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2篇
  免费   183篇
  国内免费   246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116篇
地球物理   143篇
地质学   569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69篇
自然地理   9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53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8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41.
针对电离层高阶项的原理和影响因素的问题,该文分两种方案解算和平差了2012年的陆态网络数据,将解算出的坐标值进行作差并根据差值的区间进行分类提取。结果表明:影响电离层高阶项的主要因素为地理纬度,与测站所处的地势情况几乎无关连;是否加入电离层高阶项对我国25°N以下的省份影响较大,特别是广东、广西、海南等省,高程方向最大影响可达厘米级;且呈现由南往北影响逐渐递减的趋势,在东北地区影响均在1mm以下。为各省GNSS基准站在使用过程中是否加入电离层高阶项改正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2.
位于南岭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简称钦-杭带)交汇部位的湖南大义山锡矿是南岭地区典型的富硼型锡多金属矿床。为厘清大义山锡矿成矿动力学背景,深化南岭地区钨锡矿成矿机制,本文以大义山成锡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为研究对象,开展了系统的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研究。研究发现,大义山锡矿具有富硼的特征,成矿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发育电气石"囊包",电气石在蚀变矿物中广泛发育,并与锡矿化紧密共生,这些特征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富硼的特征,并发生了岩浆热液流体出溶。地球化学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具有较高含量的Al_2O_3 (13.67%~14.00%)、Na_20(3.65%~3.90%)、K_2O(3.49%~4.24%)以及较高的FeO~T/(FeOT+MgO)比值(0.95~0.97)、FeO~T/MgO 比值(18.75~32.69)、A/CNK 比值(1.15~1.26)和 10000 × Ga/Al 比值(3.48~4.08),较低的CaO(0.54%~0.59%)、P_2O_5(0.04%~0.06%)含量和锆饱和温度(716~725℃)。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具有明显的四分组效应,强烈的Eu负异常,微量元素富集Rb、Th、U、Ta和Nd等元素,亏损Ba、Nb、Sr、Eu等元素。表明成矿花岗岩具有高分异的特征,与A2型花岗岩特征相近。Nd-Hf同位素分析显示,黑云母二长花岗岩与南岭地区成锡矿花岗岩及钦-杭带A型花岗岩同位素特征基本一致,表明岩浆主要来源于中元古代壳源物质熔融,并有幔源物质的加入。综合本文及前人研究成果,推测南岭地区燕山期伸展作用与Izanagi俯冲板块开天窗或撕裂有关,在此背景下,软流圈物质上涌,引发下地壳物质熔融,形成了富硼的壳幔源混合型花岗质岩浆。岩浆中较高的硼含量促使岩浆发生强烈的结晶分异,并有利于晚期锡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43.
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状况及其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河流域是中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经济地带,上中下游面临着不同生态环境问题,水在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演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从黄河流域地下水动态特征、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开发利用等方面,分析了黄河流域地下水资源及饮水安全状况。黄河流域年度地下水资源量393.55亿m~3,银川平原、河套平原等7处主要平原(盆地)地下水资源量为81.91亿m~3,占比超过20%;黄河流域地下水质量以Ⅰ~Ⅳ类为主,劣质地下水主要受总硬度、硫酸盐、铁、溶解性总固体等天然原生组分影响,砷、氟、硒、碘等原生组分超标是流域部分地区地下水饮水安全的主要威胁;2020年与2019年同期相比,黄河流域地下水位呈上游稳定、中游局部上升、下游下降的态势,主要地下水降落漏斗形态基本稳定。针对黄河源区、宁蒙河套平原等重点区段,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提出了全面开展流域水文地质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深入开展黄河流域及重点地区水平衡分析等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4.
文章利用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逐日NCEP再分析资料(1°×1°)和大同地区地面常规观测资料,采用BP人工神经网络法建立大同市分站点、分季节日极大风速人工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并且在对T639数值预报产品和EC细网格数值预报产品释用基础上建立了台站日极大风速的客观预报系统,对2015年9月1日—2016年7月31日进行了24h预报,试用结果显示,各季模式平均绝对误差在3.2~5.7m·s^-1之间,因此,该系统可以为预报员快速做出日极大风速的预报提供客观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Quasi-biennial Oscillation (QBO) based on the sounding data in the stratosphere, ERA-40 and ERA-interim reanalysis data in the past 62 years. The QBO periodicity experiences a significant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longer (shorter) the mean period, the smaller (larger) the amplitude of variation is. The QBO amplitude varies in a cycle around 10 to 15 years and in an out-of-phase correlation with the period. In addition, there is an increasing trend of the QBO amplitude in 30 to 10 hPa, while a little declining trend in 70 to 40 hPa. The deviation of the QBO zonal wind extremum centers from the equator also shows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The deviation location of the easterly core is generally in the reverse side to the westerly core, which means that when the easterly core is on one side of a hemisphere, the westerly core is on the other side.  相似文献   
46.
47.
本文利用吉林省长春、盘石、通化等地磁台的急始型、湾扰型短周期事件的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最小二乘法计算上述台站的转换函数、感应矢量、方位角以及反映地下导体界面的倾角等参数,分析了短周期变化的频率特性,并与有关地区做了相应的对比。结果表明,本省上述地区不存在地磁短周期变化的明显异常现象。此外,根据南从北京、北至满州里等8个地磁台的济料推断:沈阳—大连之间可能存在一条近东西向高导带。  相似文献   
48.
1988年4月25日21时40分,在芦山县太平附近发生了4.5级地震。据四川地震台网测定,震中位于北纬30°27′;东经103°00′。雅安行署地震办公室和四川省地震局测量队联合派员对震区进行了考察。经考察,震中位于两河口北面,即北纬30°25.8′,东经103°04.2′,震中烈度达Ⅵ度。  相似文献   
49.
构造相分析是研究地壳变形的一个新方法.构造相是根据岩石构造共生组合特征划分的系列.显生宙褶皱带地壳可以根据不同深度上岩石的流变性质和所处的温压条件分为浅变带、中变带和深变带,它们各有其特征性的构造共生组合和变形形式,可以进一步划分成十个构造相.这是岩石变形的一个连续演化系列.构造相由地壳内温压条件和岩石性质决定,时间演化上是连接的,动力学上是相互联系的.构造相分析方法的应用可以定量描述构造和比较显生宙褶皱带的地壳变形程度.  相似文献   
50.
何国琦  韩宝福 《地学前缘》1995,2(2):187-194
大陆岩石圈和大洋岩石圈有着深刻的差别,运用板块构造理论和模式研究大陆岩石圈会遇到许多特殊的问题。本文从陆缘演化和多个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两方面做了初步探讨,提出岩浆型被动陆缘是独立的一类古陆缘;在辨认后续板块构造旋回叠加中,新构造成分和格局的确定有重要意义。本文还讨论了汲取大陆地质研究经验,在新的学科水平上重新解释传统大地构造学中一些有用概念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