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59篇
  免费   418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108篇
大气科学   351篇
地球物理   488篇
地质学   1164篇
海洋学   159篇
天文学   209篇
综合类   225篇
自然地理   21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4篇
  2022年   101篇
  2021年   12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2篇
  2015年   104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40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04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110篇
  2008年   86篇
  2007年   99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81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2篇
  195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差异活动特征及成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因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演化异常复杂,严重制约了对该地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本文通过对地震资料精细构造解释,并结合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背景及最新的钻井、露头等资料,阐明了巴楚隆起断裂活动具有明显的分期差异性和分区、分带、分段及分层差异性。巴楚隆起断裂构造主要经历了4期差异活动,即加里东早期发育张扭性断裂、海西晚期断裂挤压反转、喜马拉雅山中期断裂强烈压扭逆冲与分区差异变形、喜马拉雅山晚期西南缘断裂带分段分层差异改造与叠加。断裂演化主要受控于加里东早期、海西晚期和喜马拉雅山中-晚期构造运动及对应时期塔里木古陆周缘洋盆开合与造山作用,喜马拉雅山中期是巴楚隆起断裂活动关键期,因受西昆仑和西南天山强烈挤压,隆起西段发生“屈服型”冲断隆升与走滑旋转,东段相应发生“受限型”弧形逆冲与向南掀斜,喜马拉雅山晚期断裂主要活动表现在隆起西北缘和西南缘,特别在西南缘断裂带发生了强烈的分段、分层差异叠加改造,其成因与西昆仑强烈隆升和向北挤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82.
根据露头、 岩心、 薄片、 古地磁、 成像测井、 岩石力学实验等资料;对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形成期次进行分析。东濮凹陷三叠系砂岩储层主要发育北北东、 北东和近东西向3组高角度构造裂缝;裂缝走向近于平行或垂直主断层;倾向为北西和南东。二马营组裂缝较为发育;和尚沟组和刘家沟组裂缝相对不发育。储层裂缝为3期;分别为燕山早期的北西向扩张裂缝和北北西、 北西西向剪切裂缝;燕山晚期形成北东向拉张裂缝;喜马拉雅期形成北北东、 北东向拉张裂缝、 北北东向剪切裂缝和东西向扩张裂缝。古、 今构造应力场和岩石力学性质的各向异性分析表明;现今构造应力场最大水平主应力和岩石抗压强度的各向异性均影响燕山早期北西向裂缝的张开度及有效性。储层裂缝表现为两期;分别为燕山晚期的北东向拉张裂缝、 喜马拉雅期的北北东、 北东向拉张裂缝;北北东向剪切裂缝和东西向扩张裂缝。研究结果阐明了东濮凹陷北部三叠系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983.
为筛选对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有潜在益生效果的菌株,本研究从健康虹鳟幼鱼肠道中分离到1株潜在益生菌株RT-BS07,采用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特征分析对该菌株进行了鉴定,并评价了该菌株的抑菌性、耐受性、黏附性和安全性。形态学观察显示,菌株RT-BS07为革兰氏阳性杆菌,有圆形或椭圆形芽孢。16S rRNA比对结果显示,该菌株与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NCBI3610株的同源性为99.86%。结合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和形态学观察结果,确定菌株RT-BS07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RT-BS07具备产蛋白酶和纤维素酶能力,其酶活力分别为(0.039±0.002)和(0.393±0.002)U/mg;该菌株可有效抑制温和气单胞菌(Aeromonas sobria)、杀鲑气单胞菌(A.salmonicida)和鲁氏耶尔森氏菌(Yersinia ruckeri)等致病菌。菌株RT-BS07在pH为2~10 LB液体培养基中均可存活;在盐度为2%~8%条件下存活率为5.70%~93.28%,其存活率随盐度升高而降低。体外黏附试验结果表明,菌株RT-BS07可大量黏附在虹鳟前肠黏膜,不破坏肠道组织完整性,对左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链霉素等18种抗菌药物敏感。本研究分离筛选得到的枯草芽孢杆菌RT-BS07株具有产消化酶性能,其抗逆性能强,对虹鳟无毒害作用,可作为虹鳟健康养殖及益生菌制剂研发源益生菌候选株。  相似文献   
984.
