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3篇
  免费   66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91篇
地球物理   149篇
地质学   102篇
海洋学   17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3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DO4事件(Dansgaard-Oeschger event 4,简称DO4事件)是发生在MIS3阶段后期的1次明显升温事件。根据福建仙云洞石笋(编号XYⅢ-28)300~500 mm层段6个高精度230Th年龄和188个氧同位素数据,获得了29.13~27.94 kyrB.P.时期平均分辨率达7 yr的东亚夏季风强度的演变过程数据。该石笋 δ18O 记录的DO4事件起止时间为28.83±0.06~28.46±0.06 kyr B.P.,持续时间为0.37±0.06 kyr。相对基于GICC05年层计数时标NGRIP冰芯 δ18O 记录在DO4开始阶段的突变特征,仙云洞石笋记录的DO4事件开始阶段 δ18O 值在145±60 yr内偏负0.4‰,表现为相对缓慢的变化特征,这说明仙云洞所处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可能受到热带低纬海气耦合的影响。此外,仙云洞石笋 δ18O 记录揭示了在DO4事件内部及附近存在一系列的百年至十年际尺度夏季风增强事件,与格陵兰冰芯 δ18O 记录、阿拉伯海海盆反照率记录的DO4事件亚旋回结构在定年误差范围内相对应,表明东亚夏季风强度与北高纬温度变化和ITCZ(赤道辐合带)位置移动在百年至十年际尺度上存在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62.
借助于先进的多功能大型高速高压环剪试验机,针对陕西泾阳南塬滑坡中的饱和黄土、干燥黄土在快速大剪切位移条件下的力学响应特性进行了环剪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在相同试验条件下,与干燥状态黄土相比,泾阳南塬黄土在饱和条件下抗剪强度指标降低。2)在连续快速剪切条件下,泾阳南塬滑坡饱和与干燥黄土均表现出应变软化特征,饱和黄土比干燥黄土的软化特征更加显著。3)在相同法向应力条件下,剪切速率对饱和和干燥黄土峰值强度均有显著影响,但两种状态下土体峰值强度随剪切速率变化特征不同。饱和黄土峰值强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增大,而干燥黄土峰值强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大而减小。4)在不同含水状态下,泾阳南塬滑坡黄土剪切力学特性变化规律具有不同的产生机理。其中,干燥黄土抗剪强度在连续剪切过程中主要受黏土颗粒间摩擦(阻)力、颗粒运移与定向排列以及剪切面形态的控制。与干燥黄土相比,饱和黄土峰值抗剪强度变化主要受土黏聚力的控制并受水的影响;土体内水的作用能够加剧其应变软化程度并可形成光滑平整的剪切面形态,进而对其峰后剪切应力变化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3.
车用太  鱼金子 《地震学报》2015,37(2):357-367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台网的现状,然后针对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与优化的建议: ① 调整布局,重点加强我国中西部地区(105°E以西)的监测; ② 扩大规模,观测井(泉)数要达到1000个左右; ③ 全面提高观测井质量,淘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井(泉),改造不完全符合规范要求的观测井,新建一批完全符合规范的观测井; ④ 优化观测项目的组合,大力发展观测井(泉)水流量观测,强化以H2、 He、 CO2等为主测项的断层带土壤气观测,建立断层带土壤气观测网; ⑤ 优化现有的观测模式,开展平面上的台阵式观测与垂向的多层次立体化观测; ⑥ 完善与提升现有数字化观测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64.
地壳流体对地震活动的影响与控制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壳中普遍存在着流体,不仅在地壳动力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而且也极有可能在地震孕育与发生过程中起着不为人知的重要作用。这样的认识,越来越得到地质学家与地球物理学者们的认可。本文概括介绍了地壳流体对地震活动的空间分布、震源深度与强震活动周期的影响与控制作用,并提出了地壳硬夹层孕震与流体促震的假设。最后还介绍了通过流体控制地震活动并实现减轻地震灾害的思想。  相似文献   
65.
