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53篇
测绘学   24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23篇
地质学   149篇
海洋学   18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2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01.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 采用EOF分解、滑动t检验、相关系数等方法对黑龙江省初夏降水及其前兆信号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 黑龙江全省初夏降水距平的空间分布以总体一致型为主, 此外, 还呈现东西反向型。总体一致型模态时间系数在1993年前后有明显的突变点。分析突变点前后降水主成分与500hPa位势高度、200 hPa纬向风、850 hPa矢量风以及前期海温的关系, 发现在突变前后影响初夏降水的同期主要系统均为东北冷涡和高空西风急流轴, 但冬季(北半球, 下同)澳大利亚周边海温对初夏降水的影响在突变前后存在明显变化。突变前在澳洲西北部, 暖海温造成东亚南高北低环流, 东北冷涡强, 高空急流偏北; 突变后在澳洲东北部, 冷海温导致东亚“+, -, +”波列, 东北冷涡弱, 高空急流偏南。   相似文献   
102.
利用辽宁省区域自动站、探空和多普勒雷达观测资料及ECMWF再分析资料, 对2016年6月30日发生在沈阳地区一次局地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特征及可预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此次天气过程为东北冷涡背景下典型的午后强对流天气, 白天太阳辐射加热使得沈阳城区温度高于周边区域, 配合中低层的高湿环境具有较好的不稳定能量; 暴雨发生前2 h, 近地面至300 hPa高度西南气流不断增强, 低空急流出口区减压, 使得垂直运动增强, 上升运动高度达到对流层顶, 有利于触发和加强对流, 1.5—3.0 km的16 m·s-1的西南风脉动和急流减弱消失对降水发生和结束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午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不稳定层结在强降水发生前2 h建立, 散度最大时段与强降水时间对应较好; 雷达观测反映这次降水以低质心暖云降水为主导, 具有较高的降水效率, 地面辐合线触发了对流, 并逐渐发展演变成带状对流系统。从数值预报的结果来看, 模式未能报出城市下垫面对气象要素的影响, 对于地面辐合线的预报存在明显的滞后偏弱, 导致强降水预报难度增加。  相似文献   
103.
Cai, B., Zhu, J., Ban, F. & Tan, M. 2011: Intra‐annual variation of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of drip water in Shihua Cave, Beijing, Chin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palaeoclimatic reconstructions. Boreas, Vol. 40, pp. 525–535. 10.1111/j.1502‐3885.2010.00201.x. ISSN 0300‐9483. Monthly in situ monitoring of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drip‐water chemistry and surrounding cave environment was carried out at Shihua Cave, Beijing, China, through two hydrological years (from January 2006 to February 2008) to determine the seasonal variability and mechanisms of stalagmite growth in Shihua Cav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s exhibit significant intra‐annual variation, with the lowest values during the summer monsoonal rainy season (July–August) and peak values from autumn to spring. The temporal change in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i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drip rate, cave‐air PCO2 (CO2 partial pressure) and Ca concentration,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 of the feeding drip water. The seasonal recharge regime of drip water is likely to be the primary control on the drip‐water quality and quantity, which, in turn, control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in Shihua Cave. During the summer rainy season, periodic and intense rainstorms increase the drip rate and cave‐air PCO2, leading to drip water with a lower pH and saturation index of calcite, thereby reducing the calcite precipitation. It seems that the high cave‐air PCO2 is the dominant control on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Our previous study on the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of drip water concluded that the thin luminescent bands in stalagmite laminae from Shihua Cave form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 lower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further supports this suggestion. The significant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f the calcite deposition rate implies that the seasonal bias of δ18O of stalagmites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stalagmite δ18O is used as a high‐resolution palaeoclimatic archive.  相似文献   
104.
斜井三维VSP动校叠加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三维VSP目的层成像问题,在反射点计算、道集抽取、动校正和叠加等处理方法上进行了研究和总结。采用等效连续速度模型折射线算法计算反射点位置,以反射点面元抽出共反射点道集,然后进行动校正。这里采用扫描的办法计算出正确的双程垂直旅行时,再进行变叠加次数的叠加处理,得到叠加剖面。最后对射线追踪方法得到的斜井三维VSP理论记录进行了处理,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5.
