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0篇
  免费   117篇
  国内免费   126篇
测绘学   78篇
大气科学   63篇
地球物理   96篇
地质学   261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6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6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Building Damage Extraction from Post-earthquake Airborne LiDAR Dat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uilding collapse is a significant cause of earthquake-related casualties; therefore, the rapid assessment of buildings damage is important for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rescue. Airborne 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 DAR) can acquire point cloud data in combination with height values, which in turn provide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building damage. However, the most previous approaches have used optical images and LiDAR data, or pre- and post-earthquake LiDAR data, to derive building damag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applied surface normal algorithms to extract the degree of building damage. In this method, the angle between the surface normal and zenith(θ) is used to identify damaged parts of a building, while the ratio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to the mean absolute deviation(σ/δ) of θ is used to obtain the degree of building damage.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85 individual buildings with different roof types(i.e., flat top or pitched roofs) was conducted, and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post-earthquake single LiDAR data are not affected by roof shape. Furthermore, the results confirm that θ is correlated to building damage, and that σ/δ represents an effective index to identify the degree of building damage.  相似文献   
672.
67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疫情数据成为民众关注的重点,涌现出了大量可视化图件,及时地向公众传达着疫情的数量信息和时空分布及变化,帮助大众快速了解疫情当前状况、推断发展趋势。本文从疫情数据可视化表达内容的维度出发,分析不同可视化的表达形式以及其对疫情数据的加工程度,结合示例把可视化分为“1阶”、“2阶”和“多阶”,并分析各自表达的数据类型、表达方式、设计特点和信息传递。同时,针对疫情可视化中的不足,探讨了数据统计中制图单元多级选择、数据分类中的极值处理问题,以及疫情可视化手段中不同颜色的内涵、质底法地图中区域面积和统计单元的影响、符号地图中符号压盖处理、热力图中比例尺的影响、统计图表和标注信息等在疫情可视化中的设计问题,指出疫情可视化设计中的视觉效果误用、设计过于复杂的误区,最后指出疫情信息可视化应具备讲故事的能力、问题针对性的特点,以图面简洁、高效信息传递为根本,为制图者合理设计图表和用户理性阅读疫情地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74.
A two-dimensional flow numerical model of the tidal reaches, which total length is more than 700 km, is established from Datong to the Yangtze River estuary. The tidal levels, velocities, diversion ratios and dynamic axes before and after the separate regulation of each reach and combined regulation of all reaches are obtained.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regulation project of a separate reach basically has no impact on velocity distributions and variations of diversion ratios of upper and lower reaches, the variations of dynamic axes are only within the local scope of the project. The regulation project of a separate reach also has less impact on the water level in the lower adjacent reaches, but will make the water levels in the upper reaches rise.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gulation projects for all reaches, the rise of water level in the upstream reaches will have a cumulative impact.  相似文献   
675.
Atmospheric water vapor is an essential climate variable (ECV) with extensive spatial and temporal variations. Mi- crowave humidity observations from meteorolog...  相似文献   
676.
木吉村铜(钼)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河北省涞源县木吉村铜(钼)矿床目前已探明为一大型斑岩型铜(钼)_矽卡岩型铁铜-热液脉型铅锌银“三位一体”多金属矿床。作者结合最新勘查成果,对该矿床的成矿地质背景、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总结,探讨了该矿床的成因和成矿模式。研究表明,木吉村铜(钼)矿床位于山西断窿与燕山台褶带的过渡地带,乌龙沟_上黄旗深断裂带中。该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为F4断裂,成矿母岩闪长玢岩与古火山构造关系密切。该矿床具有典型的面型蚀变分带及矿化分带。其矿床成因主要为斑岩-矽卡岩型高(中)温热液矿床,以“多位一体”和多阶段成矿为特点。  相似文献   
677.
马星华  陈斌  赖勇  窦金龙  邹滔 《岩石学报》2010,26(5):1397-1410
本文报道了大兴安岭南段敖仑花斑岩铜钼矿床中斑状石英的一些新发现。通过对其结构、成因和内部流体包裹体的研究,反演初始成矿流体性质;结合热液期脉系特征,探讨流体从出溶到成矿的演化过程。斑状石英包括"单颗粒石英"和"多晶石英集合体",以普遍发育含子矿物流体包裹体为特征,为岩浆-热液过渡期的特有产物。流体包裹体研究显示敖仑花矿床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特征,为H2O、CO2和Na-K-Ca-Fe-Cu-Ti等元素组成的络合物体系,在压力≥115MPa、深度≥4.3km条件下可出溶出温度≥492℃、盐度达到47.6%~58.7%NaCleqv的流体。热液期成矿系统压力突然降低导致流体发生沸腾,同时伴随温度骤减是引发大规模成矿的主要机制。根据矿物在脉系中的发育情况和显微测温数据,将辉钼矿的析出温度限定在335℃以上,即代表以辉钼矿沉淀为峰期成矿标志的主成矿温度下限。斑状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研究揭示敖仑花矿床形成到至今抬升高度约≥4.3km,暗示区域最小平均隆升剥蚀速率为32.6m/Ma。斑岩体中斑状石英不仅可以作为流体出溶的标志判断岩体是否具有成矿潜力,指导斑岩型矿床找矿工作,还能够为区域地质演化提供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678.
青藏高原冻土区路面类型对路基温度场影响的非线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采用焓模型, 建立含相变的冻土路基温度场, 综合考虑气温、太阳辐射、风速风向、坡面蒸发等气象因素, 将诸多气象因素归结为第二、三类边界条件的叠加组合, 对不同气温地区的沥青路面及水泥路面路基温度场进行了有限元计算. 结果表明: 路面类型对冻土路基温度场有着重要影响, 水泥路面的采用可有效地降低路面温度, 延缓冻土上限下降速率, 从而可以有效保护基底多年冻土; 从对基底冻土上限影响的角度来看, 路面类型、外部气温与路基高度三者间存在一定的动态等效关系.  相似文献   
679.
纵向裂缝与不均匀变形是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病害的主要类型,成因复杂,久治不愈.综合国内外现有成果,对于路基不均匀变形,根据其成因,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不均匀变形技术与土工合成材料处治路基阳坡变形技术等处治措施.对于路基纵向裂缝,根据其不同分类与不同严重程度,分别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纵向裂缝技术、柔性枕梁处治技术、边坡分层加筋处治技术等处治措施;根据多年冻土地区路基特点与环境条件,从土工合成材料的强度特性、构造特性、耐久性及抗施工损伤性能等方面,提出了土工合成材料选择时的原则.结合青藏公路纵向裂缝处治工程,研究了土工合成材料处治病害施工技术,解决了该地区使用土工合成材料时的工程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680.
青藏公路多年冻土段路基病害分布规律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多年冻土道路多出现路基沉陷变形和路基路面开裂破坏这两类病害.根据青藏公路大量调查资料,对路基病害与多年冻土类型及其稳定程度、工程历史、路基高度、路基边坡坡向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多年冻土稳定性差、工程完工时间长、位于路基阳坡面的沉陷和纵裂均较严重,而低路堤沉陷与高路堤纵裂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