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948篇
  免费   2234篇
  国内免费   3128篇
测绘学   1516篇
大气科学   1423篇
地球物理   1812篇
地质学   5805篇
海洋学   1487篇
天文学   210篇
综合类   724篇
自然地理   1333篇
  2024年   40篇
  2023年   201篇
  2022年   574篇
  2021年   730篇
  2020年   573篇
  2019年   636篇
  2018年   627篇
  2017年   542篇
  2016年   616篇
  2015年   662篇
  2014年   634篇
  2013年   816篇
  2012年   873篇
  2011年   821篇
  2010年   780篇
  2009年   781篇
  2008年   788篇
  2007年   651篇
  2006年   639篇
  2005年   447篇
  2004年   383篇
  2003年   302篇
  2002年   265篇
  2001年   212篇
  2000年   181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1篇
  1997年   68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3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8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5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3 毫秒
981.
为了揭示地下水由江汉平原周缘向中心径流过程中的水质演化和复杂的水文地球化学作用,以江汉平原西部地区为例,通过数理统计、水化学、同位素地球化学、离子比值关系等方法,开展了江汉平原西部边缘地带浅层孔隙地下水的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平原区孔隙水以HCO3-Ca·Mg型为主,丘岗区(丘陵和岗地)主要是HCO3-Ca·Mg型,少量为HCO3·SO4-Ca·Mg型,还出现了HCO3·NO3-Ca·Mg型水,总溶解固体(total dissolved solids,TDS)升高主要是由于碳酸盐岩的溶解; 浅层孔隙水均来源于大气降水,蒸发作用对该地区孔隙水的影响较小; 方解石、白云石和石膏的溶解主导研究区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也是孔隙水中Ca2+、Mg2+的主要来源,Na+和K+的主要来源是阳离子交换吸附。  相似文献   
982.
电子探针测年方法应用于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电子探针Th-U-Pb测年因其高分辨率与高精度的优势,在独居石、锆石等定年矿物中得到了推广,但在Th、U、Pb含量高的晶质铀矿、沥青铀矿等矿物中则应用较少。本文在铁矿床变质岩绿泥石、阳起石黑云母蚀变岩首次发现U含量高的晶质铀矿,基于此,结合该铁矿床地区的地质背景,利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等分析测试手段,将镜下蚀变现象、年龄计算与其他相关元素分析相结合,重点对晶质铀矿的成矿年龄及成矿规律进行探讨。研究发现:通过镜下观察判断,晶质铀矿的成因类型与澳大利亚著名的变质型铀矿相似,均为古老的变质型,且周围的脉石矿物均为绿泥石,绿泥石皆由黑云母退变质而成,铀矿的赋存位置显示其与黑云母、绿泥石之间有紧密联系,其成矿年龄与黑云母、绿泥石形成年龄息息相关。继而根据电子探针数据计算成矿年龄,判断成矿期次,得出主要成矿期在(1654±17)Ma~(1805±17)Ma,为中元古代中期,且主要成矿期与热液蚀变作用黑云母化有关,后期活化富集时期在(657±17)Ma~(807±17)Ma,为新元古代南华纪时期,此阶段是热液侵入、绿泥石化广泛发育的时期;选取较大颗粒对晶质铀矿的环带年龄进行计算,从年龄分布上证实后期有强烈的流体活动的发生,且主要与绿泥石化相关。另外,对比变质型与沉积型铀矿中Y2O3与UO2含量发现,两者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此关系对判断铀矿成因即是否为变质型或沉积型可能有指示意义,但缺乏大量的数据佐证,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83.
