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7篇
  免费   184篇
  国内免费   178篇
测绘学   90篇
大气科学   173篇
地球物理   63篇
地质学   419篇
海洋学   12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76篇
自然地理   94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正>洛川国家基准站使用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该仪器运行以来,不但提高了观测数据的时空密度,而且很大程度减轻了观测员的劳动量。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传感器安装在室外,通过4芯电缆使用RS485通讯模块与室内采集器和专用控制计算机连接。但是由于其传感器安装在室外,传输电缆较长,设备难免发生故障。本文以洛川国家基准站Gstar-Ⅰ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仪的一次故障排除为例,阐述排除这类故  相似文献   
92.
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同沉积断层的沉积、储层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断裂带在地质历史时期活动特点的认识,因多期次、不同活动性质的叠加改造而难以确定。以四川盆地南部嘉陵江组为例,通过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两侧的沉积、储层的研究发现沉积、储层响应与断面倾向南东、东侧下降的观点矛盾。主要表现为:在非浅滩化的嘉三期,紧邻断裂带西北侧的下降盘地层异常增厚;浅滩化的嘉一晚期—嘉二1期,东南侧的泸州古隆起地区颗粒岩累计厚度较西北侧增厚;另外,断层东南侧的颗粒岩发育早期岩溶型储层,而在西北侧这类储层欠发育。结果表明在三叠纪嘉陵江期华蓥山断裂带的断面倾向北西,为西侧下降的同沉积正断层。  相似文献   
93.
团结构金矿是一个产于花岗斑岩中的大型岩金矿,由于所发现的金矿体绝大部分赋存在花岗斑岩中,因此长期以来,针对该区的找矿评价工作,均主要围绕花岗斑岩展开。本文通过对该矿区及其外围地区的矿石和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式、硫同位素、包体测温等方面的系统分析与比较,发现该金矿床虽然在空间上与花岗斑岩关系密切,但在成因上却不相关。因此,本文对该矿床的控矿构造规律重新进行了系统分析和归纳总结,提出了火山次火山机构的内环带构造是区内金矿体最主要的控矿构造的新认识,进而指出了团结沟金矿田今后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94.
我19岁到原河南省地质局物探队参加工作,现在是河南省煤田地质局物探测量队地震三院的院长。至今我已在野外干了整整40年。40年来,我和我的地质队兄弟姐妹们,南征北战,风餐露宿,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煤田地震勘探项目。这其中,有成功时的喜悦,有困难时的痛苦,也有对家庭的愧疚。但是作为一名地勘人、一名共产党员,能够为国家能源建设、为河南煤田地质事业的发展做点贡献,我觉得,值!  相似文献   
95.
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高塑性软土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处理常规排水固结法难以处理的高塑性软土,进行了真空预压联合电渗加固的大比尺室内模型试验研究。试验首先对塑性指数为26~29的高塑性软土进行真空预压的加固,待固结度达到80%后启动电渗进行加固。试验中对电流、电势和表层沉降等进行了全面的监测。试验结果表明电极反转、间歇通电技术有利于提高电能的利用率。土体强度由加固前的0~7.1kPa增长到加固后的18.2~26.2kPa。后期电渗对强度增长的贡献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96.
地下管线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进行科学的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管理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简述了运用计算机技术和G IS技术科学管理地下管线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以某矿区地下管线数据为例详细介绍了通过对ArcG IS软件进行二次开发来实现对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管理。  相似文献   
97.
98.
区域城镇空间格局的识别方法及案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9.
以能源产区陕西省榆林市的12个区县为研究单元,在Geo Da和Arc GIS等软件的支持下,结合趋势分析和空间统计方法,分析2005—2010年榆林县域尺度下的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的空间格局特征与空间分异机制。榆林各区县能源消费碳排放强度水平差异明显,总体差异呈扩大趋势,两极分化加剧。县域碳排放强度南北走向上表现出逐渐减小趋势,东西走向上具有微弱的"U"型变化态势。总体上,东北部区县碳排放强度高于西南部。各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正的空间关联分布特征,且处于低水平非均衡空间分布状态,空间依赖性明显。结合相关性分析,榆林区县碳排放强度具有极化区、扩散区、塌陷区和传染区4个特征。"热点"主要分布在东北部三县,"冷点"主要分布于南部六县。能源资源分布不均、经济总量以及产业结构差异是造成榆林碳排放强度空间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0.
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与ENSO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中国沿海台站潮位和中国近海及赤道太平洋的卫星测高、海表温度、风及气压资料,分析了中国近海海平面变化与ENSO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沿海海平面季节变化受ENSO影响明显,在厄尔尼诺事件期间,中国沿海海平面Sa分潮的振幅明显减小,其中年振幅的历史极小值均出现厄尔尼诺年,不同区域历史极小值出现的年份不同;另外,中国沿海Sa分潮的振幅对厄尔尼诺事件的响应与其强弱有关,在强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较大,弱事件中,响应区域和幅度偏小。在厄尔尼诺年,中国沿海海平面多低于相邻年份,并且其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2~3a、4~7a、准9a、11a和准19a的周期,其中4~7a的周期在冬春季节震荡最显著,其震荡幅度接近2cm。中国近海海平面与赤道东太平洋区域的海表温度年际变化之间存在反相关关系,其相关系数为-0.42;同时与Nio4和Nio3.4指数序列也呈现反相关关系。针对典型的1997/1998年尼诺事件发生前后的风场和气压场分析发现,尼诺发生前的冬半年,冬季风偏强,气压梯度加强,中国沿海海平面偏低;到了厄尔尼诺的盛期,出现较强的南风异常,气压梯度反向,季风转向,过渡到了厄尔尼诺事件的衰减期,为拉尼娜事件做准备,此时海平面偏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