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79篇
  国内免费   76篇
测绘学   43篇
大气科学   79篇
地球物理   67篇
地质学   215篇
海洋学   84篇
天文学   40篇
综合类   68篇
自然地理   4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5篇
  1979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31.
基于岁差章动和极移的理论模型,以及卫星受摄运动的高斯方程,本文研究了岁差章动和极移对开普勒轨道根数的影响.除了定性分析的理论推导外,本文还根据定性理论公式给出了定量的计算分析,从而获得了卫星轨道解析理论中处理岁差章动极移所需要的理论依据.岁差章动对开普勒轨道根数的影响是比摄动力低一阶的,极移的影响是低二阶的.因此对于一阶轨道解析理论,岁差章动和极移的影响全部是二阶的从而可以忽略不计.对于卫星轨道二阶解析理论,仅一阶摄动力需要考虑岁差章动的影响,其余可以全部忽略不计.由于只有地球扁率摄动是一阶的,所以只有地球扁率摄动J_2项需要考虑岁差章动的影响.在定轨时间段小于三天时,岁差章动在这期间的变化量是二阶,所以可以把岁差章动的影响看成是不变的.本文结论对解析定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32.
633.
李晓照  班力壬  戚承志 《岩土力学》2020,41(12):3987-3995
高渗透压对深部地下工程脆性岩石蠕变力学特性有着重要影响。然而,能够解释高渗透压作用脆性岩石完整减速、稳态及加速三级蠕变过程中,细观裂纹扩展与宏观变形关系的宏细观力学模型研究很少。基于考虑含有初始裂纹与新生成翼型裂纹影响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模型,引入渗透水压与初始裂纹及新生成翼型裂纹之间的力学关系,建立了考虑渗透水压作用的裂纹尖端应力强度模型;然后结合亚临界裂纹扩展法则,与裂纹及应变损伤关系模型,推出了考虑渗透水压影响的脆性岩石蠕变裂纹扩展与宏观变形关系的宏细观力学模型。当施加轴向应力小于岩石裂纹启裂应力时,岩石近似表现为线弹性变形;当施加轴向应力大于裂纹启裂应力且小于岩石峰值强度,岩石表现为塑性蠕变变形。研究了不同渗透压作用下,分级轴向应力加载岩石蠕变应变时间演化曲线,并通过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分别讨论了恒定渗透压与分级渗透压,对脆性岩石蠕变过程中裂纹长度、裂纹扩展速率、轴向应变及轴向应变率的影响。该模型为高渗透压深部地下工程围岩稳定性评价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34.
泥石流运动规律及其冲击性能对于泥石流灾害的影响范围及严重程度具有重要决定意义。出于泥石流这类多相介质的复杂性,本文采用离散元仿真软件EDEM 2018对碎屑流冲击流槽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考虑流槽坡度、底部拦挡结构角度以及颗粒级配的影响,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固体颗粒运动过程及冲击性能展开了系统研究。本文将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存试验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以下结论:(1)在拦挡结构角度与颗粒级配相同的情况下,流槽坡度越大,对应的碎屑流运动速度与冲击力的峰值也越大;(2)在流槽坡度与级配相同的情况下,拦挡结构越陡,与其相互作用的固体颗粒数量越多,碎屑流越快达到速度和冲击力峰值,且对应的速度与冲击力峰值也越大;(3)在运动过程中,各颗粒级配的碎屑流均出现反序现象,且细颗粒含量的提升可提高碎屑流运动速度,但同时冲击力降低,而粗颗粒含量的提升可增大碎屑流对拦挡结构的冲击力,对于运动速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5.
近地天体望远镜由SI600S (4k×4k) CCD升级为STA1600LN (10k×10k) CCD后,观测视场由4 deg~2增至9 deg~2,可用视场直径由望远镜原设计视场的3.14°增至4.28°,超出原设计36%,同时作为CCD密封窗的场镜增厚8.75 mm;两个因素导致10k CCD成像的轴外像差增大,视场外围的像质变差.依据望远镜原始设计光学参数,借助光学设计软件ZEMAX进行像质改善尝试,最终选择在10k CCD场镜前插入一个由两片球面透镜组成的场改正镜,使10k CCD的轴外像差得到校正.同时还提出了一个进一步拓展近地天体望远镜观测能力的设计方案,将望远镜的可用视场从目前的14.38 deg~2扩展至28.27 deg~2.  相似文献   
636.
