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5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6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3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冯喆  许学工  周建  高阳 《地理科学进展》2016,35(9):1100-1108
“土地分离和共享框架”是协调物质生产和生态保护、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理论。本文梳理了“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和生态系统服务间关联,剖析生态系统服务应用于该框架的理论基础,结合美国典型土地共享案例,分析了土地利用策略选择对粮食生产、生物多样性、直接和间接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并探讨了该框架对中国生态系统工程的启示。结果表明:随着人类对土地功能认知的不断深入,“土地分离与共享框架”的拓展表现为从单一的粮食供给服务需求演进到粮食供给服务和其他生态系统服务的综合需求。当粮食供给服务与其他服务处于权衡状态时,在生态脆弱、恢复力差的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间多处于凸权衡关系,一般适宜采用分离策略;在生态系统稳定、恢复力强的地区,不同生态系统服务多处于凹权衡关系,一般适宜采用共享策略。结合美国典型土地共享案例发现,其土地利用实践中选择土地功能共享策略是比较适宜的;生态系统服务作为政策评估工具,可在策略选择和评估实施效果中发挥一定作用。研究结果可为可持续土地利用提供理论与方法支撑,并为中国制定土地利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2.
本文利用沙坪坝基本气象站2005~2010年逐日08,20时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对不同类型雾日期间边界层逆温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从季节上来看雾日主要发生在秋冬季节,雾日期间不论是08时还是20时均有多层逆温存在,各类型雾日逆温温差均为08时大于20时,而逆温强度表现为20时大于08时,不论是雾日,轻雾日还是浓雾日,08时逆温层厚度都比20时要厚。总的来说,浓雾日的逆温层各要素都体现逆温特征较为明显的特点,逆温温差越大,逆温层厚度越厚,也就更容易形成浓雾,同时08时的各逆温要素均高于20时,08时逆温特征也更为明显,在这时段也就更容易形成雾。   相似文献   
63.
深圳湾福田潮滩重金属含量及对大型底栖动物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丽  蔡立哲  童玉贵  高阳 《台湾海峡》2005,24(2):157-164
根据2002年1月和10月在深圳湾福田潮滩同时获得的大型底栖动物和重金属数据进行分析表明,深圳湾福田潮滩Cu、Pb、Zn、Cd含量明显超标.2002年10月Pb、Cd、Cu、Zn含量的平均值比2002年1月高.与历史资料对比,近几年Cu含量有增加趋势.2002年1月,深圳湾福田潮滩奇异稚齿虫密度与沉积物中Pb、Cd、Cu、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尖刺缨虫密度与Pb、Cd、Zn含量均有显著负相关关系,与Cu的相关系数也接近显著相关临界值.2002年10月,只有小头虫密度与Cd有显著正相关关系.文中分析了影响重金属与大型底栖动物数量关系的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64.
蒽、菲、芘、■混合液对菲律宾蛤仔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立哲  马丽  高阳  杨丽 《海洋科学》2005,29(8):47-52
以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为研究对象,在实验生态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的蒽(Fluoranthene)、菲(Phenaphthene)、芘(Pyrene)、[艹屈](chrysene)混合液进行染毒实验,研究菲律宾蛤仔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和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的剂量-效应关系和时间-效应关系。实验的3种混合液浓度为5μg/L(低浓度组),50μg/L(中浓度组),500μg/L(高浓度组)。结果表明,在低浓度混合液下(5μg/L),CAT比SOD和GPx更快受到诱导;4种多环芳烃混合污染物对SOD、CAT和GPx活性的影响均为先诱导后抑制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65.
为研究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与传统池塘养殖模式条件下鲫鱼的营养品质及特征风味, 对鲫鱼形体、基础营养成分、蒸煮损失和持水力、肌肉蛋白质消化率、氨基酸、脂肪酸和挥发性化合物含量等指标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 跑道组和池塘组鲫鱼的形体指标和基础营养成分具有较大差异, 其中跑道组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点。同时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蒸煮损失和持水力相接近。跑道组鲫鱼蛋白质消化率显著高于池塘组鲫鱼(P<0.05)。游离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跑道组鲫鱼中鲜味氨基酸(天冬氨酸和谷氨酸)和甜味氨基酸(谷氨酸和丙氨酸等)含量均显著高于池塘组(P<0.05), 因此跑道组鲫鱼可能具有更佳的风味。此外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肌肉氨基酸组成无显著差异(P<0.05), 然而跑道组鲫鱼不饱和脂肪酸含量(4.803 8 g/100 g)高于池塘组(1.411 1 g/100 g)。基于GC-IMS结果可知, 两种养殖模式下鲫鱼的挥发性化合物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层次聚类热图分析从57种挥发性化合物中筛选出了33种特性差异标记物用以区分不同养殖模式下的鲫鱼。研究结果表明, 池塘内循环流水跑道养殖在一定程度上对鲫鱼营养品质和特征风味有所改善, 可以通过GC-IMS技术进行有效快速鉴别, 同时阐明了风味感官差异的物质基础, 为淡水鱼养殖模式选择和产品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6.
