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7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158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119篇
地球物理   129篇
地质学   352篇
海洋学   70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30篇
自然地理   42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52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自志留纪以来,野火开始在陆地范围内广泛出现并对陆地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影响。石炭纪是植物开始繁盛时期,但其野火发生的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仍然不清楚。为此,基于木炭、惰质组(煤中木炭)和热解多环芳烃3种类型野火证据,本文系统收集和整理了石炭纪全球159个野火事件记录。研究发现石炭纪野火事件主要集中在低纬度热带地区,杜内期高纬度地区无野火记录,其余时间段高纬度地区均出现零星的野火记录。石炭纪晚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明显高于石炭纪早期,并在晚石炭世巴什基尔期和莫斯科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达到最高值。早杜内期至早维宪期野火事件增多与大气氧气浓度升高和热带沼泽开始发育有关。随后大气氧气浓度降低导致晚维宪期—谢尔普霍夫期野火事件发生频率下降。而巴什基尔期至莫斯科纪期野火事件高频率发生与当时充足植物燃料有关。卡西莫夫期—格舍尔期低纬度森林面积以及植物属种数量的降低导致野火事件数量大幅度下降。该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理解石炭纪陆地生态系统和古气候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2.
利用粤港澳闪电定位系统、广州多普勒天气雷达和自动气象站等资料,分析了2017年6月2日发生在广州市中北部的一次强雷暴天气过程的地闪变化特征及闪电与雷达回波特征的关系.(1)本次强雷暴天气是华南一起典型的以西南急流和切变线为环流背景的强对流天气过程.在整个雷暴生命史中以负地闪为主,占69.3%;正闪在雷暴发展的初始和结束...  相似文献   
153.
藏南拆离系(South Tibet Detachment System, STDS)是沿喜马拉雅造山带走向发育的一套伸展拆离系统,其形成过程与喜马拉雅造山带的隆升历史和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是研究印度-欧亚大陆碰撞造山过程中构造变形作用的重要对象。错那拆离断层(Cuona Detachment, CD)为STDS在错那地区的出露部分,其为一数千米宽的韧性剪切带,带内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淡色花岗岩,本文在野外大比例尺填图的基础上,在CD内识别出两期淡色花岗岩:早期同构造淡色花岗岩和晚期构造后淡色花岗岩,并分别对两期淡色花岗岩进行锆石LA MC-ICP-MS U-Pb分析测试。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CD在20Ma仍在持续活动,直到14.8~16.5Ma左右停止活动。同时结合前人研究结果,进一步探讨错那地区STDS演化过程以及其沿造山带走向上的差异性规律。沿着喜马拉雅造山带走向,不同地区的STDS的活动时间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性,本文认为STDS停止时间主要表现出由西构造结向东(如错那地区)逐渐变年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4.
该文利用2010—2014年雅安市381个区域自动站雨量数据、Micaps实况资料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选取这5 a典型的53个个例对其进行环流形势分型,结果表明:(1)影响雅安市短时强降水的环流形势主要包括:高原切变型、高空槽型、低涡型、副高控制型、两高切变型、台风外围型7类。其中切变型占所有个例的43%,对典型个例分析其高低空天气系统的配置,最后将环流形势的主要特征归纳为3大类型:高原切变型、两高切变型以及副高控制型。进一步分析其高低空配置,建立3种主要类型的天气模型。(2)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强降水发生时物理量的阈值,统计分析超过短时强降水样本60%以上的各个物理量阈值。在热力和水汽条件方面,高空切变型和两高切变型普遍比副高控制型较好;动力方面,前两种类型动力参数指示意义较好,以系统性辐合抬升为主,而第3种类型主要是受低层偏东风的扰动和地形的作用引起的局地抬升作用。  相似文献   
155.
郁淑华  高文良 《大气科学》2018,42(6):1297-1326
本文利用NCEP/NCAR-FNL再分析资料、历史天气图和青藏高原低涡切变线年鉴,通过分析1998~2016年高原涡活动情况,对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大于96 h的高原涡(长持续涡)和在高原以东活动时间不大于30 h的高原涡(短持续涡),进行了环流与冷空气活动特征与位涡诊断的对比分析,得出了长、短持续涡的环境场、冷空气活动特征,揭示了冷空气活动、高空锋区对长、短持续涡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持续涡移出高原后是在受较明显冷空气影响情况下加强并持续的,短持续涡则没有明显受冷空气影响。长持续涡所处的低槽较深,槽后的冷温度槽较明显,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偏南;短持续涡处在分裂槽中,有冷舌,副高偏北;说明影响低涡活动的天气系统强,槽后的冷温度槽明显,副高偏南是低涡能较长时间持续的重要环流条件。(2)长持续涡不仅受到较强冷平流的影响,还处在有狭长的干冷与暖湿空气相遇的地带,使涡区极易产生对流不稳定和低涡扰动,利于低涡加强并持续,短持续涡则远不及长持续涡。(3)长持续涡移出高原后受两个不同方向冷空气影响,涡区内一般伴有两个高位涡中心区,而短持续涡的只有一个高位涡中心区,且位涡值比长持续涡小,长持续涡活动过程中的斜压性也比短持续涡强。另外,长持续涡活动过程中相应的高空急流较强,在增强、东伸、南压作用下,造成200 hPa高空有高位涡下传到低涡,而短持续涡所伴的西风急流平直、弱,造成了短持续涡只受到400 hPa高位涡下传的影响。(4)冷空气影响高原涡维持的作用有:使影响高原涡活动的天气系统加强;使高原涡斜压性增强、对流不稳定增强;使高空有高位涡下传至低涡附近层次,造成低涡区域正位涡异常,垂直涡度发展,低涡加强。  相似文献   
156.