目的:建立护心康片多波长HPLC指纹图谱,并研究复方与组方药物指纹图谱峰的相关性。方法:采用C18色谱柱(4.6mm×200mm,5μm);柱温35℃;0.1%磷酸溶液(A)-乙腈(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分别为203nm(检测三七和黄芪)、270nm(检测丹参酮类)、286nm(检测丹参酚酸类和黄芪)。结果:建立了23个特征峰的护心康片HPLC指纹图谱,并对其特征峰进行了组方药物归属分析。结论:该方法能揭示复方主要色谱峰在组方药物中的归属,有效控制护心康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637.
“近岸高能环境调查”将是2000年海洋科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位于山东半岛顶端,深入黄海之中的成山角,素以水深流急,流向多变著称。对其附近海域海流能的开发与利用,历来为人们所瞩目。成山角地理位置独特(南侧水浅,东侧陡峻,北侧水下地形复杂,涡旋频频连接),现场观测困难,因而其紧邻海域是否是我国近岸高能环境之一的问题,较长时期以来没有定论。 据估计,全球海洋蕴藏海流能约10亿kW。目前国外只有美、日等国进行海流能的利用研究。1972年10-12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首次在紧邻成山角的海域(离海岸距离约3n mile)作了专题调查。当时目的旨在为开发和利用成山角附近海域海流能提供初步的、但是可信的依据。 本文引用这次调查部分测站上的海流观测资料,试图从海流结构与统计特性两方面对紧邻成山角海域的流速和流向特性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分析选用了紧邻成山角的海域六个昼夜连续观测站的流速流向资料。这六个测站配置在成山角的北、东、南三个侧向上,每一侧向上各相对均匀地分布两个,分别以字母C2和C3(位于涡旋区),D3和E2,以及E1和F1标识。这些测站离海岸最近的是C2站,最远的是E2站。测量按常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638.
梁棠  李广洪  梁福照 《气象》1988,14(4):25-25
目前,国内大多数厂家生产的天气警报接收机只能被遥控开机,无遥控关机功能。当每天广播完关闭发射机后,接收机便发出较大噪音,必须手动才能回复静噪等待状态,对用户极为不便。 为此,我们设计了一个遥控关机电路,安装在610厂生产的XSP-C10天气警报接收机上。经过实际应用,在半径60km范围内遥控关机性能良好,佛山市150多个用户的接收机已装上这种关机电路,深受欢迎。 图1为遥控关机电路方框图(图中虚线部分)。  相似文献   
639.
绿色创新具有生态环境友好和以创新为发展动力的双重属性,厘清绿色创新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基于2005—2019年黄河流域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运用Kernel密度估计、社会网络分析和空间杜宾模型,从“集聚-网络”视角探析了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格局的时空演进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绿色创新水平增速放缓,上中游城市后发追赶,城市间差距逐渐缩小,存在动态集聚特征。(2)绿色创新空间集聚格局呈现由东至西渐进发展态势,山东半岛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绿色创新水平整体跃迁,形成片状集聚,而其余城市群形成点状跳跃式的“核心-边缘”发展格局。(3)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密度低且高度不均衡,形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郑州、西安和银川为四边形骨干的“金字塔”形。(4)融入绿色创新合作网络对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且稳健地促进作用。环境规制强度与绿色创新呈现出倒“U”形关系,人力资本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交通网络发展水平的提升有利于绿色创新,网络中心度、环境规制、人力资本和经济发展水平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40.
巨型洋底高原或海山系统到达俯冲带发生俯冲以后会在俯冲过程中发生肢解,在增生杂岩带中形成面目全非的小型洋底高原-海山系统的断块或碎片,使得在增生杂岩带中识别古老洋底高原-海山系统变得十分困难.为此,本文提出了基于洋板块地层、岩石学和地球化学联合研究的新方法及其识别标志,重新审定增生杂岩中洋底高原或海山的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