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7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2004年春夏季海南火箭人工增雨效果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运用双比分析和降水量区域历史回归两种分析方法,对2004年春夏季海南省的火箭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效果的统计检验,选用1962~2001年的资料建立了对比区—人工增雨作业目标区回归方程。初步计算表明,2004年春夏季人工增雨作业141 d约增加降水199.6 mm,降水总量约24.6×108m3,投入与产出比为1:37。  相似文献   
22.
卫星云迹风资料对中尺度数值模式初始风场改进试验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应用GMS-5静止气象卫星云图导出的风场产品-云迹风资料对中尺度η坐标有限区域数值模式(REM)的初始风场进行改进处理.模拟了2001年7月27-28日、28-29日的降水过程,并且与没有云迹风改进的数值模拟的降水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卫星云图导出的云迹风场资料同化到数值模式.从而改善因测站稀疏造成的中小尺度系统漏报的不足.提高降水的预报精度.  相似文献   
23.
选取海南省海口站和屯昌站对比分析台风贝碧嘉(1816)外围云系结构和降水特征。结果表明:台风贝碧嘉(1816)影响海南岛期间,随着降水云系的发展,海口地区对流性云系发展加强,屯昌地区表现为层状云降水,两个站点雨滴谱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海口站和屯昌站的降水均以直径小于1 mm的雨滴为主,其中屯昌站直径1~3 mm的雨滴对雨强的贡献最大;海口站雨滴数浓度随雨滴直径增大而减小,但对雨强的贡献随之增大,直径大于3 mm的雨滴对总雨强的贡献达到56.61%;海口站的特征参量曲线在时间上分布不均,表现为阵性强降水,而屯昌站的特征参量曲线起伏不大,降水比海口站小且均匀、连续;在雨滴谱演变上,海口站始终保持单峰型,屯昌站以单峰为主伴随多峰出现,当雨强增大时,两站直径1 mm范围内的雨滴数浓度随之增加,谱型迅速拓宽,大粒径雨滴出现且增多,其中海口站直径3 mm以上的雨滴端增幅更明显;两个站点雨滴谱符合Gamma分布,形状参数和斜率参数满足二项式关系。  相似文献   
24.
选取2016—2021年3—9月双偏振雷达数据等资料,对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海南中部山区共951次对流云系个例,占同期海南全岛对流云系总数(4412次)的21.55%。其中,变暖高压脊和南海低压槽是相对最易引发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的天气系统,分别发生207次和189次。3月和4月是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在全岛对流云系总数占比最高的两个月份,占比均超过30%。13:00—17:00是海南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的主要发生时段,共计发生777次。中部山区对流云系空间的移向大多为东北和东南方向,引导气流以西南和西北气流为主;其云系移动速度以6~10 km·h-1及11~15 km·h-1两个区间的频次最多,分别为306次和229次;云系的移动距离主要集中在11~15 km和16~20 km。山区对流云系典型个例在云系初期出现明显“ZDR柱”现象,且中低层的双偏振相关系数值较低,云系中部有强雷达回波悬垂。  相似文献   
25.
利用2005年4-7月海口雷达站观测的713数字化天气雷达资料,对海南省北部地区境内的对流云降水回波进行了统计分析。统计结果发现:该地区4-7月对流云初始回波多在午后12-18时出现,其中自西南向东北移动的回波占主导地位,移动速度一般在10~30Km/h;平显上块状回波占主导地位,所占比例为47.6%,其次是带状、涡旋状,对流云的生命史多在60~120min左右。高显上没有观测到回波顶高在0℃层以下的降水回波,回波最大顶高平均为14.3Km,平均冷暖区厚度之比为2.3,说明琼岛北部地区春夏季热带对流云中暖云的降水机率很小,大部分为发展旺盛、负温度区比较深厚的对流云,这种云非常适合冷云催化。  相似文献   
26.
虽然采用遥感图像提取的植被指数在空间上能较好的反映作物的状况,但其不能预测植被指数在空间上的变化范围,如果能从整体上了解不同市县在不同季节的平均植被指数值,就可以对该区域整体植被状态进行量化分析,也就可以从大范围内进行植被指数的预测分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地统计学相结合的地理统计分析模块(ArcGIS Geostatistical Analyst),根据MODIS遥感数据提取的每季度不同市县平均NDVI植被指数,采用Kriging插值的方法分析了海南岛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季节性变化趋势,并  相似文献   
27.
黄彦彬  余立明  靳双喜 《探矿工程》2012,39(1):37-39,48
以详实资料概要回顾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南地质勘探行业引进、推广应用空气潜孔锤钻进技术并不断发展的历程及其成效。  相似文献   
28.
青海省东北部地区春季空中水资源潜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采用动力气象学原理计算了青海高原东北部春季水汽输送、辐合辐散情况 ,利用微波辐射计观测总水汽含量 (V)、液态水 (L)的情况。经计算 ,青海高原东北部大气水汽状况为输入大于输出 ,且有近 83%的水汽影响该地区后移出青海 ,有较大的潜在水资源 ;从液态水含量情况来看 ,尽管水汽含量比平原地区少 ,但液态水含量却比平原地区偏高。另外还计算了 1997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的云总凝结水和降水效率 ,大气总凝结水量为 2 84× 10 8t,但实际降水量为 34× 10 \+8t,平均降水效率为 0 .12。如果能提高 1%的降水效率 ,则可增加约 2 .5× 10 8t降水 ,且具有较好的人工增雨潜力。  相似文献   
29.
水汽对生态系统的发展和维持起着重要作用,利用遥感数据可以大范围的反演水汽的分布,为了定量估算区域的水汽含量,提出了利用GIS正方形网格分区(10km×10km),并统计每个正方形网格范围内遥感图像中水汽的平均值,进而快速估算区域内水汽含量。海南岛水汽估算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快速估算区域内水汽含量,有利于水资源的潜力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30.
基于双偏振天气雷达的相关研究大部分集中在雷达如何识别粒子相态、精细化探测云系垂直结构方面,专门针对差分反射率因子ZDR柱的识别研究相对较少。通过对海南地区对流云系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一套基于双偏振雷达探测数据(2020—2021年)的ZDR柱识别方法,结合多源资料对发生在海南地区的2次对流天气过程展开分析,〖JP2〗验证ZDR柱识别效果。结果表明:①ZDR柱通常在对流云系前中期较为深厚,最大可达0 ℃层以上3~5 km,〖JP〗在空间分布上ZDR柱与雷达径向速度的辐合有密切关系,其正负径向速度对的差值与ZDR柱的强弱变化规律呈正相关,并且深厚的ZDR柱较大概率出现在对流云系运动方向的前缘位置,与对流云团雷达反射率因子较大区域(≥50 dBz)有明显的对应关系;②ZDR柱最大深度的变化趋势同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有弱相关性,雷达回波顶高和垂直累计液态水含量的变化通常滞后于ZDR柱深度的变化(约12~15 min)。该方法具备识别海南岛地区ZDR柱现象的能力,可以在分析强对流天气过程、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和短临灾害天气预警等方面发挥应用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