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33篇
测绘学   5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15篇
地质学   96篇
海洋学   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1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1.
姬塬地区处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晚三叠世延长期该地区处在北部的安边三角洲与西部的环县三角洲交汇部位。以高分辨率层序分析为指导思想,通过钻井岩芯、测井资料和地震等资料,分析该地区延长组长油层组多级次基准面旋回界面和湖泛面的成因类型及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特征,将长6段河控三角洲沉积划分为1个长期、3个中期、10个短期和20个超短期旋回层序,比较了各级次层序的结构类型、叠加样式和分布模式,建立了等时地层对比格架,分析了砂岩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发育状况,编制了短期、超短期旋回相域的层序—岩相古地理图,描述了不同时期三角洲砂体的展布特征,对有利储层发育层位和区带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72.
双频激电法在西藏楚多曲地区的应用效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双频激电法在西藏地区的应用情况.通过在测区进行双频偶极工作,圈定了4个激电异常,综合测区岩石标本的电、物性特征,对异常进行了推断和解释.从所测量的视幅频率和视电阻率结果分析,双频激电法完全能适应西藏这种气候寒冷、海拔高、地形起伏大的地区,并能取得良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73.
华东地区燕山期花岗质岩浆与成矿作用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华东地区是我国重要的钨、铜、铁、钼、金、银、铀、铅、锌等多种金属矿产的产业基地。本文系统总结了华东地区钦杭成矿带和武夷山成矿带等重要多金属成矿带的燕山期岩浆活动与成矿作用的时空演化规律,提出燕山期区域成岩成矿作用可划分为早、晚两期四个阶段。(1)燕山早期早阶段(180~165Ma),以I型花岗岩及埃达克质岩石为主,主要分布在钦杭结合带东段以及武夷山成矿带的闽西南坳陷区内,形成一系列斑岩型及矽卡岩型铜铅锌银多金属矿床;其中埃达克质岩是俯冲板块挤压环境下加厚(或拆沉)下地壳重熔的产物;(2)燕山早期晚阶段(165~140Ma),以S型花岗岩以及钨锡、铌钽矿床为主,主要分布于南岭成矿带,另有少量非埃达克质I型花岗岩;(3)燕山晚期早阶段(145~120Ma),为区域由挤压向伸展过渡的构造转换期,在古太平洋板块斜向俯冲所导致的大规模伸展背景下,产生了S型与I-A型花岗岩共生的局面,其中S型火山-侵入杂岩与火山热液型铀铅锌矿床关系密切;在钦杭结合带东段一线出现A型花岗岩以及伴生的钨锡铌钽矿化,其年龄(135~125Ma)略晚于S型火山-侵入杂岩,在武夷山地区岩石类型则以I型为主,并与矽卡岩型以及石英脉型钨锡铁钼矿有关;(4)燕山晚期晚阶段(120~90Ma),在强烈的伸展背景以及俯冲带向洋迁移作用下,成岩成矿事件集中在武夷山以东的沿海地区,以出现晶洞花岗岩、过碱性花岗岩等高温、浅成、高分异花岗岩类为特征,但金属成矿作用则大多与富钾的I型花岗岩类有关,在多个矿集区内形成大量的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银矿床。钦杭成矿带和武夷成矿带之间的成岩-成矿时空差异性主要受控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过程及基底物质组成。  相似文献   
74.
黑龙江省初霜冻变化特征研究及预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健  许丽玲  班晋  陆妍  王振  张春梅 《冰川冻土》2019,41(3):629-636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3年地面测站62站资料和月环流特征量、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等资料,采用气候统计方法,选取秋季地面最低温度≤ 0℃的初日作为初霜冻日期,分析了初霜冻日期的时空变化特点,北半球500 hPa月平均环流演变特征,影响初霜冻早晚的特征量因子,为初霜冻趋势预测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初霜冻日期呈现显著推迟的趋势,推迟约8.2 d,平均推迟5 d以上的年份均在1988年以后出现;平均初霜冻日期分布是由北开始出现并向南推进,平原则普遍晚于同纬度的山区,EOF分析初霜冻的发生除具有一致性气候特征外,还具有南北相反和东西相反的变化趋势;初霜冻偏早年时,北半球500 hPa环流从前期到同期在黑龙江省北部至极地区域有大范围的负距平,反之,若是正距平,初霜冻易偏晚;影响初霜冻早晚的特征量的因子有欧亚(亚洲)经向环流型、鄂霍茨克海高压、阿留申低压、东亚大槽强度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极涡、AO等。  相似文献   
75.
