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1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82篇
测绘学   35篇
大气科学   80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6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5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41.
用LA-ICP-MS技术测得卡贡地区似斑状钾长花岗岩锆石的206Pb/238U年龄为178±2 Ma(MSWD=3.7,n=20),属于早侏罗世的产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具富碱富钾(K2 O+Na2 O=8.02%~8.76%,K2 O/Na2 O=1.71~2.11)、低铝(Al2O 3=14.08%~14.73%,A/CNK=1.01~1.04),不含透辉石和刚玉分子较低的特征;岩石普遍富集Rb、Th、K、U等大离子亲石元素,明显亏损Ba、Nb、Sr、P、Ti等元素,高场强元素Zr、Nb、Ta含量极低,(Ga/Al)×10^4值为4.48~5.06,Rb/Sr值为1.84~2.29,均显示出岩浆分异程度较高的特征;岩石的形成与俯冲消减作用有关,其构造环境由挤压环境逐渐向相对伸展环境转变,伴随着地壳深部压力减小,幔源岩浆上涌,并与上覆地壳发生部分熔融作用而形成。  相似文献   
142.
该项目属国家科技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第一批资助的项目。项目的关键技术是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农业气象灾害防御技术研究”(96—020)的研究成果。申请转化的内容为推广冬小麦干旱综合应变防御集成技术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等。项目的创新点是农业干旱综合应变集成防御技术(软硬件相结合)和低温冷害综合防御技术可明显提高防御严重干旱的能力和科学水平,  相似文献   
143.
国家间的竞争集中表现为前瞻性技术领域的竞争,占领技术制高点成为各国国家发展的基本取向。本文结合地震观测现状和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进展,概述了地震观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社会需求和科学需求,从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层次上初步探讨了地震观测技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相似文献   
144.
固体潮研究是研究地震成因、地震前兆与地震预测的重要内容.在开展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之前,固体潮主要用于地球动力学研究.然而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与固体潮地球动力学研究的目标截然不同.地球动力学从大的时间尺度和地球整体运动(包括地球内部及表面的构造运动)来探讨其动力演化过程,进而寻求其驱动机制.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则是研究小时间尺度、区域性地壳构造运动中与地震有关的固体潮异常现象.二者相差甚远.在现行地震预测体系中,固体潮研究也远不能与测震学研究的重要性相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固体潮地震预测研究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的讨论,有助于帮助我们强化地震预测的目标和概念、改进固体潮地震监测技术系统、探索新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5.
鄱阳盆地构造—沉积特征及其演化史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鄱阳盆地是发育在江南—九岭和怀玉—官帽基底拆离造山带上的白垩-古近纪张扭性断陷盆地,明显受近南北走向的赣江走滑断裂系和前白垩系逆冲断裂系晚期反转的双重因素控制,呈“两坳夹一隆”的区域构造格局。受赣江、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夹持的南昌凹陷,呈近南北向凹凸相间展布格局。进贤—石门街走滑断裂以东地区,“南断北超”型断陷自南而北由北东走向渐转为北北东向展布,其源于晚印支-燕山期北东向逆冲断裂在晚期的反转作用,西缘和北部受赣江断裂系东枝走滑断裂影响明显而发生转向。鄱阳盆地经历了早白垩世晚期(冷水坞组沉积期)拉分盆地、晚白垩世早-中期(周家店组—南雄组沉积早期)走滑张扭断(坳)陷盆地、晚白垩世晚期(南雄组沉积中-晚期)走滑伸展盆地和古近纪坳陷盆地等演化阶段,东南部断陷区(江埠—二甲村凹陷)由于喜马拉雅期的隆升剥蚀而只残存周家店组早期坳陷和周家店组中期—南雄组中期断陷两个发育阶段的沉积。  相似文献   
146.