广东沿海地区建筑物基础的上覆地层多为粉土、淤泥、含砾砂淤泥质土、砾砂、强风化及中风化的花岗岩,地下水有腐蚀性,地质条件复杂。以珠海电厂1#、2#机组烟气脱硫工程工艺楼桩基为例,对大直径桩基工程在该地区的应用做了系统介绍,重点对广东沿海地区大直径冲孔桩基工程的设计与验算、冲孔桩施工技术要点、技术难点和质量保证措施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通过相关部门的检测,验证了该桩基工程的可靠性、安全性。该工程的成功应用为中国南方沿海地区大直径桩基工程的应用提供了直接的实用资料。  相似文献   
106.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集层为一致密砂岩储层.低阻气层与高阻气层共存,气水关系复杂,气层评价是现场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快速准确储层评价,将核磁共振录井技术方法应用于现场分析,通过综合分析与参数优选组合,建立研究区含气、含水评价参数及解释模版,有效量化了储集空间流体,现场气藏评价应用效果较好.此技术的成功应用,为致密天然气储层识别与评价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07.
在储层建筑结构划分、测井多参数处理结果的基础上,根据熵的原理,应用熵权法定量计算了胜坨油田二区沙河街二段3砂层组4小层(简称沙二段34)河流相储层的非均质综合指数,按照不同的开发时期详尽分析了储层的层间、层内、平面非均质性特征,并阐述了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沙二段34储层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性中等-较强;随着注水开发的进行,非均质性有继续增强的趋势,平面非均质性较之层内和层间非均质性更强烈。同一小层及韵律层在不同开发时期的非均质程度有明显的差异。建筑结构控制储层非均质程度,成岩作用使非均质性复杂化,注采井网不完善加剧了非均质性的差异性。研究成果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8.
沂河湿地规划设计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沂河纵贯临沂全境,湿地资源丰富,总面积达1.33万hm2。以建设大沂河湿地保护区为总体目标,沿河梯次设立湿地公园,全面加强沂河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特性和基本功能,保持和最大限度地发挥沂河湿地生态系统的各种功能和效益,力争使大沂河湿地最终以生态沂河湿地、人文沂河湿地、科普沂河湿地的面貌成为临沂大地又一靓丽的城市名片。  相似文献   
109.
地震应急响应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班亚  王喜娜  马兰 《测绘科学》2014,39(11):57-61
文章应用开源GIS软件OpenScales、GeoServer、PostGIS/PostgreSQL等,以震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地震基本参数作为数据源,构建了基于开源GIS软件的地震应急响应系统.系统在获得地震基本参数之后快速计算地震烈度分布,通过烈度分布分析地震影响区域的道路损毁情况和防护目标、危险源的分布,同时为决策者提供最佳救援线路,可以对救援物资和救援力量进行态势标绘,为应急指挥决策和救援行动提供有效的支持.  相似文献   
110.
1997~2010年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时空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97~2010年入境旅游统计数据及入境旅游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入境游客转移数量模型、入境旅游流空间集中指数、入境旅游流转移态矩阵,从共时性与历时性2方面分析了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江西6省入境旅游流集散演变过程,并对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时空差异化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中部六省集聚与扩散指数均呈现波动演变趋势;江西省入境旅游流集聚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河南省次之、山西省为第三位、湖北省为第四位、安徽省为第五位、湖南省为第六位;安徽省入境旅游流扩散能力及外部依赖性最强、山西省为第二位、江西省为第三位、湖南省为第四位、湖北省为第五位、河南省为第六位;中部六省是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旅游流扩散的重要"二次目的地";北京、上海、广东三大入境口岸是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的重要"二次客源地";入境旅游流不仅存在"东-西"递进演化规律,中部六省内部之间同样存在入境旅游流集聚与扩散现象,资源禀赋效应与距离衰减规律仍然发挥作用;中部六省入境旅游流集聚来源地与扩散目的地区域具有显著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