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288篇
海洋学   1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8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4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significant climate warming since the 1980s,the glaciers in China's monsoonal temperate glacier region respond to the warming intensely.Based on the glaciohy-drological observations at some typical glaciers from Mts.Yulong(玉龙) and Gongga(贡嘎) of Heng-duan(横断) Mountains Range in the southeastern Tibetan plateau,the glaciohydrological changes in the temperate glacier region since the 1980s were investigated.First,the glacier terminus exhibited an accelerating retreat.Second,as the glaci...  相似文献   
82.
塔里木盆地流体与油气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以塔里木盆地为例,通过流体势分析,油田水化学分析,包裹体测温和原油中含氮化合物的丰度及比值研究,确定塔中地区晚海西期油气主要来自东北和西北两个方向,在中段形成塔中4油藏,并通过流体运移方向分析,认为塔中4油藏在喜马拉雅期受淡水冲洗破坏,使油所储量大大减少,轮南地区的油气主要来自南部的满加尔凹陷和两侧的哈拉哈塘凹陷和草湖凹陷,其中草湖凹陷两次供油气,而其他两个凹陷三次供油气,流体运移方向的研究有助于认识油气的分布规律,对确定勘探的有利区带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在系统观察岩心的基础上,从单井相分析入手,结合地震相和测井相模式,以及大量岩矿、粒度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巴音都兰凹陷下白垩统巴彦花群的物源方向、沉积体系、构造岩相带及含油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区内具有东、西两大物源区、五大水系控制着十一个砂体的平面展布,最终,划分了扇三角洲等五种沉积体系,总结出具平台型陡坡扇三角洲等六种构造岩相带,并着重对有别于典型单断箕状凹陷的三种构造岩相带的含油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84.
This paper studies a large number of Cretaceous-Eogene ostracod fossils in the Meso-Cenozoic Nanyang, Zhoukou, Rendian, Luoyang, Lingbao, Tantou and Kaifeng basins of Henan. Eight ostracod assemblages have been recognized.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geological ages as well as their features and evolutional trends. Besides, it also deals with the palaeoclimate under which the various assemblages lived and the significance in petroleum exploration.  相似文献   
85.
烃源岩非均质性的控制因素研究--以东营凹陷为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生储组合。通过对沙河街组烃源岩的研究,发现厚度大、分布广的沙四段和沙三段烃源岩在有机质组成和岩性等方面存在多种尺度的非均质性。从宏观到微观系统分析烃源岩的非均质性后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的非均质性明显受其体系域、沉积相带、有机质保存务件和古生产力等多种因素控制。其中,不同的体系域和沉积相带控制了烃源岩的岩性和岩相组合及生、排烃能力,高的古生产力是有机质富集的前提,缺氧还原环境使有机质能够保存的决定因素,同时,局部环境下发育的火山活动,对优质烃源岩的形成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6.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湖相烃源岩的组合特征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古近系沙河街组是东营凹陷最重要的成藏组合。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系统采集该组 6 0 0余块烃源岩样品和 30个油田 186个原油样品 ,分别进行了多项有机地球化学测试。结合其沉积序列和地球化学分析结果 ,将沙河街组烃源岩划分为咸水湖相 (沙四段上部 )、半咸水深湖相 (沙三段下部 )和淡水湖相 -三角洲 (沙三段中部 )三种成因类型 ,它们分别对应欠充填、平衡充填和过充填的湖泊类型 ,代表了陆相断陷盆地烃源岩三种最基本的成因模式 ;并发现沙河街组烃源岩存在强烈的非均质性 ,尤其在平衡充填过程中表现更为突出 ,这种非均质性与湖平面的升降变化密切相关 ,据此提出了波动湖相沉积。通过深入的油 -源对比工作 ,确立了咸水湖相和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为东营凹陷的主力源岩。还探讨了有机质的赋存状态和油气运移方式 ,指出咸水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侧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分布在盆地的边缘 ;半咸水深湖相烃源岩形成的油气以垂向运移为主 ,形成的油气藏主要分布在盆地的中心 ,油藏类型主要为隐蔽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87.
