棱岩波速变化及油气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探索深部无机成因天然气(CO2等)的封盖条件,特选定构造滑脱带韧性断层岩(糜棱岩)作为对象,采用超声波方法,对糜棱岩的波速进行了测试和计算。结果表明,糜棱岩波速与岩石组构,构造应力及成藏条件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波速与孔隙程度呈反相关(VPZ=5.96-0.89φ),波速与其密闭性之间有着很好的相关性。岩石表面出明显的各异性,最小波速方向为油气的封闭方向,而最大波速方向为油气运移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33.
秦岭岩石圈速度结构与蘑菇云构造模型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从秦岭及与其毗连华北地区的地震层析、爆破地震及反射地震资料统一分析出发,将秦岭岩石圈划分为3层.上岩石圈即地壳,厚32~34km,中岩石圈层面近于水平,厚约25~40km,下岩石围岩层陡倾,高速低速层并置.推测下岩石圈这种结构是由张裂形成的.热地幔物质沿垂向通道上升到莫氏面后侧向流动形成中岩石圈.类似蘑菇云.现今的秦岭造山带地壳构造与上地幔盖层间似无成因上的联系,这是印支~燕山期,扬子地壳向华北地壳楔入而成的陆内造山带.造山期后又受到岩石圈东西方向拉张对它的改造.  相似文献   
34.
论中国大陆基底构造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3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大陆基底可以分为4个区域:西域克拉通和东亚克拉通具太古代-早元古代变质基底,蒙藏增生陆块与华南增生陆块为元古代基底.在西域克拉通内可以识别出南塔里木陆核分布区、准噶尔陆核分布区与伊犁陆核;在东亚克拉通内可以勾画出燕吕陆核分布区、黄淮陆核分布区、秦岭陆核分布区和扬子陆核分布区.在克拉通形成的同时或稍后,在克拉通的两侧发育巨型基底断裂.在东亚克拉通的东西侧为郯庐断裂带与东亚克拉通西缘断裂带;在西域克拉通的南北为阿尔金断裂带与阿尔曼大断裂带.在蒙藏地块中部通过的日喀则-狼山断裂带是位于两克拉通之间的重要断裂带.  相似文献   
35.
我国金属矿物探已经走过了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在这四分之一世纪多一些的时间里,我们的物探事业从建国初期几乎空白的状态,发展成为基本完整的科学技术分支。  相似文献   
36.
论康滇地轴的深部构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袁学诚 《地质学报》1989,63(1):1-13
最近通过对康定-红河南北向构造带的研究,作者认为它不是扬子地台的边缘隆起带,而是特提斯型碰撞构造带。该带地壳上地幔构造可分三层。最上层为脆性上地壳,其主要运动形式为逆掩叠瓦。第二层为塑性下地壳及部分上地幔,表现为挤压缩短。其速度结构与青藏地区相似。认为是从青藏挤过来的异地体。第三层为上地幔。从岩石圈厚度来判断,应属扬子地台。  相似文献   
37.
深部地热勘查方法在北京地区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北京地区深部地热勘查为例,对现有的一些地热勘查物探方法认真客观地加以总结,对所谓的新方法的应用效果加以评价,提出了适合不同地质构造背景的几种综合物探方法组合及合理的地热勘查程序建议,可供实际勘查工作中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38.
东秦岭陆壳反射地震剖面   总被引:52,自引:8,他引:5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河南省叶县一邓州的反射地震剖面给出了秦岭地壳构造模型.东秦岭深部构造可分为3个区域:华北克拉通、扬子克拉通和秦岭碰撞缝合带.华北克拉通是稳定的地壳;扬子地壳要比稳定的华北地壳更具流变性质,有多层滑脱,至少可分辨出4个滑脱面:陡岭滑脱面、武当滑脱面、扬子滑脱面和地壳底部滑脱面;秦岭碰撞缝合带宽约100km,向南倾,倾角约15°,地壳结构呈菱形块体样式.秦岭地区的上部地壳为巨型推覆构造,可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两个推覆体,各由主推覆体和前缘叠瓦扇组成.前印支期,秦岭地壳向南俯冲,秦岭古生代海盆闭合.在碰撞的后期,秦岭下部地壳向扬子作A型俯冲,而上部地壳则发生大规模由北向南的推覆。  相似文献   
39.
袁学诚  姜枚  耿树方 《地质学报》2015,89(12):2213-2224
近年来世界重大科技进展中,"暗物质"与"暗能量"始终是关注的焦点。暗物质无法用肉眼看见,意味着它们不能发射电磁波,只能通过引力产生的效应知道它的存在。暗能量是一种不可见的、充溢空间、具有负压强的能量。这种负压强在长距离类似于一种反引力。宇宙中所有的恒星和行星的运动都是由暗能量与万有引力来推动的。但是虽然天体物理对暗物质与暗能量的研究有长足进步,并且尽管它与地球科学密切相关,但是在国内地学界对这个问题却少人顾及。本文引用、抄录、梳理已有暗物质与暗能量文献,对暗物质与暗能量作一初略的介绍,并试图以此观点出发,对地球演化中动力学问题进行探讨。我们认为,地球内的暗能量是推动地球构造演化的主要原动力,它对地球演化的主要效应是使地球膨胀。地球的膨胀引发了其他许多地质作用和效应。文中以青藏高原、秦岭造山带及东南亚西太平洋为例,说明在地球物理研究中都未发现其俯冲的迹象,它们应是暗能量驱动地球膨胀造成的造山带。  相似文献   
40.
<正>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