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20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41篇
海洋学   2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荒漠人工植被区柠条和油蒿茎干液流动态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磊  张志山 《中国沙漠》2011,30(3):683-688
 于2008年5—10月利用Dynamax茎流仪观测了沙坡头人工植被区18龄柠条和8龄油蒿的茎干液流速率,并利用涡动相关系统同步监测了环境因子,分析了柠条和油蒿液流动态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和作物参考蒸散量(ET0)的关系。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柠条和油蒿液流速率均表现为明显的单峰曲线;柠条液流一般在06:00左右启动,12:00左右达到高峰,然后下降,夜间存在液流现象;油蒿液流一般在08:00左右启动,14:00—16:00达到高峰,在夜间没有观测到液流的发生;柠条和油蒿的液流速率和ET0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环境因子对柠条液流量影响的大小顺序为太阳辐射>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饱和水汽压差>风速;而对油蒿液流量影响的环境因子大小顺序为太阳辐射>饱和水汽压差>相对湿度>空气温度>风速。  相似文献   
102.
随着极端强降雨天气的增加,南京地区多处山前缓坡发生规模较大的山体滑动,这与传统认为的山前缓坡相当于反压马道,有利于山体整体稳定的观点不一致。通过分析南京游子山山体滑坡的工程地质特征,初步认为这是典型的降雨诱发型滑坡。从滑坡场区的地层岩性、地貌特征、降雨条件以及工程活动等方面对该缓坡的滑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南京地区山体自然边坡具有独特的地层结构特征,山体上部岩石裸露,地形陡峻;中下部广泛覆盖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坡度较缓,形成山前缓坡。缓坡的表层以细颗粒土为主,中下层以粗颗粒土及碎石土或风化岩体为主,形成特殊的"二元地层结构"。在强降雨极端天气条件下,山体上部裸露岩体裂隙发育,利于降水入渗,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山体中部受降水作用容易发生圆弧滑动;山体下部缓坡容易形成"暂时性承压水";在暂时性承压水和中部滑体下滑力的共同作用下容易发生滑坡。运用GeoStudio软件对山坡变形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边坡体中上部首先达到极限平衡状态,随着下部暂时性承压水顶裂坡脚土层厚度较薄地段,山体中下部发生整体滑动,有效验证了其滑坡的形成机制。该研究成果对南京地区类似滑坡灾害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3.
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来降水量的突变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根据青海省德令哈地区海拔3500~4000 m左右的祁连圆柏树木年轮资料重建的该地区公元1000年以来的年降水量变化,使用滑动 t检验和滑动F检验等气候突变检测方法对千年降水量30年气候均值和均方差的突变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气候突变的可能原因。研究发现,德令哈地区千年来降水量的30年气候均值和均方差发生了多次显著突变,其中均值突变14次、均方差突变8次;太阳活动极小期内的降水量与其前后同时段内降水量的均值相比存在显著差异;降水量突变发生的时间和方向与太阳活动异常较为一致,因此推测太阳活动的长期变化是导致德令哈降水量发生突变的主要原因。近一个多世纪以来,德令哈地区的降水量突变与东亚夏季风的年代际变化有密切联系。德令哈降水量发生突变的时间与我国东部地区相比具有一定的超前性,对预测降水量的长期变化趋势具有重要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04.
潜流湿地中微生物对三峡库区微污染水净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刘明  黄磊  高旭  马晓霞  杜刚 《湖泊科学》2012,24(5):687-692
为了探讨潜流湿地对三峡库区微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在野外构建芦竹、菖蒲、空心菜和无植物(空白)水平潜流人工湿地,研究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基本菌群和功能菌群数量分布,探讨污染物去除与微生物菌群种类和数量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实验湿地系统运行情况良好,植物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指标的去除效果优于空白湿地系统;芦竹、菖蒲、空心菜和空白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均随温度的降低而减少,其中,植物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高于空白系统;各湿地系统的微生物数量与水质指标去除率之间的相关性较强,在夏季,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细菌总数与CODMn的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真菌、亚硝酸细菌总数与铵氮去除率之间均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在冬季,不同人工湿地系统的反硝化细菌总数与总氮去除率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05.