ABSTRACT.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peasant farmers build and maintain agrobiodiversity in home gardens found in two traditional peasant communities along the Marañón River in the Peruvian Amazon. Data were gathered through household and garden surveys as well as in‐depth interviews with garden tenders in an upland mixed agricultural village and a lowland fishing village. 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cultivated plant diversity were encountered in gardens between and within the villages, which are found to be related to differential exchange of seeds, cuttings, suckers, and other planting material as well as to specific garden and household characteristics. Planting material flows along multiple pathways—from gift giving and purchase to inheritance and scavenging—to the gardens, reflecting a complex and often extensive network of exchange that enables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home garden plant diversity in seemingly isolated and small communities. Further research is needed to identify broader geographical and sociocultural patterns of agrobiodiversity in Amazonia.  相似文献   
76.
东昆仑东段深大断裂的新认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青海东昆仑东段在地质上已划定有东昆中、东昆南、东昆北、布青山南缘、温泉-哇洪山等多条深大断裂构造.以东昆仑东段开展的10个图幅1:20万区域重力调查成果--布格重力异常为基础,依据窗口平均法、水平导数等数据处理方法提取的区域场及剩余场等丰富的重力异常信息,结合航磁异常等资料,对东昆中、东昆北等断裂构造的展布位置提出了新的看法,并根据重力资料新推断断裂构造12条,提出尖山-哈莉哈德山断裂为2个一级构造单元的分界,同时通过拟合布格重力异常长剖面的定量计算方法,获取了部分深大断裂构造在东昆仑东段的产状参数.  相似文献   
77.
克拉玛依油田八区八道湾组测井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八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层序地层学总体特征,特别是测井层序的分析,并与邻区进行对比研究,识别出了3个三级层序界面,将八道湾组划分为2个层序、5个体系域,分别对应5个砂层组;同时简要论述了各体系域的特征,完成了八道湾组的地层层序划分。  相似文献   
78.
基于D-S证据理论的多水库联合调度方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水库防洪调度是一个典型的具有不确定性的多目标决策问题,在调度决策过程中,往往含有大量不确定性因素。提出了利用D-S证据推理方法,对多水库联合防洪调度方案进行评价。通过对不确定性评价信息进行融合,将问题转化为确定性决策问题。给出了证据合成的算法步骤,通过算例分析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79.
建立三维水动力学模型分析中华鲟产卵栖息地水力因子的时空分布和中华鲟产卵时的适宜水力特性,为设计最佳的生态调度方案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中华鲟产卵栖息地的上产卵区水深和流速的变化主要受流量影响,涡量的变化主要受地形影响;中华鲟产卵前需要高流量脉冲刺激产卵。坝下与隔流堤之间流速和涡量值的大小与波动远大于其他区域,均值为2.4 m/s和11 m2/s。产卵栖息地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的流速和水平涡量分布格局相似,均是在上产卵区值较大,空间分布多样性高。水体中层垂向涡量的值远大于底层和表层。产卵栖息地水体表层、中层和底层水力分布特征为中华鲟繁殖提供了有利的水力条件,体现出中华鲟对产卵栖息地不同功能区的自主选择性。  相似文献   
80.
武夷山成矿带发育多期海相火山成矿建造,是近些年矿产勘查的重要对象。基于该成矿带龙岩地区晚石炭世经畲组铅锌矿化角砾岩层的宏观地质特征,对其中硅质岩进行了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探讨铅锌来源与富集机制等问题。研究发现,硅质岩SiO_2和Al_2O_3呈负相关,Fe_2O_3/FeO大多数1,并具有Eu正异常特征,说明硅质岩为热水沉积成因。硅质岩Al_2O_3/(Al_2O_3+TFe_2O_3)值为0.73~0.80(平均值为0.77)、Al_2O_3/(Al_2O_3+TFe_2O_3+MnO)值为0.60~0.65(平均值为0.62),LaN/CeN为0.86~2.49(平均值为1.52),表明硅质岩形成时受到了陆源物质影响。龙岩地区晚石炭世经畲组铅锌矿化角砾岩层是海底热水喷口塌陷作用的产物,对指导该区铅锌矿找矿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