通过对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梭梭幼苗不同生长阶段地上/地下生长指标的测定,结果显示在生长季持续旱化的生境中,幼苗的生长在时间和空间上表现出不同的适应特点.5月、7月、9月和10月,垂直根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607 cm/d,0.809 cm/d,0.155 cm/d和0.394 cm/d;株高的生长速率分别为:0.093 cm/d,0.076 cm/d,0.408 cm/d和0.136 cm/d,说明幼苗根系在空间上具有生长速度的优势.幼苗垂直根和水平根的最大生长速率出现时间均早于地上株高和新枝的最大生长速率所出现的时间.不同时期垂直根增长速率和水平根增长速率分别是株高增长速率和新枝增长速率的2~10倍和3~5倍.整个生长季中幼苗地上/地下生物指标的生长速率呈现出此消彼长相互交替的生长趋势,同时幼苗根冠比在不同时期分别为:0.41,0.3,0.39和0.88.这些特性是梭梭幼苗适应持续旱化生境生长策略选择的综合表现.  相似文献   
147.
1人才交流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邓小平指出:“人员不流动,思想就会僵化。外国科研机构很注意更新科研队伍,经常补充年轻的、思想活跃的人进来。我们也要逐步实行科研人员流动、更新的制度。”气象部门人才交流工作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市场要素中最具有潜力、最有活力的因素,在职能转变和事业结构调整、人才资源配置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东天山康古尔剪切带型金矿床成矿作用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康古尔剪切带型金矿成矿体系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后认为:康古尔金矿形成于脆韧性剪切变形和脆性变形阶段;康古尔金矿热液成矿反应体系包括成矿反应、控制反应及缓冲控制反应3类;该金矿石英位错密度法所测成矿湖构迨差异应力值为101~133MPa,并呈周期性演化,同时成矿反应热力学性质和反应进行的程度受所处的地质环境和构造动力学条件的制约。  相似文献   
149.
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及热液作用中金富集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热液矿床中金主要以包体金和裂隙金两种赋存状态产出,裂隙金构成富矿石。金的两种析出形式,分别为热液演化过程中金的两组成矿化学反应的结果。同时,金的活化和沉淀作用与热液流体中铁的活动有密切关系。为阐明热液富金矿石形成的机理,进行了含金黄铁矿的模拟合成实验。实验是在自紧式冷封高压釜(石英管衬套)中完成的。实验的物理化学条件模拟胶东玲珑等金矿的实测成矿参数t=400~200℃;p=50~10MPa;c(NaCl+Na2S)=05~1mol/L;pH=2~65。装填物料为Fe2O3+6S+AuCl3·HCl·4H2O或金粉。恒温时间为7~12d。合成黄铁矿具有完好的立方体或五角十二面体晶形。盐酸分步提取法实验证明,在黄铁矿晶体的核心部分含90×10-6~60×10-6的分散包体金,而黄铁矿边缘部分及以外的残余Fe2O3中仍含有大量的反应残余金粒。实验结果证明,在合成反应体系中只有少量的金与黄铁矿同时析出;而更多的金在残余溶液中富集,在自然热液成矿过程中这部分金可形成晚期裂隙金。实验结果与在胶东等地区热液金矿床观察到的事实吻合。  相似文献   
150.
赣东北-浙西北登山群和松木坞群中火山岩的地球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东北-浙西北新元古代登山群和松木坞群主要由板岩、砂岩、流纹岩、流纹质英安岩、玄武岩和玄武质安山岩组成,火山岩的Rb-Sr和Sm-Nd等时线年龄以及流纹岩中单颗粒锆石U-Pb年龄显示其成岩时代为800-900Ma。登山群和松木坞群火山岩呈双峰式产出,其中镁铁质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呈现出演化程度较高的特点(evolvednature),高强场元素(Ti、Nb、Ta等)相对于碱土元素未发生明显亏损,反映其形成于大陆裂谷环境。镁铁质火山岩具低的Nd值,表明其来源于弱亏损的地幔源,也可能遭受一定程度的地壳混染作用改造。酸性火山岩在化学成分上表现出S型火山岩特点,但其变化于-1.9~+28,指示其为先存的长英质基底分熔作用的产物,但存在强烈的地慢物质添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