文章采用内蒙古自治区孪井滩气象站2002—2017年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时段苍耳的物候期数据,分析苍耳的物候期对本地气候变化的响应特征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阿拉善盟荒漠草原苍耳每一个物候期的关键气候因子,其中不同月份的月平均最高(最低)气温、月极端最高(最低)气温以及稳定通过0、5、10℃的积温对苍耳的不同物候期的影响较明显,是主要的气候影响因子。年、月平均降水量和月平均日照时数对苍耳物候期的影响不显著。苍耳的萌芽期、展叶始期、展叶盛期、开花始期、种子成熟期有逐年推迟的趋势。苍耳每个物候期稳定通过0、5、10℃的积温均有逐年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7.
不同有机酸对矿物溶解的动力学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传平  固旭  周苏闽  刘建平 《地质学报》2008,82(7):1007-2008-01-30
用石英、微斜长石和方解石混合颗粒模拟碎屑组分分别与不同有机酸水溶液进行溶蚀实验,以比较储集层内不同矿物在含低分子量有机酸地层水中溶解的速率,并试图探讨矿物溶蚀的微观机理。结果表明:①所有矿物颗粒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溶解,表现为颗粒失重,溶液中SiO2和金属阳离子含量增加,pH值上升。②优先溶解的是方解石,其次是硅酸盐矿物。③温度增加,硅酸盐矿物在水中的溶解度明显增加,而方解石的溶解度基本不变。④由于不同有机酸与二氧化硅和金属阳离子生成的络合物稳定性不同,因此,在不同有机酸水溶液中,矿物的溶蚀速率有较大差别。多官能团有机酸的水溶液中,不同矿物有更大的溶解;但在含有丰富Ca2+的草酸水溶液中,由于矿物颗粒表面难溶草酸钙的沉淀,方解石的溶解变得更加困难。⑤多官能团有机酸与SiO2形成的多环螯合物由于完全取代了硅氧四面体的氧原子,在水中具有高度稳定性,可能有助于(铝)硅酸盐的溶蚀和硅元素的迁移  相似文献   
158.
天山造山带中、新生代陆内造山过程对天山山间盆地和两侧盆地内的砂岩型铀矿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本文系统采集萨瓦甫齐铀矿床矿石样品,通过薄片镜下观察、α径迹放射性照相、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等多种技术手段,识别出萨瓦甫齐铀矿床三种矿化类型:含铀碎屑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和由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三种铀矿化具有明显的先后形成顺序,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形成了矿区早期铀预富集,层间氧化带铀矿化构成了本区主要铀矿体,而晚期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则是对前期铀矿体的叠加富集。结合南天山中、新生代造山作用指出,三叠纪隆升作用形成了萨瓦甫齐铀矿床原生沉积型铀矿化;始新世-渐新世相对稳定的构造环境形成了层间氧化带型铀矿化;中新世开始,伴随天山强烈褶皱造山,来自深部的造山热液改造了前期铀矿体,形成了低温热液脉型铀矿化叠加富集。  相似文献   
159.
正2016年6月18-19日,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办的第五届地质微生物学专业研讨会在武汉召开。来自国内50余家科研院所的200余位专家与会,会议交流了35个口头报告和80块展板。会议围绕6个专题进行了充分交流:(1)地质微生物古环境重建。该专题展示了气候和环境变化对生物过程和群落结构的影响,提出今后应加强微生物脂类合成途径、新菌株特征脂  相似文献   
160.
我们开发了一套名为“MB-SEystem”的新软件包,用来处理和显示由R/V Mau-rice Ewing船采集的Hdrosweep DS多波束数据,这套新软件所包含的工具有:模式化声速剖面;根据声速剖面,利用射线追踪,由声波传播时间计算多波束测深值;对多波速测深值的人工交互和自动编辑;以及运算和显示多波速数据的其它各种工龄,一个模块化的输入/输出库允许MB-system程序存取和运算数据,这些数据可以是任何一种刈幅成图声纳数据格式所支持的数据,它可以收以下设备采集;Hdrosweep DS、“古典式”SeaBeam、SeaBeam2000、SeaBesm2100、H-MR1、Simrad EMl2及其它声纳设备。本文提供了一个利用该软件对最近由R/V Maurice Ewing船采集的Hydrosweep数据进行处理的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