首都圈地区小震重新定位及其在地震构造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使用双差地震定位法对首都圈地区39°~4 1°N,115°~118°E范围内1980~2 0 0 0年的2 0 98个小震进行了重新定位,定位均方根残差从重新定位前的1.4 s降到0 .32 s。重新定位后,地震活动多集中分布于北东与北西向断裂的交汇处,或密集成北东与北西向线性分布,与已知活动断裂具有密切的关系。在顺义与延怀盆地一带揭示出几条高角度北西向隐伏活动断裂,长度在10~2 0 km间。小震活动显示的构造信息表明,北西向构造是重要的发震构造,在现今构造变形和地震孕育、发生中,与北东向构造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重定位震源深度分布在东西方向上显示出明显的不均匀性,推测是地壳变形和构造活动强弱在横向变化的一种反映。  相似文献   
66.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介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井(泉)的分布现状、观测井含水层特征及自流热水井的观测现状,并介绍观测项目及主要观测仪器等。上述调查与分析结果,可为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台网的进一步调整与优化,及今后地震地下流体学科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7.
Long term variability in the surface winds over the marginal seas of China is examined with a dominant-mode 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 method. Both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patterns are found to be seasonally and spatially dependent, with reanalyses and satellite remote sensing data yielding highly consistent results. The study reveals that summer monsoon winds over the East China Sea experienced an interdecadal weakening in the late 1960s and began a persistent recovery in 2005. The study also shows gradual weakening of the winter monsoon in the southern South China Sea by more than 2m/s since the 1960s, with corroboration from coastal climate stations in Borneo. This phenomen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previous monsoon studies.  相似文献   
68.
A survey was carried out at the largest rice cultivation area in Peninsular Malaysia,the Muda rice agroecosystem.The main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ocument the overall biodiversity associated with this unique agroecosystem by using a combination of sampling techniques in order to record different groups of fauna and flora.The total number of biota recorded and identified from the rice field ecosystem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consisted of 46 species of zooplankton,81 species of aquatic insects,5 species of rodents,7 species of bats,87 species of birds,11 species of fishes and 58 species of weeds.A long-term study should be carried out as more species are expected to be recorded when more of the Muda rice agroecosystem area has been sampled to obtain sufficient information on the Muda rice agrobiodiversity.  相似文献   
69.
白乃庙铜-金-钼矿是华北板块北缘中段一个重要矿床,其矿化特征既显示斑岩型蚀变特征,同时又表现出明显的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特点。本次研究通过系统的流体包裹体显微测温、激光拉曼和气液相色谱分析揭示其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中低盐度的CO_2(CO)-H_2O-CH_4(C_2H_2+C_2H_4)-NaCl-CaCl_2体系,流体混合作用和CO_2逃逸为成矿主要因素。富还原性流体的存在可能促使气相流体携带大量的Cu、Au等成矿元素迁移至较远点的白乃庙群地层,沿着片理或裂隙沉淀成矿。对不同成矿阶段矿石中黄铁矿的He-Ar同位素组成测试结果显示白乃庙矿床黄铁矿流体包裹体的~3He/~4He比值在0.06~0.71Ra之间,~(40)Ar/~(36)Ar比值为375.5~1436.3,指示成矿体系由不同性质和组成的两个端元流体混合而成,即混入了类似于MORB型地幔端元的高温高盐度流体和富含地壳放射成因氦但具有空气氩同位素组成特征的低温大气降水。白乃庙矿床属受后期造山作用改造的斑岩型铜-金-钼矿床,形成于古亚洲洋板块持续向南俯冲背景。  相似文献   
70.
南秦岭旬阳盆地的钠长岩此前被认为是热水沉积或热液交代作用的产物。本文对南秦岭旬阳盆地东端黄石板地区侵入于下志留统梅子亚组浅变质岩中的钠长岩体进行了地球化学和锆石U-Pb LA-ICP-MS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钠长岩具有富钠贫钾、铝不饱和、亏损大离子亲石元素K和Rb、高场强元素(Nb、Ta、Th、Hf)显著富集的地球化学特点,主体属于钙碱性系列岩石,反映幔源成因的特征。钠长岩中获得最年轻的锆石U-Pb年龄为364~376Ma,该年龄代表岩体的形成年龄,反映晚泥盆世时南秦岭旬阳盆地处于强烈的伸展构造环境。此项研究结果表明,在旬阳盆地的志留系中,岩浆成因与热水沉积成因的钠长岩可能是共存的。黄石板岩浆成因钠长岩岩体中含有大量前寒武纪和早古生代的捕获锆石,在捕获锆石中测得迄今为止在研究区及其邻区获得的最古老的锆石U-Pb年龄(3291Ma)。这些捕获锆石的测年数据说明,研究区所在的南秦岭地区可能从古太古代开始就与扬子地块具有明显的亲缘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