笔者从160口单井剖面、15条联井剖面及5个层位平面渐次展开了准噶尔西北缘前陆冲断带二叠纪逆冲断裂活动的沉积响应研究。各种成因扇体(冲积扇、水下扇、扇三角洲)在佳木河组和上乌尔禾组地层中最为发育,其沉积分布严格受不同时期活动的同生断裂控制。由早二叠世佳木河期至晚二叠世上乌尔禾期,扇体在克拉玛依-夏子街地区叠置程度较好,由盆缘向盆内迁移、推进明显;在车排子中拐地区叠置程度相对较差,局部略呈向盆缘老山收缩、后退趋势,表明红山嘴车排子断裂带与克拉玛依-百口泉断阶带、乌尔禾-夏子街断褶带逆冲活动的强度及地域迁移性有明显差异。二叠纪总体为一由弱到强的前展式推覆冲断及渐进式扇体迁移模式,即随同生控扇断裂由老山向盆缘的前展式推覆活动,相应地,各构造带扇体逐渐由盆缘向盆地方向发育、推进,扇体面积不断扩大,显示出明显的渐进式迁移的沉积响应,两者形成良好的耦合性。进而引入“活动性指数”的概念与方法,对前陆冲断带同生断裂的冲断活动强度进行了定量化统计分析,据二叠纪冲断推覆事件的地层、沉积标识,识别出3个逆冲推覆幕、7个逆冲推覆事件,划分出P1j-P1f、P2x—P2w、P3w三套构造层序,并指出在P1f、P2x及P2 3w各时期,由红山嘴-车排子→克拉玛依-百口泉→乌尔禾-夏子街构造带,同生断裂活动性趋于增强;在乌尔禾-夏子街断褶带,由早二叠世佳木河期到中、晚二叠世乌尔禾期,冲断推覆强度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88.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腕足动物群落及其古环境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太原西山七里沟晚古生代剖面含有丰富的腕足动物化石,共可识别出13个底栖生物群落。个体生态、行为习性、群落结构和岩性、岩相组合特征的研究表明,这些群落的生态位介于BA1-BA3之间。控制腕足动物群落分布和相互取代的最主要因素是相对海平面变化。由于海平面升、降变化的速度、幅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群落之间的这种相互更替既有突变的,也有渐变的,既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旋回之间,也可以发生在同一个海水进、退旋回内。根据这些底栖生物群落生态位所显示的水深变化和剖面相序结构,该剖面本溪期至山西期共经历了11次海水进、退旋回,其中以庙沟期海侵规模最大,最大估水深10-20m,毛儿沟下灰岩与庙沟灰岩均为这一旋回的产物。  相似文献   
89.
关于中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不足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为了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对矿产资源日益增长的需求,实施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刻不容缓,这也是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经济发展提出的必然要求。中国的全球矿产资源战略必须站在国家利益的高度,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明确目标,突出重点,制定灵活的政策和有效的保障措施,积极稳妥地组织实施。唯其如此,才能有效地推动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0.
研究区早石炭世经历了中天山古陆北缘被动陆缘向活动陆缘沟弧盆体系演化的全过程。阿齐山-雅满苏岛弧带于维宪期发育在广宽陆棚海之上。岛弧为大型背形结构,雅满苏断裂带为火山喷发的主要通道,弧前盆地生成于弧沟间隙部位。晚石炭世早期,弧后区发生扩张作用而塌陷形成向形的边缘盆地。晚石炭世末,北侧康古尔洋区以弧弧对接方式关闭,弧区伴有深成花岗岩浆侵位。早二叠世早期进入松弛阶段,在弧间及弧后南缘产生上叠断陷盆地。晚二叠世右旋走滑变动席卷全区,最后大型造山带与地块之间发生块体右旋滑移错位,由此奠定了现今的盆山构造格局初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