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85篇
  免费   417篇
  国内免费   529篇
测绘学   187篇
大气科学   322篇
地球物理   477篇
地质学   1066篇
海洋学   324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209篇
自然地理   19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13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115篇
  2017年   104篇
  2016年   115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15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7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96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84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104篇
  2001年   107篇
  2000年   49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78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4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961.
A three-dimensional model is presented and used to reproduce the laboratory hydraulic fracturing test performed on a thick-walled hollow cylinder limestone sample. This work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implications of the fluid flow on the behaviour of the micro-structure of the rock sample, including the material strength, its elastic constants and the initialis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fractures. The replication of the laboratory test conditions has been performed based on the coupled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DEM) and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scheme. The numerical result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both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The developed model closely validates the overall behaviour of the laboratory sample, providing a realistic overview of the cracking propagation towards total collapse as well as complying with Lame’s theory for thick-walled cylinders. This research aims to provide some insight into designing an accurate DEM model of a fracturing rock that can be used to predict its geo-mechanical behaviour during Enhanced Oil Recovery applications.  相似文献   
962.
沂水县王家庄子金矿处于沂水汤头断裂带中段东侧,矿体赋存于其次级EW向和近SN向断裂构造中,赋矿围岩为紫苏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矿床成因类型为中低温重熔岩浆热液型金矿。  相似文献   
963.
宣郎地区基底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宣城-郎溪地区的盆地为重点研究区,综合分析区域性重力、磁法资料,通过地面重力测量技术、高精度地面磁测,大地电磁测深等综合地球物理剖面,建立了宣城-郎溪地区基底构造格架,并探讨了其构造演化史。研究结果显示,宣城-郎溪地区基底构造格架主要呈北东向展布,研究区西部被江南深大断裂带所分割,断裂带北侧为北东向的古生界隆起,断裂带南侧为呈北东向展布的深厚断陷盆地,江南断裂带被一系列北西向断裂所切割,研究区南部主要受周王断裂带控制。此外,本次研究还认为,江南断裂带的北侧与北西断裂带的交汇处是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64.
基于无人直升机开展应急测绘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缺乏针对无人直升机航摄系统的测绘质量检查体系及量化指标。本文提出基于Z-5无人直升机及配套航摄系统的测绘质量检查体系,包含数字航空摄影成果检查、空三加密成果检查和数字正射影像成果检查,并明确重要指标的量化数据。通过实际飞行验证,结果表明,Z-5无人直升机航摄系统能够满足应急测绘精度要求,其中4项内容可以进一步提高量化指标阈值,满足更为精准的无人机测绘要求。  相似文献   
965.
郭金权  李国元  裴亮  么嘉棋  聂胜 《遥感学报》2022,26(8):1674-1684
激光测高仪回波波形饱和现象客观存在,为增加可用激光点数目、提高饱和波形测高精度,本文提出了一种波形饱和识别与测高误差改正方法,首先,利用回波波形峰度系数对饱和波形进行识别,然后,针对饱和现象对波形高斯拟合的影响,计算高斯拟合波形与原始波形相交区域的形心位置,以形心位置差异确定因波形饱和导致的测高误差并改正。最后,采用ICESat/GLAS(Ice,Cloud and land Elevation Satellite/Geo-science Laser Altimeter System)在青海湖、纳木错、色林错采集的波形数据进行实验。结果表明,经本文算法改正后数据误差均值为0.03 m,大型湖泊区域可实现约0.05 m的测高精度,结合峰度的饱和识别方法可以对波形进行有效筛选,可发现GLAS遗漏的饱和波形,饱和改正算法可以有效改正波形饱和引起的测高误差,改正后精度明显优于GLAS提供的饱和改正结果,相关结论对高分七号卫星激光波形处理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66.
为探究缢蛏糖原磷酸化酶基因(Sc-GPH)与糖原含量的关系,本研究克隆获得Sc-GPH cDNA全长,检测其在不同组织、不同月份的表达模式,并在Sc-GPH基因编码区筛选与糖原含量关联的SNP位点.结果表明,Sc-GPH cDNA全长为3963 bp,开放阅读框为2541 bp,编码846个氨基酸;氨基酸序列多重比对和系统发育树显示,缢蛏与欧洲大扇贝、虾夷扇贝、长牡蛎等贝类亲缘关系较近,而与哺乳类、甲壳类、昆虫类亲缘关系较远.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Sc-GPH在8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在外套膜和足中表达量最高(p<0.01),推测与其糖原存储能力有关;不同月份的缢蛏外套膜和足中,Sc-GPH在8月表达量最高,而此时糖原含量较低,说明Sc-GPH的表达可能受缢蛏生殖周期的影响.以缢蛏"甬乐1号"群体为实验材料,在Sc-GPH基因编码区筛选到4个与糖原含量相关SNP位点,其中c.930T>C位点在台州野生群体中得到进一步验证,该位点为高糖原缢蛏分子标记辅助选育提供了候选标记.  相似文献   
967.