赣南白面石铀矿田成因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白面石铀矿田经上世纪60~80年代勘查,发现和探明了白面石、龙坑、双坑、马荠塘4个铀矿床和黄泥湖铀矿点,成为中国重要的铀资源基地。该矿田产于EW向南岭铀成矿带东段的白面石沉积-火山盆地内。该盆地的基底为印支期白面石花岗岩体;盖层为中侏罗统菖蒲组。盖层的底部为第一层砂岩,其上由基性-酸性双峰式火山岩组合与5层碎屑岩夹层组成。铀矿主要赋存在盖层底部的第一层砂岩中,其次是产在第一层玄武岩与第一层砂岩的接触带,有少量产在基底花岗岩顶部的风化壳中。关于该铀矿田的成因,有砂岩型沉积说、同生沉积后生富集说、成岩成矿热液叠加说、岩浆热液说,等等。为了厘定矿床成因类型,以确立今后的找矿方向,笔者对该矿田的资料进行了重新整理,应用Minesight软件选择典型的白面石铀矿床建立了三维地质模型,并收集了最新的同位素定年和岩石地球化学分析资料。研究表明,白面石铀矿田存在2次成矿(160~156 Ma和99~86 Ma),其主成矿作用与第一层玄武岩的覆盖,在空间上相伴(铀矿体主要赋存于第一层砂岩及其与玄武岩的接触带)、时间上相近(成矿时间为160~156 Ma,玄武岩成岩时间为173 Ma)、成生上相关(矿化具有明显的中-低温热液蚀变),为火山热盖成因类型,后期又有大量脉体活动,在岩脉两侧的砂岩层内又有热液型铀矿化叠加,从而形成了火山热盖及热液叠加的复成因矿床。该矿田的成矿条件是:富铀的基底,砂岩的沉积,洼沟的地形,岩浆的热盖,脉岩的入侵。  相似文献   
984.
藏北商旭造山型金矿床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西藏双湖县商旭金矿床位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矿体赋存于中-下侏罗统木嘎岗日群浅变质复理石中,受北西西向断裂构造控制,呈透镜体状、脉状,或者似层状产出;矿石矿物以自然金为主,矿石类型为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围岩蚀变特征明显。该矿床主要受地层及构造因素控制,矿区的构造、围岩蚀变、矿物、地球化学异常等可作为找矿标志。野外地质调查和矿床对比研究显示,商旭金矿床在矿物共生组合、蚀变类型、构造类型等方面,与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相似,其成因类型属于造山型金矿床。商旭金矿床的发现为班公湖-怒江成矿带金等贵金属矿产的地质找矿工作开辟了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985.
肖波 《地质与勘探》2014,50(1):182-191
[摘 要]赞比亚位于著名的中非新元古代沉积型铜(-钴)矿带上,铜带省和西北省是该国最主要的铜-钴矿集中分布区;相对于找矿程度已经很高的铜带省,西北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且地质工作程度较低,因此拥有巨大的找矿潜力,已成为该国找矿突破的重点区域。目前西北省主要著名的矿山/矿床有3个:坎桑希、卢穆瓦纳、卡伦比拉。这些铜-钴-金-铀-镍矿床的含矿地层、矿化特征与铜带省传统经典的沉积型铜-钴矿既有相似性,又明显具有差别。本文通过对西北省区域地质和已发现矿床地质特征的介绍,对该省的找矿潜力进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86.
广西苍梧社垌矿床是大瑶山隆起南侧新发现的一个大型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本文重点对其中的石英脉型矿床进行了研究,依据脉体穿插关系及矿物共生组合将成矿过程划分为I石英-黄铁矿阶段、II石英-白钨矿-辉钼矿阶段、III石英-多金属硫化物阶段以及IV石英-方解石-萤石阶段,其中II和III阶段为主成矿阶段。从早到晚,均一温度逐渐下降(第一阶段550℃→370℃,第二阶段370℃→330℃,第三阶段330℃→210℃,第四阶段190℃→150℃),流体密度逐渐上升(0.61g/cm3→0.72g/cm3→0.82g/cm3→0.94g/cm3),盐度先升后降(第一阶段5.86%~8.55%NaCleqv,第二阶段4.49%~43%NaCleqv,第三阶段0.53%~46.37%NaCleqv,第四阶段0%~12.85%NaCleqv)。激光拉曼成分分析显示,社垌石英脉型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H2O-NaCl体系,但是该体系的流体成分在成矿前后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反映第I阶段以氧化环境为主,(II、III、)IV阶段则为还原环境。氢氧同位素研究显示成矿流体来自于岩浆水,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导致矿质发生沉淀。此外金属硫化物的δ34S组成(-3.8‰~+1.7‰)平均为-0.46‰,接近于零值,也表明为岩浆来源。引起矿质沉淀的主要原因是流体混合导致的温度下降等环境条件的改变。总体而言,社垌石英脉型钨钼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自岩浆热液,为中高温、中低盐度、低密度的NaCl-H2O流体体系,钨钼等多金属成矿与区内加里东期岩浆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7.
