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7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8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41.
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南部发现的大型隐伏银多金属矿床,银多金属矿体主要赋存于燕山期酸性侵入岩体附近早期构造及同期张裂隙中,在岩体上部也发育矿化,属岩浆热液成因。为预测矿床深部找矿前景,笔者对矿床激电极化率异常、钻孔原生晕及深部地质体矿化特征进行研究。矿床频谱激电测量显示,激电极化率异常往深部未封闭且具较大延伸趋势;原生晕研究结果表明矿体叠加晕特征明显,局部出现反向分带特征,表明具有多阶段成矿的特征;同时Ag、Pb、Zn、Cu、Au、W、Sn等元素异常向深部均呈现高强度延伸,指示深部具备较好找矿潜力,由此提出深部存在厚大盲矿体或多金属矿脉群。通过对深部已控制岩体及Au、Cu矿化特征分析,提出深部具备寻找斑岩型铜金钨(钼)系列矿产的潜力。根据当前矿床地物化特征,认为索家沟银多金属矿床具有斑岩型成矿系统的特征,提出在岩体外围及浅部-中深部继续寻找银铅锌矿,深部寻找金铜钨(钼)矿的找矿方向,为该矿区或同类型区域进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2.
岑洋  许孝臣  江晓益  谭磊 《地质论评》2021,67(Z1):67z1001-67z1002
正高密度电法是以地下空间内地质体之间的电阻率差异为研究对象,按照协定的观测系统进行供电与测量,把收录到的地电数据体进行去噪、计算、分析以及表达,从而揭示出地下介质的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严加永等,2012)。目前,高密度二维电阻率成像在水库大坝渗漏隐患探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为土石坝病害的治理及安全评价提供了有的放矢的靶区,但大坝渗漏病因复杂、  相似文献   
43.
岑思弦  巩远发  王霄 《大气科学》2009,33(6):1286-1296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我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 研究了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洪涝与亚洲地区大气低频振荡的联系, 通过分析研究表明: 2007年夏季淮河流域降水低频振荡的主要周期是30~70天, 该低频序列的方差大约占了总方差的47%; 在降水低频振荡的位相5~8 (1~4), 亚洲季风区从阿拉伯海北部经孟加拉湾到我国南海地区, 以及我国淮河流域经渤海到日本地区主要受低频热源 (热汇) 的控制; 并且在极大降水位相7, 我国东部地区 (10°N~45°N, 110°E~120°E), 从北到南, 〈Q1〉低频分量的分布呈负正相间的低频热汇、 热源、 热汇、 热源形式(位相3则呈相反的分布形式); 在位相5~8 (1~4), 亚洲季风区〈Q1〉低频分量的分布有利于 (不利于) 气流向淮河流域汇合并形成辐合上升; 受低频环流变化的影响, 在位相5~8, 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淮河流域, 辐合上升形成降水; 相反, 在位相1~4, 来自西太平洋上的水汽在该地区辐散, 不利于降水的发生。  相似文献   
44.
桂西两次强降雨过程对比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2005年8月20日和2006年6月13日发生在桂西的两次强降雨并伴有强对流天气过程的影响系统、物理量场和FY-2C红外云图及雷达回波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造成桂西两次强降雨都是在充足的水汽条件和强烈的上升运动条件下发生的;主要影响系统来自低层切变线、高空低槽和地面静止锋;强降雨过程发生在强烈的不稳定层结区域和K指数高值区。  相似文献   
45.
砂岩型铀矿光谱特征匹配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根据成像光谱数据的特点,采用高精度光谱数据预处理技术和基于相关系数测度的光谱匹配技术,实现了岩石矿物光谱特征波形对比分析及诊断光谱信息提取。在此基础上,以云南腾冲铀矿区和内蒙古海拉尔盆地为例,进行试验研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水槽中不同含沙量水体所进行的光谱测试,获得了不同含沙量水体的光谱曲线,得到了不同含沙量水体与光谱反射率之间的相关估算模型.  相似文献   
47.
云南天文台丽江高美古和昆明的大气视宁度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云南天文台昆明凤凰山和丽江高美古两地点的大气视宁度。利用云南天文台于1994年建立的3孔较差视宁度监视仪(3孔DIMM),对这两个地点的视宁度对比观测。还利用云南天文台的1米望远镜所得到的视宁度与3孔DIMM所测的视宁度进行对比。1米望远镜和3孔DIMM同时观测了7个晚上,各取得308组数据,它们的视宁度平均分别为0.90〃和0.84〃。还讨论了3孔DIMM采用不同曝光时间对视宁度测量值的影响,从实验得出3孔DIMM采用20ms曝光比采用8ms曝光所测视宁度的值要好15%左右。从1995年5月-1996年12月,对丽江高美古和昆明凤凰山二地进行了视宁度的对比观测。在高美古和昆明分别观测了234夜和256夜,观测结果是两个点的视宁度平均;丽江为0.70〃,昆明为0.95〃,同时也统计了两个点的月平均视宁度和最好夜的视宁度,并讨论了两地视宁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48.
一类新型的散粒型土体本构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岑威钧  朱岳明  王修信 《岩土力学》2007,28(9):1801-1806
详细地介绍了国际上近30才发展起来的具有独特建模思想的一类新型的散粒型土体本构建模理论--亚塑性本构理论。将该理论与经典的弹塑性理论进行比较后发现,亚塑性理论的本构表达式自动隐含了弹塑性理论中相对应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假定,无需额外引入,因此增加了模型的客观性。以Gudehus-Bauer亚塑性模型为例,分析了模型在临界状态时的本构特征。此外,通过三轴试验和循环剪切试验的亚塑性数值模拟表明,亚塑性本构模型能很好地反映无黏性散粒型土体的非弹性、非线性及剪胀(剪缩)性等主要应力-应变特性。  相似文献   
49.
煤中氯赋存形态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艾氏卡熔样—硫氰酸钾滴定法,对我国41个煤中氯的含量进行测定,并研究了煤中氯含量与挥发分、固定碳、灰分以及碱金属的关系。结果表明,我国煤中氯含量普遍较低,一般为0.1%~0.2%;煤中氯含量与煤的煤化程度有明显关系,煤的变质程度越高,煤中氯的含量越少。煤中氯含量与煤中水分和氟的含量无关。随着煤中碱金属含量的增加,煤中氯含量呈下降趋势,煤中氯与碱金属(Na,K,Ca,Mg)等存在负相关性。煤中氯主要以有机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0.
贵州森林的空间格局及组成结构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利用ArcGIS,对贵州省2000年所作的森林资源连续清查遥感判读样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提取了森林资源分布图、林龄结构分布图、郁闭度分布图等系列森林景观图;分析结果表明:(1) 贵州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但覆盖率相对较低,全省森林覆盖率为25.27 % (不含疏林、灌木林、未成林造林地面积);(2) 森林地理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及北部的遵义地区;(3) 地带性植被常绿阔叶林破坏严重,森林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表现为针叶林和灌木林所占比重大;(4) 林种结构的特点是用材林占比重大,防护林、经济林所占比重小;(5) 林龄结构的特点是幼中龄林为主,近成过熟林面积、蓄积比重都相对较小;(6) 贵州森林不能充分发挥森林植被对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