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西藏改则盆地渐新统—中新统康托组沉积相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改则盆地地处青藏高原羌塘地层区,研究程度较低。通过对西藏改则盆地新近系康托组沉积特征和沉积岩相的详细研究,共划分出3类沉积相:扇三角洲相、湖泊三角洲相和湖泊相,整体表现为自下向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到细、水深逐渐增大的退积序列。综合区域地质特征及古流向分析认为,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可大致分为2个阶段:盆地初始裂陷阶段和盆地稳定沉积阶段。康托组剖面沉积相的研究有助于了解改则盆地渐新世—中新世的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22.
汉南超单元组合就位机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汉南超单元组合是扬子陆块晋宁期同构造侵位的巨大岩基,其内部结构、构造、分布、形态极有规律,与区域构造一致。晋宁期区域近EW向走滑斜冲机制派生的NE向延伸的拉张环境为岩浆侵位提供了潜在的空间,深成岩体的就位机制是构造位置、构造运动量、岩浆脉动量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23.
24.
坡向对垂直带的空间分布有重要的影响作用。长期以来,垂直带坡向数据的质量较低,主要以阴坡和阳坡数据为主,4个坡向和8个坡向的数据非常罕见。数据质量的问题严重阻碍了垂直带坡向效应的定量研究。为了克服这个难题,我们利用GIS、遥感、程序设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出了山地垂直带坡向信息提取的方法(SAI-IMAB),实现垂直带随坡向分布情况全数字化、定量化地显示和表达。本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预处理,2.垂直带坡向数据库的构建,3.定量表达,4.图形显示。在Matlab 2010b平台下开发绘图函数,根据以下形式来表达和显示垂直带的分布情况,包括:点阵分布模式(PDP)、点阵界限模式(PLP)、曲线带谱模式(CSP)。和传统柱状图的显示方法相比,这些方法具有数据概括程度低、精度高、与现实相似度高的特点。以巴基斯坦Kaghan流域作为试验区,植被图和地形图作为数据源,利用该方法,我们高精度提取出Kaghan地区随坡向变化的山地垂直带谱数据。该方法的提出,有效地提升了山地垂直带的识别精度,提高了垂直带数据的质量,使垂直带分布规律的定量化研究成为可能,有助于更加准确地揭示山地垂直带随坡向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5.
山体效应及其对林线分布的影响(英文)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The concept of mass elevation effect(massenerhebungseffect,MEE) was intro-duced by A.de Quervain about 100 years ago to account for the observed tendency for temperature-related parameters such as tree line and snowline to occur at higher elevations in the central Alps than on their outer margins.It also has been widely observed in other ar-eas of the world,but there have not been significant,let alone quantitative,researches on this phenomenon.Especially,it has been usually completely neglected in developing fitting mod-els of timberline elevation,with only longitude or latitude considered as impacting factors.This paper tries to quantify the contribution of MEE to timberline elevation.Considering that the more extensive the land mass and especially the higher the mountain base in the interior of land mass,the greater the mass elevation effect,this paper takes mountain base elevation(MBE) as the magnitude of MEE.We collect 157 data points of timberline elevation,and use their latitude,longitude and MBE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build a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equation for timberline elevation in the southeastern Eurasian continent.The results turn out that the contribution of latitude,longitude and MBE to timberline altitude reach 25.11%,29.43%,and 45.46%,respectively.North of northern latitude 32°,the three factors’ contribu-tion amount to 48.50%,24.04%,and 27.46%,respectively;to the south,their contribution is 13.01%,48.33%,and 38.66%,respectively.This means that MBE,serving as a proxy indi-cator of MEE,is a significant factor determining the elevation of alpine timberline.Compared with other factors,it is more stable and independent in affecting timberline elevation.Of course,the magnitude of the actual MEE is certainly determined by other factors,including mountain area and height,the distance to the edge of a land mass,the structures of the mountains nearby.These factors need to be included in the study of MEE quantification in the future.This paper could help build up a high-accuracy and multi-scale elevation model for alpine timberline and even other altitudinal belts.  相似文献   
26.
气候变化对内蒙古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趋势倾向率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内蒙古气候(1961—2006年)和小叶杨叶芽开放期(1981—2006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探讨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不同时段的气温、降水、日照的相关性以及气候因子的综合作用。分析发现:内蒙古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变化趋势表现出强烈的地域差异。小叶杨平均叶芽开放期孪井滩最早,鄂温克最晚,两地相差39 d;各地区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除额尔古纳呈提前趋势外,其他地区表现出延迟趋势;小叶杨叶芽开放期与春季气温均呈显著负相关,即春季气温升高,小叶杨叶芽开放期提前,与降水和日照的相关性不显著;在日照充足的内蒙古地区气温和降水共同影响着小叶杨叶芽开放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27.
西昆仑加里东期造山作用初探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在西昆仑前山一带存在一个发育完全的加里东期碰撞造山带,该造山带代表了古秦--祁--昆大洋的消亡和两侧大陆的剧烈碰撞,古昆仑洋可能开始裂解于震旦纪,寒武纪达最大程度,奥陶纪开始向南俯冲消减,志留纪两侧陆块发生碰撞。其曼于特--库地蛇绿岩为其洋壳残片,北侧的塔里木板块南缘具被动边缘性质,南侧的西昆仑地块为活动边缘性质,同时有大量俯冲型,碰撞型和造山期后伸展型花岗岩侵入,晚泥盆世紫红色磨拉石建造代表了这一过程的结束。  相似文献   
28.
本文采用滑动相关普查及多信度统计检验方法,利用近30多年来山西30个代表站点5月至10月总降水量与前期北半球500hPa月平均高度场(5°×10°格点),北太平洋月平均海温场(5°×5°格点)以及74个环流特征量作逐点、逐年、逐月滑动相关普查分析,找出了显著影响山西省降水稳定可靠的关键区因子,并对这些物理因子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9.
西昆仑山北坡新发现的其曼于特蛇绿混杂岩带所包含的主要岩性单位有:蛇纹岩(变辉橄岩)、橄榄辉石岩、层状辉长岩、辉长岩、辉绿岩席、枕状、块状、杏仁状玄武岩,与之共生的沉积岩为紫红色硅质岩、深灰色硅质岩、薄层灰岩等.本文就该蛇绿混杂岩带的地质、岩石学特征及主要岩石单元的年代学特征进行论述,并对其地质意义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0.
秦岭造山带中分布于商丹和勉略缝合带之间的泥盆系,发育有众多Au、Ag和Pb-Zn矿床,长期以来备受关注。对于泥盆系物源和形成环境认识始终存在不同认识。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地球化学成分、砾岩组成以及古水流研究表明,北秦岭是秦岭泥盆系的主要物源区,盆地基底隆起也是泥盆系重要物源区。砂岩碎屑组成、碎屑重矿物和砾岩组成表明,泥盆系物源区曾出露有岛弧火山岩、花岗岩、变质岩及少量沉积岩、超镁铁岩。砂岩地球化学成分和砂岩碎屑模式研究表明,秦岭造山带中泥盆系主要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其碎屑沉积物来自多种构造环境中的岩石单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