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篇
  免费   48篇
  国内免费   67篇
测绘学   37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194篇
海洋学   1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6篇
自然地理   3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环渤海低平原微咸水区土壤盐渍化与盐分剖面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结合GIS技术研究环渤海低平原微咸水区土壤盐渍化特征,并探讨盐分剖面类型和分布状况。结果表明:0~5cm表层土壤盐分属于强变异强度,5~60cm各土层盐分属于中等变异强度。土壤盐分变量的全部信息可由盐渍化、碱化、区域地下水埋深和矿化度、K+等5个主成分反映,其累计贡献率达87.88%。土壤盐分剖面分为表聚型、底聚型和中聚型,在环渤海低平原区的面积比例基本一致,约各占1/3。  相似文献   
132.
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补给效应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通过环境同位素及其Tamers、IAEA模型应用研究表明,黑河流域水循环过程中地下水同位素特征与补给源属性和数量密切相关,具有非均一性;东部以山区降水通过出山地表径流补给为主,西部冰川雪融水和山区基岩裂隙水是主要补给源,下游区依赖中游区河水下泄状况,蒸发特征明显。东部同位素较新且地下水更新较快,西部同位素较老且地下水更新较慢;祁连山前戈壁带地下水同位素与山区河水相近,细土平原带地下水补给河水;高台一带受酒泉低氚值地下水补给影响而河水和地下水氚值都偏低;近河道带地下水年龄较新,远离河道则较老。因此,充分利用地下水与地表水之间转化规律,联合优化调控,有利于该区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33.
在考虑土的固结和土体的非线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基础上,利用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方法对土工织物加筋柔性台背路堤的受力性状和破坏机理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将铺有土工合成材料的桥台路堤,看作由土体、土工合成材料、土体-土工合成材料界面组成的、独立的平面应变三层连续体系,进行数值计算是行之有效的。计算结果显示,土工织物加筋可以有效减少桥台路堤50%的均匀沉降和66%的非均匀沉降,并能增加台背路堤的稳定性。现场监测表明,本文采用的数值模拟方法与实际工程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34.
运用数字地球、数字城市的基本理论,阐述数字城建的层次结构、服务的对象和内容、服务方式,从而构建数字城建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135.
通过岩芯相-测井相-地震相-分析化验数据对比,结合砂砾岩沉积野外考察实践综合归纳分析,认为上乌尔禾组同生逆断层控制的冲积扇-扇三角洲砂砾岩沉积体系整体呈进积式沉积,具"冲积扇扇根(槽流带)-冲积扇扇中/扇三角洲平原(辫流带)-扇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带)-前扇三角洲/滨浅湖(夹杂水下扇)"相序特征,发育槽流、泥石流/砂质碎屑流、辫状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扇面水道五种典型砂砾岩沉积微相类型。同生逆断层带不断抬升剥蚀的累积效应,使近物源区冲积扇扇根沉积整体减薄,同时使同生逆断层控制沉积相带分异的趋势越来越明显。泥质含量是控制挤压背景下砂砾岩储层质量的关键因素,贫泥砂砾岩储层成岩压实减孔效应弱,剩余粒间孔发育,且粗粒级颗粒内部多发育压碎缝沟通粒间孔隙,储层质量最佳。依据储集空间组合类型将有利储集相带分为原生粒间孔-压碎缝发育带、原生粒间孔-次生溶孔发育带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于构造高部位近断裂带-中上斜坡带;后者主要分布于中下部斜坡带。  相似文献   
136.
