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地质学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李光岑 《地质论评》1982,28(1):87-88
中法两国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于1981年4月27日至30日在巴黎举行的第一次喜马拉雅地质科学讨论会上宣称,通过双方合作,去年在西藏喜马拉雅地  相似文献   
2.
3.
为了深入贯彻中央关于科技体制改革的决定,进一步推进地质科技体制改革,更好地引导地质科学技术面向国民经济建设和地质找矿,促进地质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地矿部党组在征询了国家科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意见后,1987年决定建立地质行业科学技术发展基金委员会。决定中明确指出:地质科技基金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补充,是沟通基础研究与技术开发的桥梁,要逐步面向全国地质行业科技工作,通过同行评议,择优支持,保证重点项目和重要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李光岑 《地质论评》1983,29(6):588-588
地质矿产部中国晚前寒武纪地质科研成果评审会于1983年6月12日至22日在烟台召开。全国八十多个单位和部门,一百六十多位科学家,会聚一堂,对提交大会的37份科研成果,进行了认真地审查和评议。中国晚前寒武纪地质研究项目,是地质矿产部的  相似文献   
5.
<正> 中法两国地学科学家于1982年5月10日至12日在桂林举行了“第二次喜马拉雅山地质科学讨论会”。中方与会代表有李廷栋、叶连俊等28人,法国代表有奥贝尔(G.Aubert)、阿莱格尔(C.J.Al-legre)等13人。在会上肖序常等14位中国科学家、阿莱格尔等11位法国科学家宣读了论文,并进行了无拘束的讨论,从而为阐明喜马拉雅山地质构造特征、地壳与上地幔结构以及青藏高原的形成演化等提供了新的资料。  相似文献   
6.
<正> 格尔木—聂拉木断面纵贯青藏高原中部,它与区域构造线直交,穿越了该区主要地质构造单元。格尔木—聂拉木岩石圈断面图是作者参加中法《喜马拉雅地质构造与地壳上地幔的形成和演化》合作研究项目及多年来在青藏高原开展专题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在吸收前人资料的基础上综合编制而成的。现以图为例简述其高原岩石圈特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