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33篇
  免费   1363篇
  国内免费   1980篇
测绘学   1083篇
大气科学   738篇
地球物理   952篇
地质学   3788篇
海洋学   823篇
天文学   108篇
综合类   491篇
自然地理   793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326篇
  2021年   462篇
  2020年   330篇
  2019年   396篇
  2018年   364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38篇
  2015年   370篇
  2014年   395篇
  2013年   469篇
  2012年   459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496篇
  2009年   41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58篇
  2006年   380篇
  2005年   333篇
  2004年   276篇
  2003年   193篇
  2002年   206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38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48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4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71.
针对冲切破坏模式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了不同顶板厚度以及不同荷载偏心距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室内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将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溶洞冲切破坏假定为轴对称问题,引入Griffith强度准则,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轴对称和偏心荷载作用下溶洞顶底板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能发生冲切破坏范围的估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偏心距下,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在达到基岩极限承载力之前,顶板极限承载力呈线性增长;当顶板厚度一定时,顶板极限承载力随着偏心距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偏心距e在能发生冲切破坏的范围之外时趋于平缓,并逐渐达到基岩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972.
为了研究隧道施工过程中石膏质围岩软化特性,以三叠系下统嘉陵江组地层中的石膏岩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多因素正交软化试验研究,分析了浸泡时间、溶液温度、 浓度对石膏岩软化后力学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石膏岩的软化系数和弹性模量随着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减小,减小速率也随之降低;软化系数和弹性模量随溶液温度的升高而呈线性减小;在影响石膏岩软化后力学参数3个因素中浸泡时间的影响最大,权值高达80%,温度次之,权重为16%左右,而 浓度对石膏岩的软化影响非常微弱;建立了浸泡时间与溶液温度两个因素耦合作用下石膏岩软化后单轴抗压强度与弹性模量变化情况预测公式。在试验数据及结论的基础上从围岩坚硬程度划分、防排水措施及支护措施等方面提出了石膏围岩隧道的施工措施及建议。  相似文献   
973.
黑龙江三矿沟铁铜矿床位于大兴安岭北段多宝山矿集区,矿体产于燕山期侵入岩与奥陶系多宝山组大理岩接触带的夕卡岩内。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及交代关系,确定热液成矿过程包括夕卡岩阶段、退夕卡岩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铁矿化主要发生在退夕卡岩阶段,形成磁铁矿、镜铁矿等铁氧化物,呈浸染状、条带状、块状产于钙铁榴石夕卡岩中。铜矿化主要发生在石英硫化物阶段,形成黄铜矿、斑铜矿等硫化物,交代早期矿物。电子探针分析等研究表明,三矿沟铁铜矿床发育钙质夕卡岩矿物组合,其石榴子石主要为钙铝榴石和钙铁榴石,辉石为透辉石钙铁辉石系列,角闪石属于钙角闪石系列,绿泥石属于I型三八面体富铁绿泥石。石榴子石有3种类型:早期自形粗粒的钙铝榴石(Grt-Ia)和钙铁榴石(Grt-Ib),以及晚期呈脉状产出的钙铁榴石(Grt-Ⅱ)。夕卡岩阶段成矿流体具有高温、弱酸性、高氧逸度的特征;退夕卡岩阶段流体温度降低,pH升高,形成大量铁氧化物;石英硫化物阶段流体温度和氧逸度降低,金属硫化物沉淀。  相似文献   
974.
基于MatDEM的砂土侧限压缩试验离散元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离散元法基于非连续介质力学理论,尤其适用于砂土等离散介质体的数值模拟研究。利用岩土体离散元模拟软件MatDEM的二次开发功能,研发了砂土侧限压缩试验三维离散元模拟器。对三个不同级配砂土试样进行了侧限压缩试验,并且进行了与之相对应的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对比试验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验证了所开发模拟器的有效性。模拟结果表明:离散元法可以很好地反应砂土压缩过程中的配位数变化;每个模拟样品中,粒径较小的单元受到较大的平均压力,导致平均位移较大;数值计算结果的主要误差是由离散元颗粒自身的泊松比引起的。研究突破了常规土力学研究方法的局限性,为今后岩土工程离散元模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75.