本研究基于1956—2018年31个气象站月值降水数据,采用M-K检验、Pettitt检验、Morlet小波分析、ARIMA模型等方法,分析青海省黄河流域近63年包括趋势、突变、周期在内的降水量特性以及验证未来5年降水趋势预测变化的合理性。结果表明:(1)近63年青海省黄河流域降水具有集中程度高、年内分配不均、丰枯季明显的特点;不同年代的月均降水量均集中在4—10月,且未来月均降水量有上升的变化趋势。(2)年降水量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长率为(9.07 mm/10 a),春季和冬季降水增长趋势显著,夏季和秋季降水无显著的增长趋势,2004年为该流域大的降水转折年。(3)年降水时间序列存在23~32 a,15~20 a,9~13 a以及4~6 a的周期变化规律,四级降水主周期分别对应30、15、11和6 a时间尺度。(4)ARIMA(2,1,4)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1956—2018年降水序列并对2019—2023年降水数据合理预测;线性回归及M-K检验分析结果显示1956—2023年降水序列呈显著增长趋势,增长率为(9.22 mm/10 a),与趋势预测结果相一致;ARIMA(2,1,4)模型可以对青海省黄河流域进行短期年降水量预测,为当地水资源合理规划和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8.
钢渣是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是一种放错的资源。钢渣投放在水体中可显著提升水体pH值,并能吸收大量的CO2。为了解钢渣投放在海洋中可能引起的pH变化及其无机固碳能力,本研究考察了不同粒径、钢渣含量、初始pH及是否扰动等条件下钢渣/海水的pH变化特征和固碳能力。结果表明,不同条件下的钢渣/海水体系,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浸出液pH初期都快速升高,后期趋于平缓,且钢渣粒径越小、投入钢渣含量越多及外加振荡作用,都可使浸出液pH提升;同时,浸出液能维持的pH水平对钢渣/海水体系固碳效率影响较大,而钢渣粒径的大小是钢渣固碳能力的最直接影响因素。本工作结果还表明,在实海环境中投放一定量的钢渣有助于预防局部水体酸化,并起到固碳减排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9.
随着城市间网络联系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对团队依赖性的日益增强,城市的知识生产也将越来越多的受到网络外部效应的影响。基于航空客运直飞航班数据构建城市网络,利用专利申请量测度城市的知识生产规模,研究了航空网络嵌入对中国城市知识生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发现:航空网络的知识管道效应已经成为影响城市知识生产的重要因素,拥有更高网络地位、能够利用更多网络资源的城市具有更高的知识生产效率;航空网络嵌入的知识产出效应呈现递减的边际影响,知识产出水平越高的城市从网络链接中得到的收益越小;知识来源较多、创新较为活跃的经济部门将从网络联系中获得更高的收益,而技术问题可分解性较强、技术处于成熟阶段的部门受益较少;由于知识产出规模、主导产业特征的差异,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创新活动从航空网络嵌入中获得的收益明显小于中西部地区城市。  相似文献   
970.
利用2019年冬季吐鲁番和2020年冬季若羌共14次完整机载探测气溶胶资料,结合宏观天气资料及大气污染数据,研究飞机爬升或降落阶段两地上空气溶胶粒子数浓度、粒子平均粒径的垂直变化规律,分析不同高度的粒子谱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 两地冬季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及粒子直径存在明显差异。在无明显天气过程下,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值(5354·cm-3)明显高于吐鲁番(3948·cm-3);粒子平均粒径来看,均值差异不大,但吐鲁番出现大直径粒子(0.16 μ m)数量高于若羌(0.13 μ m)。2019年12月15日大风后最为明显,粒子直径最大值达到0.21 μ m,这与沙尘气溶胶多有关联。从垂直变化情况来看,两地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均随高度增加而升高,若羌各层普遍高于吐鲁番,但吐鲁番近地面粒子直径随高度增加有明显下降,若羌整层变化很小。(2) 吐鲁番、若羌气溶胶粒子数浓度和粒子平均粒径受大风、降水等天气过程以及逆温层的影响十分明显。两地高层均主要为输入型气溶胶,低层差异主要是由于吐鲁番地区人为源气溶胶粒子的排放导致的大气环境污染。(3) 吐鲁番、若羌两地粒子谱分布在0.10~3.00 μ m范围内变化趋势大体一致,主要以小粒径为主,谱分布受天气过程影响变化较为明显。(4) 从三模态粒径相似度对比可以得出,无论是吐鲁番还是若羌,在第一模态中数谱分布差异不大,若羌平均相似度为50.330%,略高于吐鲁番46.770%。有明显天气过程时,吐鲁番气溶胶数谱在二、三模态相似度(小于0.020%)急剧下降,而若羌第二模态相似度仍满足置信度95%,但第三模态中变化凸显,相似度不足0.02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