北京地区降水极值时空演变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科学评估变化环境下城市地区降水结构变化和深入认识特大型城市降水极值演变特征,以北京市为例,采用《北京市暴雨图集》中6种历时(10 min、30 min、1 h、6 h、24 h和72 h)的年最大暴雨统计数据和北京地区45个雨量站点1960-2012年汛期(6-9月)逐日降水观测资料,分别选择年最大值法和百分位阈值法,基于暴雨图集中的6种历时暴雨的统计特征值和两种百分位阈值下(95%和99%)的3种极端降水指标(发生次数、降水量和降水贡献率)分析北京地区降水极值的时空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 北京地区降水极值的空间分布受地形特征和城市化发展等因素影响而呈现出从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且形成了局部区域高值中心;② 近50年来北京地区极端降水发生频次、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的贡献率均表现出显著的下降趋势,在95%(99%)阈值条件下极端降水发生次数、极端降水量和极端降水贡献率的下降速率分别为0.13次/10 a(0.04次/10 a)、11.59 mm/10a(5.28 mm/a)和2%/10 a(1%/10 a);③ 两个阶段(1960-1985年和1986-2012年)的城区与近郊的极端降水指标差异表现不同,1960-1985年在极端降水频次方面郊区占优,而极端降水量和贡献率则是城区较高,1986-2012年3个指标均表现为城区较高。  相似文献   
137.
柳州岩溶地下河水体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气相色谱(配ECD检测器)对柳州鸡喇和龙寨两条岩溶地下河不同位置水体中18种有机氯农药(OCPs)组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除异狄氏剂醛外,其余17种OCPs均有不同程度检出,OCPs浓度变化范围为107.68~1101.55ng/L,均值为532.515ng/L。OCPs主要组分为:α-HCH、β-HCH、γ-HCH、δ-HCH、p,p'-DDE、o,p'-DDT、p,p'-DDD、p,p'-DDT、六氯苯、七氯、艾氏剂。其中DDTs和HCHs含量最高,二者之和占到总OCPs的75.8%~96%。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发现地下河水体中DDTs主要源自土壤。HCHs来源相对复杂,可能源于工业品或者长距离大气运输,也可能是近期有林丹的输入使其浓度增高。与国内外各水体相比,本次研究的两条岩溶地下河有机氯农药含量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38.
滹滏平原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水位埋深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笔者以滹滏平原为研究区, 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随地下水位埋深之间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 当地下水位埋深增大时, 地下水防污性增强的地区, 地下水资源脆弱性也增高;通过二者之间变化关系, 认为受地下水位埋深制约及地下水位埋深对二者的不同影响, 存在使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的地下水位埋深区间;通过地下水位埋深对地下水防污性与地下水资源脆弱性影响及其制约关系, 确定滹滏平原淡水区和咸水区地下水系统脆弱性最佳地下水位埋深分别为27~30 m和15~19 m。  相似文献   
139.
城市建筑物震害预测信息系统是基于GIS平台开发的信息系统.文中主要讨论了系统的结构设计、数据库设计、系统基本的图形显示和图形编辑等GIS功能, 以及地震危险性分析功能、地震结构易损性分析功能、建筑物震害损失分析功能等专业功能及实现.此系统能够为城市防震减灾工作的开展提供科学依据,能够满足防震减灾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0.
双鸭山超基性玄武岩角砾岩简中的深源捕掳体(晶)主要产于黄色和红色角砾岩中,深源捕掳体以斜辉橄榄岩为主,次为尖晶石二辉橄榄和纯橄榄岩;深源捕掳晶有镁铝榴石、普通辉石、瘤状钛铁矿、钙歪长石、钛黑云母巨晶及刚玉、碳硅石碎块等。以深源捕掳体(晶)的岩石学、矿物学特征为基础,在对其产出的构造物理化学环境进行分析表明:①深源捕掳体(晶)共存的平衡压力为18.90-23.59kb,平均温度1179.20-1361.21℃。岩石捕掳体和辉石巨晶来源于上地悭的最小深度为62-78km,镁铝榴石则来源于更深些,而瘤状钛铁矿则可能来自于软流圈顶界。钙歪长石和钛黑云母巨晶来自于大致相当于壳慢界面附近;②控制角砾岩筒群的同江--林口深断裂的地温梯度具有大陆裂谷地温曲线的特点,推断该断断裂为一深切岩石圈规模的深大断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