随着西方地理学的情感转向,以人为本的“情地关系”研究逐渐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高度关注。基于文献计量法与可视化对1992—2020年主题为“情感地理”的265篇外文文献与248篇中文文献进行全面梳理、归纳,凝练出情感地理的研究热点、内涵和意义。结果发现,国内外情感地理经过近30年的研究,主题与内容不断拓展:国外侧重教育、政治、社会性别、儿童的情感地理成为研究热点,国内则侧重旅游和居民的地方感研究;研究内涵方面,国外学者不同学术领域专家对情感地理有不同的诠释,教育地理学家侧重教学互动关系,人类地理学家注重情感空间特征,文化地理学者强调情感与文化的联系。国内大多数学者则认为情感地理是揭示人、情感与地方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着力研究不同地理空间的自然和人文特征对情感的影响;情感地理突出情感的时间性、空间性和社会性研究,关注人地关系“情地关系”、人际关系“情感传递”,将有温度的情感融入空间或区域,赋予地方新的使命。情感是社会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其在教育、政治、社会性别、儿童、旅游和居民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85.
Wang  Haijun  Wu  Yue  Deng  Yu  Xu  Shan 《地理学报(英文版)》2022,32(3):499-516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 Since the launch of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has accelerated significantly.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相似文献   
986.
2007—2010年北京自动站浓雾特征分析与临近预报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长菊  丁德平  韩超  甘璐 《气象科技》2013,41(1):108-113
为探索北京地区浓雾天气特征和临近预报方法,分析了北京2007-2010年18个道面自动站能见度1000 m以下的天气资料.结果表明:①浓雾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05:00-09:00是高发时段,12:00-18:00是低发时段.全年浓雾主要集中在9-12月,6、7月最少.②空间分布上,呈现“东南多,城区少”的特征,统计80%以上的浓雾都发生在大兴和通州.③浓雾变化具有突发性和象鼻形先期振荡的特征.④浓雾能见度变化与气象要素变化关系密切.偏南风和偏东风最有利于浓雾生成发展,西北风最有利于浓雾的消散.风速减小,气温下降,湿度增大,能见度降低,浓雾生成和发展;风速增大,气温升高,湿度减小,能见度上升,浓雾减弱消散,但湿度的减小滞后于能见度的上升.浓雾维持阶段,要素变化都很小.  相似文献   
987.
采用WRF中尺度模式,对2014年6月21—22日发生在江西省的一次连续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对模式输出的物理量进行了诊断分析,并开展了江西省东北部复杂地形的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1)此次暴雨天气过程是建立在低空切变线和低空急流等系统基础上的一次降水。低空急流向暴雨区输送水汽和不稳定能量,低空切变线上中尺度系统活跃,造成强烈的上升运动,θse的垂直分布结构有利于中低层气旋的发展,不稳定能量的释放是暴雨发生和维持的机制之一。2)地形对这次暴雨的强度有很大影响。武夷山脉阻挡了切变线的南压。当武夷山脉存在时,山脉北侧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迎风坡(以辐合为主),山脉以南在西南风环境中为背风坡(以辐散为主)。移除武夷山脉后,其北侧和东北侧辐合减弱,南侧辐散减弱。武夷山主峰附近(117.6°E)的经向环流也表明,山脉移除后,主峰北侧(浙赣铁路沿线附近)的上升运动减弱,最终致使该地区降水减弱。  相似文献   
988.
一次西南涡持续暴雨的GPS大气水汽总量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成都地区地基GPS遥感的大气水汽总量资料 (GPS-PWV)、NCEP再分析资料、自动站降水量资料和探空站比湿资料,对2010年7月15—18日发生在四川盆地东北部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水汽变化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重点探究这次大暴雨的影响系统 (西南涡) 发生、发展前后GPS-PWV的演变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水发生时,GPS-PWV通常在短时间内有急剧的上升,并在西南涡形成前达到最大值;西南涡完全形成时,GPS-PWV急升结束;西南涡东移,GPS-PWV继续下降到最低,降水趋于结束。与水汽通量散度相比较,水汽散度垂直通量能更好地描述暴雨过程中的强上升、辐合辐散运动以及水汽输送情况,它与GPS-PWV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因此,GPS-PWV的急升与陡降对大暴雨的形成与减弱有一定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989.
我国气象服务理论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服务是气象事业的立业之本,气象事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主要是通过气象服务来体现的。文中从气象服务的概念、气象服务的定位、气象服务的属性、气象服务的分类、气象服务运行模式、气象服务效益及其评估等6个方面,对近20年来我国气象服务相关理论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总体来说,我国气象服务理论研究还不够深入,学科体系尚未建立,需进一步开展并完善。  相似文献   
990.
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各级政府纷纷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和政策。以江西气候变化和影响事实为基础,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江西省应对气候变化所采取的政策,包括农业政策、林业政策、水资源管理政策及防灾减灾政策等,得出了政府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政策的制定者的结论,认为政府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