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8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67篇
测绘学   158篇
大气科学   150篇
地球物理   183篇
地质学   1023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100篇
自然地理   224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75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69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57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95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2篇
  2008年   89篇
  2007年   72篇
  2006年   8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91.
992.
基于近场波动有限元方法并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条件,针对3D断层场地,通过求解等效二维场地地震响应,从而获得3D场地地震动输入的自由场响应,并将自由场响应转化为3D模型边界面上的等效节点力,从而建立含断层3D场地P波入射的倾斜输入方法。自由场算例验证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精度,进而基于建立的输入方法,开展了跨断层隧道地震响应的数值模拟研究。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在P波作用下,隧道跨断层部位处于拉、压、剪切的复杂受力状态,且断层处的隧道衬砌地震响应明显大于其他部位的地震响应;围岩的力学性质与断层的力学性质相差越大,断层处衬砌的地震响应放大越明显;断层处衬砌地震响应随断层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跨断层隧道的地震响应受P波入射角度的影响较大,随P波入射角度的增加,断层处隧道衬砌的轴力、弯矩先增加后减小,而剪力具有逐渐减小的规律。  相似文献   
993.
准噶尔盆地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勘查基地,其铀资源勘查一直难以突破。通过对准东喀木斯特地区煤田资料的“二次开发”,进而择优开展钻探验证,发现了工业铀矿体。中侏罗统头屯河组是该区的含矿目的层位,具有十分良好的找矿前景和研究意义。为了深入了解该区目的层砂体的岩石学特征及铀成矿作用,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钻孔岩心观察等方法,利用实验室分析测试技术,结合室内地质工作和前人已有成果,研究了该区砂岩的碎屑成分特征、蚀变作用及成岩作用等岩石学特征,并对其铀矿物成分及后生铀成矿作用进行了探索。结果表明,该区砂岩成岩作用较强,主要铀矿物类型为铀石、钛铀矿,具备发育铀储层的良好条件,铀矿化作用较好,找矿远景好。   相似文献   
994.
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是矿井涌水量预测与水害防治的重要基础。选取彬长文家坡煤矿41盘区4号煤层顶板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的厚度、孔隙度、含水率、上段视电阻率、下段视电阻率和冲洗液消耗量6个主控因素,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主控因素的权重。在ArcGIS数值可视化软件上对各影响因素的矢量图进行归一化处理和叠加分析,构建了基于多因素融合的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模型,并对41盘区富水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利用钻孔单位涌水量和4101工作面涌水量变化数据对洛河组富水性评价结果进行了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模型的分区评价结果与实际符合,为彬长矿区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95.
中国大陆“十字构造”形成演化及其大陆动力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东亚大陆是由许多分别亲劳亚或亲冈瓦纳的中小陆块经过复杂拼合而成的最为复杂的大陆,而中国大陆地处东亚的核心位置,是研究东亚大陆形成演化的关键。控制中国大陆形成演化的最主要的构造格架是"十字构造",即东西向的中央造山系和南北向的贺兰-川滇南北构造带。前者自东而西包括秦岭造山带、祁连造山带和昆仑造山带,是南方和北方陆块群历经古生代-印支期拼合形成中国大陆主体的构造结合带,并遭受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改造,构成了中国大陆地质地理、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南北分野;后者不同区段继承了前寒武纪板块构造记录,逐步转化为古亚洲洋或古特提斯构造域大陆边缘,尤其是新特提斯构造运动,形成青藏高原隆升-扩展变形的东部边界,控制了晚中生代-新生代中国大陆东西反转演化。以"十字构造"为坐标系,中国大陆四个象限的地质、地球物理结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人文经济等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6.
城市地质是一项服务于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受时空条件所限,许多地质勘查技术方法难以发挥作用。瞬变电磁法以其横向分辨率高、抗干扰能力强、受地形影响小、工效高、探测深度大等优势,在城市地质调查中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通过应用实例,对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97.
胡志宇  龙志军 《地质通报》2019,38(5):711-718
门巴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位于冈底斯弧背断隆带东段,是研究冈底斯演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门巴地区黑云母花岗岩和二云母花岗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地球化学和锆石U-Pb测年方法,分析了该区域早白垩世花岗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背景。样品锆石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属岩浆成因锆石;测得LA-ICP-MS锆石~(206)Pb/~(238)U年龄为139.4~140.6Ma,为早白垩世。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门巴地区早白垩世花岗岩具有富硅、高碱,贫FeO、MgO、CaO的特征,为强过铝质的高分异花岗岩,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并具同源岩浆演化的趋势;稀土元素配分模式为右倾型,具Rb、Ba、Th、Nb、Ce等富集,Hf、Zr、Sm、Y、Yb等亏损的特征;门巴地区花岗岩形成于陆-陆碰撞造山环境,构造背景由同碰撞逐渐过渡为造山期后的构造环境,具有后碰撞伸展构造性质,是软流圈上涌或玄武岩底侵的岩浆响应。  相似文献   
998.
雷公山自然保护区自然资源保护及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龙连江 《自然资源》1989,(3):50-55,80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华北十一个典型太古代花岗岩体的副矿物,结果表明,太古代花岗岩类副矿物种类简单,含量高,组合稳定单一,几乎都是Mt Ap Zir(Sph)型,这一规律可作为太古宙与显生宙花岗岩类岩石判别的标志。太古宙花岗岩类岩石可能是由早期地壳中的镁铁质和长英质岩石经熔融,混合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