针对三维沉积盆地对球面波的散射问题,发展一种快速宽频间接边界元方法(IBEM)。利用ANSYS建立求解模型,基于Intel-Fortran编译器编译相应的计算程序,对基岩半空间三维半椭球形盆地对球面波的散射进行了数值分析,着重探讨入射波频率、波源埋深、波源与不规则地形(沉积盆地)距离等参数对地震动特性的影响规律,计算方法适用于求解任意复杂形状的局部场地,实现对沉积盆地三维地震响应的频域精细求解。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入射波频率增大,沉积盆地相对半空间的放大效应越显著,且干涉效应越强烈;高频波入射时,由于盆地底部透射的体波和盆地内部由体波转换为的面波以及从盆地边缘处透射的体波相互叠加,次方向位移出现一定的边缘效应。位移频谱分析表明,沉积盆地在较低频率时,地表不同点位的主方向位移幅值基本相同;在较高频率域内,地表不同点位的位移频谱特性差别很大;球面波入射与平面波入射相比之下,位移幅值均有所降低。整体来看,随着膨胀波源与盆地水平距离增大,地表主方向最大位移幅值降低,地表次方向位移聚焦区域增加且分布更分散。  相似文献   
106.
针对当前城市地理空间信息应用的深入,如何促进城市地理空间信息的共享和应用,减少重复投入,成为摆在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大问题.数字福州地理空间框架建设正是顺应城市信息化发展大势,实现空间数据的共建共享,向政府部门、企业和公众提供全面、权威的空间基础地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7.
正"感谢县国土资源局和土地整理中心的领导,及时解决了我们村土地整理项目施工中因土方转移引起的群众纠纷,使工程得以顺利进行!感谢县国土资源局在我们村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让我们村村民真正得到了实惠!我们很感激!"近日,息县陈棚乡易庙村的村民代表在党支部书记刁正田的带领下,燃放着鞭炮,给息县国土资源局送来了写着"为民解忧,心系百姓"的锦旗。  相似文献   
108.
3种海洋细菌脂肪酸组成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气相色谱技术分析海洋细菌的脂肪酸组成,对哈维氏弧菌(Vibrio harveyi)、溶藻胶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易损气单胞菌(Aeromonas trota)的种间差异进行比较,并以哈维氏弧菌为代表研究了培养条件对菌体脂肪酸组成的影响。3种实验菌株存在脂肪酸成分和含量的种间差异,可以利用C14∶1/C14∶0、C16∶1/C16∶0、C17∶1/C17∶0和C18∶1/C18∶0含量比进行种属区分。哈维氏弧菌在28和36℃条件下培养时,温度升高,饱和脂肪酸含量明显升高,不饱和脂肪酸则明显降低;pH7~9范围内,脂肪酸饱和度与pH值变化的相关性不显著,但相同碳原子数的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含量之比略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分别用四种插值拟合的算法将IGS提供的间隔15min的精密卫星钟差加密到5min和30s,并用德国GFZ(Geo Forschungs Zentrum)数据中心提供的30s的精密卫星钟差作为真值与之比较,分析了四种算法对变化趋势不同的卫星钟差的加密效果,以适合不同特点卫星钟差的算法。  相似文献   
110.
树轮记录的青海德令哈地区千年降水变化   总被引:66,自引:6,他引:66  
通过在青海柴达木盆地东北缘宗务隆山和沙利克山建立的7条大复本量的祁连圆柏年轮宽度序列和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要素变化的响应分析, 重建了德令哈地区过去千年以来上1年7月至当年6月的年降水量变化历史. 结果表明, 该区祁连圆柏轮宽序列有较明显高的年际间变化和较强的公共信号, 是很好的气候代用资料; 祁连圆柏的生长主要受水分的限制; 利用7条轮宽序列所提取的第一主成分重建上一年7月~当年6月年降水量, 的重建方程其的方差解释量高达63.1%, 且方程稳定; 在重建的过去千年年降水量变化中, 多降水期主要为1520~1633年和1933~2001年, 而少雨期主要为1429~1519年和1634~1741年. 此外, 在1430年以前年降水量的变化幅度较小, 在15 mm左右, 但在1430~1850年间变化幅度增大至30 mm左右, 1850年之后变化幅度有所下降, 并且高值的振幅大于低值的振幅. 20世纪90年代以来, 与温度进一步升高的趋势相反, 降水有下降趋势. 近几百年内与敦德冰川累积量和微粒含量的较好一致性说明, 本文所重建的降水量变化是比较可靠的, 并在区域上有一定的代表性. 本文所重建的过去一千年来年降水量的变化对了解世纪尺度的气候变化规律, 为气候模式的验证和预报21世纪气候变化的趋势预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