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4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58篇
测绘学   27篇
大气科学   27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65篇
海洋学   3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遥感作为一种高效的对地观测技术在社会各领域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培养创新型遥感人才已成为我国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为例,阐述了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整个过程。根据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科交叉的特点并结合我校气象行业的特色,确立了"强数理基础、宽大气口径、重遥感实践、培养具有气象应用特色的跨学科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围绕人才培养目标,重点阐述遥感人才培养的过程的7个环节。最后以2010级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为典型案例,评价了我校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2.
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文银 《热带地理》2005,25(3):278-282
邵阳市竹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优美的自然景观、意味无穷的竹景文化艺术、源远流长的竹工艺文化和绿色饮食文化等特色。将竹文化和生态旅游结合形成一种新型特色旅游模式加以研究开发,对地方旅游经济发展颇有指导意义。文中阐述竹文化生态旅游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意义,具体分析了邵阳发展竹文化生态旅游的优势,提出了邵阳竹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以欣赏观光型、休闲体验型和文化商贸型为主的基本模式及应采取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203.
湖南古丈红石林地质遗迹形成条件及发育过程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古丈红石林的地质环境背景,分析红石林地质遗迹形成的物质基础、内外动力条件,初步论证了地质遗迹形成的四个条件和三个发育阶段,并对其保护与开发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4.
The seismogenic fault and the dynamic mechanism of the Ning’er, Yunnan Province MS6.4 earthquake of June 3, 2007 are studied on the ba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sand blow and water eruption, land-slide and collapse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incorporating with the data of geologic structures, focal mecha-nism solutions and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for the earthquake area. The observation of the surface fissures reveals that the Banhai segment of the NW-trending Ning’er fault...  相似文献   
205.
太湖中4种细菌的分离、鉴定及生长曲线的测定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对4种可能和太湖微囊藻生长代谢有关的细菌进行了分离,经鉴定,其中3株为假单 菌,1株为芽孢杆菌,在相同培养条件下,X1,Y2的迟缓期小于0.5h,30h左右进入稳定期,D的迟缓期为1h,20h左右进入稳定期,H的迟缓期达10h,60h进入稳定期。  相似文献   
206.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07.
利用MODIS EVI遥感数据,采用AG滤波法(Asymmetric Gaussians)和像元二分模型来实现对2001-2015年京津冀EVI数据的重建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在此基础上运用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从时空两个维度分析了2001-2015年京津冀植被覆盖的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2001-2015年京津冀地区植被覆盖度年际变化呈不显著增长,2003-2004年植被生态环境退化明显。(2)京津冀城市群植被覆盖度差异明显,大多数城市植被覆盖度处于稳定波动中,张家口市植被覆盖度呈波动上升。(3)2001-2015年京津冀植被覆盖度超过95%区域有所变化,呈增长趋势的区域占研究区面积的56.36%。显著变化区域中,中度改善区域占比例最高,达到28.18%;严重退化区域占比最小,仅为3.25%。  相似文献   
208.
为了解各向异性随机粗糙海面的微波双站散射机制及其特性,本文利用解析近似的积分方程模型以及一种改进的半经验海浪谱模型实现了对各向异性随机粗糙海面的全极化微波散射仿真模拟,并与卫星观测数据、经验的地球物理模式函数及已有的解析近似散射模型仿真结果进行了对比,验证了仿真结果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利用该模型分析了入射波频率、入射角、极化方式、海面风速及风向等参数对各向异性海面双站散射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在不同的入射角、散射角及方位角等观测几何条件下,海面不同波段的双站散射表现出不同的空间散射特性,且对风速、风向等海面动力学参数表现出不同的敏感性,以L波段为例,海面向后半球双站散射在各个极化方式下都对风速较为敏感,而在同极化方式下,其对风向的响应在中低风速和高风速条件下相反,整体而言,低风速下海面双站散射对风向更为敏感。这表明对于海面动力参数的反演,双站散射可以提供比传统单站雷达后向散射更丰富的物理信息。本文探讨了各向异性海面微波双站散射特性,为基于主动式及分布式微波传感器的海洋动力参数遥感反演提供了理论分析基础。  相似文献   
209.
利用富油煤提油炼气是弥补我国油气供给不足的重要措施,而富油煤的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渗透能力等方面的研究是开发利用富油煤的基础工作。以榆神府矿区富油煤为研究对象,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核磁共振法以及气渗透法等多元手段对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进行分析,并开展富油煤全段孔隙表征研究。基于富油煤多尺度孔隙结构测试结果,开展富油煤孔隙特征与传统低阶煤样差异性讨论。结果发现:榆神府矿区富油煤微小孔隙极为发育,占比高达70%以上,大孔、中孔发育相对不足,仅占总孔隙的25%~30%;核磁共振结果与低温液氮吸附法、压汞法联合表征结果对比发现,联合低温液氮吸附法与压汞法可较好地表征煤样全段孔隙;相较于传统低阶煤,富油煤具有较大的孔比表面积与低温氮吸附量,分别为27.48 m2/g、40~50 cm3/g,具备富油煤提油炼气的良好物性条件。   相似文献   
210.
垂直指向探测的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具有高灵敏度和高时空分辨率等特点,以2016年5月广东两次飑线降水为例,结合同址K波段微雨雷达和地面激光雨滴谱仪,探究C波段调频连续波雷达两种反演大气垂直速度(Va)和雨滴谱的方法:粒子平均下落末速度(Vt)-反射率因子(Ze)关系法(简称经验关系法)和小粒子示踪法(简称示踪法)。结果表明:经验关系法和示踪法反演的上升和下沉气流的时空分布基本一致;当地面雨强R≤1 mm·h-1,经验关系法反演的雨滴谱与雨滴谱仪观测结果更接近;当1-1时,两种方法反演的雨滴谱均与雨滴谱仪观测及微雨雷达产品较吻合;当R>10 mm·h-1时,两种方法反演的中雨滴数浓度与雨滴谱仪观测结果接近,但大雨滴数浓度较低;从各物理量时序变化看,经验关系法反演结果更接近雨滴谱仪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