中国锰矿资源潜力分析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阴江宁  肖克炎 《中国地质》2014,41(5):1424-1437
锰矿是目前中国紧缺矿产,依据全国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数据和成果,对全国锰矿资源进行了现状分析和潜力预测。中国锰矿形成的主要大地构造部位包括:"1大陆边缘浅海;2台内裂陷带(如华北地台之燕辽沉降带);3造山带中裂陷海槽等。中国锰矿以泛扬子周边地区最为发育,桂西南、湘黔渝为主要富集区。中国锰矿床的古地理展布表明,具有重大工业价值的锰矿床均形成于海相环境中,并主要为碳酸锰矿床。今后具有找矿潜力的锰矿类型主要有:海相沉积型和风化壳型,另外,海相火山岩型和陆相沉积型也有一定的潜力。依据大地构造背景与成锰盆地性质之间的关系,将中国锰矿划分为10个Ⅲ级成矿带,14个成矿远景区,对其主要含锰层位、成矿特征、主攻类型、资源潜力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重点找矿部署区建议,可为国家锰矿找矿突破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988.
为了开展雅鲁藏布江流域综合规划及其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专题研究工作,在雅鲁藏布江干流里龙坝址和本宗坝址共布置了4个200~300 m深的钻孔。主要通过在西藏高寒地区4个深厚覆盖层钻孔的成功实施经验,对西藏高寒地区深厚覆盖层勘探成孔工艺与技术进行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989.
刘波  张功  周浩亮 《岩土力学》2014,35(Z1):347-352
锚索的预应力损失在工程建设中不可忽视,工程的场地环境条件成为影响锚索预应力损失的主因。饱和粉细砂层较其他地质条件更为复杂敏感,更易引起锚索预应力值的损失。通过对廊坊市某深基坑工程锚索预应力值的实时监测,结合工程环境,分析饱和粉细砂层中造成锚索预应力值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施工过程、张拉过程以及环境因素都影响锚索预应力的变化,其中开挖过程的影响最明显,预应力值的变化率最大值达79.1%;瞬时卸载造成预应力值22.8%59.2%的损失。对饱和粉细砂层中锚索预应力变化规律的研究分析结论可为类似地质环境的工程建设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990.
清江画面石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一种新的观赏石石种,原石主要为中泥盆统云台观组灰白色石英砂岩.清江画面石具有观赏价值的关键因素是构成画面的各类图案.本文将画面石图案的纹理类型划分为三种类型——线型、条带型和梳型,并对每种类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在野外调查基础上,通过岩石特征、微观结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等综合对比分析,对三种类型的清江画面石图案的地质成因进行初步讨论,认为线型(即裂隙)的形成可能与燕山期或之后区域构造活动有关,条带型(即层理)形成于泥盆纪的原生沉积构造,而梳型则可能是由于外来物质在成岩期后沿着层理面或纹层面向下渗流而成,推测形成于燕山期之前,但需进一步研究确定.三种图案中的不同颜色,是由含有铁锰质氧化物的地下水或地表径流水等沿裂隙、层理面或渗流面浸染或部分交代填隙物而成,在现代河流下切作用下,崩落入水,经过流水搬运、冲刷,最终形成了清江画面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