已有研究表明铝土矿中鲕粒的Al含量普遍高于基质,但鲕粒富集Al过程尚不清楚。本文通过对桂西地区铝土矿进行宏微观观察以及电子探针测试(EPMA)和X粉晶衍射分析,研究了矿石构造和元素地球化学变化规律,试图分析铝土矿中鲕粒生长机制。含矿岩系层序多变特征表明桂西铝土矿为陆相成因;鲕粒内部圈层Al含量大于50%,而Si含量小于1%,Fe含量波动于1%左右,证明矿石中鲕粒Al的含量比基质的高,同时硬水铝石的结晶程度亦较高;与鲕粒生成有密切关系的构造主要为凝胶和裂隙,两者为正反馈关系;胶体在分离过程中出现分凝,主要形成富铝、富硅和富铁凝胶,分凝过程中Fe、Si亲和性强,两者的迁移能力均高于Al。分析认为鲕粒形成于浅埋阶段,是一种凝胶的反复分凝过程,受控于湿润-干热气候,成鲕可大致分为3个阶段,即充水阶段、湿润阶段和干热阶段,成核机制为脱水收缩,圈层增长机制为成胶-凝胶老化交替。铝土矿型风化壳的物质搬运过程使鲕粒的圈层停止生长,形成夭折鲕,若条件有利则形成再生鲕。首次引入磁场的概念解释了鲕粒保持浑圆形习性的原因。  相似文献   
976.
ABSTRACT

Different types of gravity observations are available over coastal areas. The main challenge for coastal geoid determination is the proper fusion of heterogeneous gravity data including land, shipborne, airborne, and altimetry-derived gravity data.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gravity data fusion and the computation of the gravimetric quasigeoid in the coastal area of mainland China. An iterative procedure of the weighted least-squares prediction based on rectangular harmonic functions is used for merging the land, altimetric, shipborne, and airborne gravity data. Applying the analytical continuation method in Molodensky's theoretic frame, the merged gravity data are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gravimetric quasigeoid model by using the generalized Stokes' integral in a remove-compute-restore fashion. The gravimetric quasigeoid model is compared with the height anomalies determined at 662 GPS leveling points over the coastal region of mainland China, where both the geodetic height and the normal height are known.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of the differences in the coastal provinces range from 1.8 to 4.4 cm. For the entire computation area, the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differences are 27.9 and 3.9 cm,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77.
南黄海绿潮暴发与紫菜养殖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现场调查、社会调查和卫星遥感多种手段相结合,调查了南黄海绿潮早期零星漂浮到大面积暴发的时空变化过程,分析了紫菜养殖工艺对绿潮暴发的影响,估算了南黄海不同紫菜养殖区输入海洋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并探讨了主要海域紫菜养殖面积的增长与绿潮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受紫菜养殖生产工艺的影响,数以千吨的绿潮藻在短期内被刮落集中输入至海洋,为绿潮的暴发提供了最为直接和充足的绿潮藻初始生物量,其主要来源为竹根沙、蒋家沙和东沙紫菜养殖区。2005年以来,上述3个养殖区的紫菜养殖面积持续扩大,是2007年以来南黄海绿潮持续暴发的主要原因。水温是影响绿潮形成的关键环境因素,4~6月份大量被刮落入海的绿潮藻在适宜环境条件下漂浮和快速生长,并最终形成绿潮。  相似文献   
978.
中国海岛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资源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海岛生态环境脆弱,一旦破坏很难恢复。海岛旅游发展必须兼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文章提出了树立海岛旅游发展中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海岛旅游资源环境保护、合理规划海岛生态旅游发展、加强海岛生态环境整治修复、推进适用海岛的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研发和应用等保护和改善旅游海岛生态环境的措施。  相似文献   
979.
垂直探测台风边界层特征对于认清台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基于1319号台风“天兔”途经的三个边界层风廓线雷达站的观测资料,结合探空数据,本文分析了“天兔”的边界层径向、切向风特征,结果表明:1)最大切向风速出现在眼区附近,在“天兔”稳定维持为强台风级别期间,最大切向风速基本稳定在1800 m高度左右,随着登陆后强度的迅速减弱,最大切向风速减弱、最大切向风速垂直范围缩小;2)最大风速所在高度和台风入流层顶高基本相近,大于依据理查森数或位温梯度所判断出的边界层高度,而基于信噪比(SNR)或其梯度所判断的混合层高度时常偏低;3)“天兔”登陆前边界层高度可以达到2100 m以上,在台风级别及以上时,各站观测到的边界层高度变化不大,基本在1200~1600 m之间,登陆后随着台风强度的减弱,边界层高度迅速减小。  相似文献   
980.
The present research aims at clarifying the effects of freak wave on the motion and dynamic responses of a semisubmersible. To reveal the effects of mooring stiffness, two mooring systems were employed in the model tests and time-domain simulations. The 6-DOF motion responses and mooring tensions have been measured and the 3-DOF motions of fairleads were calculated as well. From the time series, trajectories and statistics informatio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the freak wave and the semisubmersible have been demonstrated and the effects of mooring stiffness have been identified. The shortage of numerical simulations based on 3D potential flow theory is presented. Results show that the freak wave is likely to cause large horizontal motions for soft mooring system and to result in extremely large mooring tensions for tight mooring system. Therefore, the freak wave is a real threat for the marine structure, which needs to be carefully considered at design sta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