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69篇
海洋学   7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2篇
  1959年   1篇
  1939年   1篇
  1936年   1篇
  1934年   2篇
  193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泥岩涂抹的连续性影响油气跨断层运移,在相似岩性、相似应力条件下,泥岩厚度和断距长度是影响泥岩涂抹连续性的主要因素.本文结合岩芯观察,借助三维定量物理模拟实验对泥岩涂抹的连续有效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泥岩有效涂抹是决定断层封闭性的必要条件,涂抹连续厚度是封闭性评价的重要参数;②受剪切作用在断层带中形成连续的泥岩涂抹油...  相似文献   
62.
云南省岩溶水地球物理探测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7,26(2):162-162
由于岩溶发育的不均匀性,决定了岩溶水的埋藏分布也具有不均匀的特征,含水层富水性的空间差异极大。岩溶水的不均匀性给岩溶水勘查和开发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以至于裸露型岩溶石山区的供水勘探孔成井率仍然很低。   相似文献   
63.
泸西小江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王宇  袁道先  杨世瑜 《中国岩溶》2005,24(4):305-311
为了指导岩溶水资源的有效开发和为岩溶石山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提供技术支持,选择典型性突出的泸西小江流域开展示范研究。研究结果认为,由于岩溶生态地质环境条件差异,主要的岩溶水源地类型和岩溶水的赋存特征及开发技术条件也不同。为此,依据流域不同的生态地质环境分区,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岩溶水源地利用核磁共振、地质雷达等新技术进行勘查及其开发实验和示范,共设计建设了9项不同技术方案的岩溶水开发示范工程,总结出了适合不同岩溶生态地质环境及其水源地类型的岩溶地下水勘查及开发技术方案和岩溶盆地流域岩溶水有效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64.
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框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阐述开展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必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基于海洋的绿色GDP核算的两个主要步骤,即海洋资源与环境的资产形成核算和流量核算,给出了相应的基本核算框架。  相似文献   
65.
“盛世置地,乱世藏金。”无论是男耕女织的农业社会,还是日新月异的工业时代,土地始终是最珍贵的稀缺资源、最关键的生产要素,也是最重要的家庭资产。古往今来,土地的买卖与地权的变更,始终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关系百姓冷暖,见证家族起落,映射国运兴衰,记载着经济社会的沧桑巨变。  相似文献   
66.
“人生不可无田,有则仕宦出处自如,可以行志;不仕则仰事俯育,不致丧失气节。”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土地早已超越生产生活的物质层面,而上升为立身处世的精神依托。正是缘于土地之重要,因占有土地所引发的纠纷、诉讼乃至争斗,从古至今,从未歇止。  相似文献   
67.
<正>新世纪的工业化、城镇化浪潮,重塑着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状态,却改变不了对土地的依赖。征地、拆迁、补偿、安置……这些关乎民生的字眼,不时登上头条,吸引公众眼球。一纸征地文告的背后,演绎着聚散离合的乡村故事,改写着千家万户的人生轨迹,影响着经济社会的深度变迁,也促使我们从历史的深处,追根溯源、品评得失、镜鉴后世。  相似文献   
68.
正俯瞰中华大地,繁华的都市、喧闹的城镇、静谧的乡村……如同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而纵横交织的道路就像那精美的珠链,连接城市与农村,沟通梦想与现实,贯穿昨天与未来。从孤悬绝壁的秦蜀云栈,到通达四海的大秦驰道;从驼铃悠悠的丝绸之路,到马蹄阵阵的皇家驿道,陆地交通改变着人们的生存空间,深刻影响着五千年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69.
正辽阔的平原、险峻的山岭、蜿蜒的河谷、茂密的森林、浩瀚的草原……中华大地幅员辽阔、物华天宝,万物生灵相依相伴、互惠互生,共同奏响一曲波澜壮阔的生命之歌。"植物斯生,动物斯止。"从创世神话到部落传说,从民族图腾到宗庙祭祀,从游牧渔猎到农耕家畜,从土木建筑到衣冠纹饰,动物文化伴随着华夏文明,走过悠悠五千年岁月历程。地载万物,生生不息自上古神话到民间传说,动物便是人类从未离开的伙伴。女娲拈土造物,相传也是初一造鸡、初二造狗、初三造猪、初四造羊、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初七  相似文献   
70.
The effects of an exogenous probiotic(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on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of B ranchionus plicatils and A rtemia sinica were evaluated in this study during turbot( Scophthalmus maximus) larval breeding. The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he microfloral composition of live feed with probiotic was conducted using the Illumina HiSeq PE250. The abundance of microbial species and diversity of microflora in live feed with B. amyloliquefacien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The microfloral composition was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replicate experimental groups of B. plicatils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after enrichment. L actococcus, Pseudoalteromonas, and Alteromonas were always dominant. Additionally, some other bacterial species became dominant during the enrichment process.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during nutrient enrichment of A. sinica was rather similar among the three control replicates. Relative abundance of Cobetia sp., the most dominant species, was 54%–65.2%. Similarity in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still high after adding B. amyloliquefaciens. Furthermore, P seudoalteromonas and Alteromonas replaced Cobetia as the dominant species, and the abundance of Cobetia decreased to 4.3%–25.3%. Mean common ratios at the 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 level were 50%–60% between the two B. plicatils and A. sinica treatments. Therefore, the microbial community structure changed after adding B. amyloliquefaciens during nutrient enrichment of B. plicatils or A. sinica and tended to stabilize. Additionally, the abundance of V ibrio in any kind of live feed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 ferent from that in the control. These results will help improve the microflora of B. plicatils and A. sinica and can be used to understand the multiple-level transfer role of probiotic species among probiotic products, microflora of live feed, and fish larva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