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3篇
自然地理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昆仑山何时开始隆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昆仑山作为青藏高原隆升北缘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对于它何时隆升有不同的见解。从中新世的物质组分和生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发现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黏土、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植硅体为主。表明中新世青藏高原北缘已经总体抬升。  相似文献   
72.
在野外地貌、岩性和相关沉积环境调查分析基础上,对浙江长兴中—晚更新世红土进行了分析,发现其中含有较丰富的植硅体形态类型,主要来自草本、阔叶和裸子植物等,植硅体含量分布具有一定的组合特征。在温暖指数和草本覆盖指数计算基础上,获得了中—晚更新世以来的3个古植被、古气候演化组合带;运用植硅体和分子化石的相关指标(C21-/C22 、C23/C30)揭示了洪积扇红土沉积时期的植被与气候信息,即间冰期气候暖湿,风化作用强,降水较多,高等草本植物繁盛;而冰期时气候干凉,风化作用弱,降水减少和地下水位降低等则有利于洪积扇体上木本类植被发育。  相似文献   
73.
天鹅洲长江故道近代环境变化的有壳变形虫记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鹅洲长江故道近代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的形态、生态特征和多样性组合变化的研究,重建了该地区30 a以来有壳变形虫的群落演替过程.沉积物中有壳变形虫和色素分析结果表明,天鹅洲长江故道的生态与环境在人类活动和河道变迁的影响下发生了较为深刻的变化,即:①1975~1987年,水位较低,接受较多的外源有机物质,营养水平上升;②1987~1994年,水体稳定,水质变得清澈;③1994~2001年,自然保护区建立以后,外源有机物输入减少,营养化程度降低;④2001~2005年,随着故道环境由开敞式过渡到封闭式,水体的生产力提高,富营养化加剧.初步研究表明,有壳变形虫作为一种环境指示生物在湖泊沉积与生态演化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4.
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植物群落调查与生态保护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九湖湿地是华中地区少有的亚热带高山湿地,近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干扰的增强,该湿地被严重破坏。2012年7月,详细调查了"大九湖湿地保护与恢复及公园建设工程"实施后植物组成及群落特点,通过对47个样方的调查,在研究区内记录高等维管植物46科83属98种,分析了植物群落优势物种组成及其生境特点。结果表明,目前大九湖湿地的优势物种为阿齐薹草(Carex argyi)、地榆(Sanguisorba officinalis)、灯心草(Juncus effuses)、紫羊茅(Festuca rubra)和泥炭藓(Sphagnum palustre)等,优势种部分为组成草甸的主要物种;与2000年相比,该湿地植物物种数增加了74种,主要为禾本科、蔷薇科、菊科、蓼科、豆科植物等;依据植物群落样方调查的物种组成和生境土壤特征,将研究区植被划分为6种类型:湿生泥炭沼泽、湿生草本沼泽、退化半湿生沼泽、湿生-中生草甸、中生-旱生草甸、旱生草甸;退耕还草、还泽政策产生了很大效果,研究区生态破坏基本得到控制,但同时人工湖泊和中生-旱生草甸面积的增加对该湿地的自然生态恢复不利。  相似文献   
75.
关于青藏高原隆升的时间有45 Ma、32 Ma、14 Ma等见解,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以青藏高原腹地最大的红色盆地可可西里为例,从古新世—中新世时期的沉积、生物、火山岩的特征等诸多方面,阐述青藏高原显著开始隆升的时间、表现特点和作用,并认为中新世初期,青藏高原有一次强烈的降温事件;在物质组分上,以钙质粘土、埃达克(Adakitic)火山岩为主;生物上以寒冷、干旱标志的裸子植物为主的植硅体;中新世中期之后青藏高原全面抬升。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鄱阳湖东南部地区zk10钻孔剖面植硅体及硅藻组合特征,探讨该区自全新世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规律。zk10钻孔剖面主要为黏土,含少量粉质黏土,属滨湖相沉积。黏土中植硅体含量高,形态丰富,主要来源于禾本科植物,少数为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阔叶类植硅体。根据植物、植硅体类型组合及温度指数,划分为 7个植硅体组合带,自下而上分别为:Ⅰ方型、长方型、扇型、哑铃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球型组合带; Ⅱ方型、长方型、尖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薄板型组合带; Ⅲ方型、长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 Ⅳ方型、长方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纺锤型、球型组合带; Ⅴ方型、扇型-平滑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 Ⅵ长方型、扇型、尖型、刺边棒型-三棱柱型-多面体型-球型组合带和Ⅶ长方型、扇型、鞍型-刺边棒型-多面体型组合带。7个植硅体组合带反映了4次大规模的气候演化旋回,包括4次温暖湿润和3次温凉偏干的气候环境,植硅体可作为恢复古气候变化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77.
蔡雄飞  章泽军  张志  顾延生 《地层学杂志》2001,25(2):120-120,122
白垩纪时赣北小红盆星罗棋布 ,它们各不相连 ,其中位于现代鄱阳湖周围的白垩系发育较好 ,盆地面积较大 ,地层出露较连续 ,沉积类型多样 ,是研究赣北白垩纪盆地的良好场所。前人在该地先后做过不少工作 (1 970年 1 /2 0万《湖口幅》、《波阳幅》;1 994年 1 /5万《石门街幅》;1 998年 1 /2 5万《九江幅》) ,但始终未能注意可以把下部中、细砾岩之上和中部细碎屑岩系之下的粗砂岩划分出来 ,而一直把它归为下部的中、细砾岩的冲积体系 ,导致地层序列和构造特征出现混乱。古鄱阳湖盆地的白垩系 ,纵向上岩性为一由粗至细再较粗的巨旋回。粗砂岩是…  相似文献   
78.
赣东北白垩纪事件沉积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赣东北白垩纪地层单位涵义一直较为混乱,本文从事件沉积入手,确定了4种不同类型的界面。笔者根据其事件沉积界面,划分出3个组一级和两个段一级的岩石地层单位,较好地控制了陆相地层的纵向和横向的突变,而且对深入盆地研究,解决年代地层都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9.
当代地层学以层序地层,高分辨率地层和磁性地层为标志,它们基本特征是优化地质学研究的时间座标,因而在国土地质调查和当代盆地研究中具重要作用,它们在应用中呈相结互结合,互相渗透的紧密关系,能够大大深化岩石地层单位研究的内容,满足盆地各种勘探和重大的学习问题研究的需要。  相似文献   
80.
陆相盆地由于纵横向岩性突变和缺乏化石,导致地层划分往往十分混乱。陆相红盆的沉积始终离不开基底母岩的供给。笔者通过剥蚀与沉积的相关性研究实例,来说明其在陆相盆地划分和研究中的实际作用和意义。把盆外母岩的风化剥蚀与盆内堆积的相关性关系研究紧密结合起来,可以极大地提高陆相地层划分的分辨率;同时也有助于加强盆地构造活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