姜玥  周辉  卢景景  高阳 《岩土力学》2022,43(4):932-944
利用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针对灰砂岩进行真三轴试验研究,分别开展控制(σ2-σ3)(σ2为中间主应力,σ3为最小主应力)条件压缩试验和恒σ3、变σ2条件压缩试验,对灰砂岩的应力-应变规律、强度特性及破坏特征进行详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中间主应力效应,最小主应力效应,应力洛德角效应以及强度准则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岩石空心圆柱扭剪试验系统能够实现真三轴应力状态的模拟,相较于常规的实现方式,该方法可避免端部摩擦的影响;内外围压的压差对岩石强度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高围压下,较大的压差使得岩石强度迅速弱化导致剧烈破坏;中间主应力对岩石强度影响显著且具有区间效应,最小主应力对岩石强度有强化作用,该特点对于实际工程开挖岩体的高效及时支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进一步地,根据所获试验结果对现阶段用于描述岩石力学特性的强度准则进行分析,认为采用指数强度准则能合理反映岩石真三轴应力状态,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用来评价实际工程中岩石的强度特征。  相似文献   
67.
泥质砂岩属于黏土岩,具有典型的遇水软化特征。在泥质砂岩富水地层中进行隧道开挖是地下工程的一个挑战性问题。研究了围岩软化与未软化条件下泥质砂岩地层中输水隧洞的稳定性和支护时间。首先,介绍了泥质砂岩遇水软化的力学试验结果;然后,采用基于Hoek-Brown强度准则的岩体参数评价方法,评估泥质砂岩在围岩软化与未软化条件下的力学参数;再后,以兰州水源地引水隧洞为依托工程,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泥质砂岩隧洞软化与未软化工况的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分析,得出泥质砂岩遇水软化对隧洞安全性存在显著影响;最后,采用位移收敛法,研究了泥质砂岩软化与未软化工况中,保障隧洞施工安全的合理支护时机。研究表明,泥质砂岩未软化工况中,可考虑隧道围岩初期支护在距掌子面4~5 m位置实施;而在泥质砂岩遇水软化工况中,初期支护建议在掌子面开挖后立刻支护。研究成果可为泥质砂岩地层隧洞的安全施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8.
高阳  王永诗  杜振京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93-67z1094
正东营凹陷北部陡坡带沙四下亚段砂砾岩中富含油气(刘华,2012),但由于砂砾岩沉积成因复杂,又经历了漫长的成岩演化过程,烃源岩经历了正常原油、凝析油气、湿气多次生烃,多期生烃与致密砂砾岩储层致密化之间形成了复杂的匹配关系,使研究区致密砂砾岩成藏过程复杂化。明确砂砾岩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是正确认识油气藏类型、查清油气成藏控制因素的关键。  相似文献   
69.
通过分期播种试验,建立起重庆地区主要晚秋作物的气候生态指标体系,并基于变换界限法、气候多因子权重相似性分析方法等开发了晚秋作物精细化种植计划农业气象服务系统。系统采用B/S架构,利用短期气候预测资料,根据晚秋作物不同品种熟性对积温、播种适宜温度、灌浆终止温度的不同需求,提供格点化的适宜播种期、种植计划服务产品,在重庆、四川东部的泸州、广安等地开展推广示范表明,该系统有力提升了晚秋农业气象服务业务的客观化、自动化水平及业务产品质量,可为国内农用天气预报技术向定量化和精细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0.
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的变化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重庆地区34站月平均气温及降水资料,在陆面蒸发经验模型基础上计算了可利用降水资源,采用EOF方法分析了主要分布型,并讨论了其变化规律,最后利用MGF-BP神经网络多步预测模型对重庆地区未来10 a(2006—2015年)可利用降水资源进行了预估。结果表明,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大体分为4种分布类型,即全区域分布型、东西分布型、南北分布型和中部型,其中全区域型是重庆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最主要的分布型,各分布型具有较显著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当年气温偏高、降水量偏少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少,而当年气温偏低,降水量偏多时,年可利用降水资源可能偏多;初步预测表明,2006—2011年,重庆地区年可利用降水资源总体偏少,而2012—2015年则可能偏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