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1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148篇
地质学   108篇
海洋学   42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20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22.
导纳函数的中国南海海底地形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面积海域依然存在海深测量数据空白的问题,该文选取中国南海4°×4°(12~16°N,115~119°E)海域范围为研究区域,通过频率域上的相关性分析,得到重力异常在30~130km波长范围与研究海域海底地形的相关程度较高。以ETOPO1海深模型作为先验模型,应用导纳函数实现了在无船测数据情况下对海深的反演,最终得到1′×1′的海深模型。将反演结果与检核点进行比较发现,模型1在2 500m以上海域相对误差较小,反演精度较高;2 500m以下海域相对误差变化大,反演精度较低。无船测数据环境下,适当加入一定数量船测海深值作为控制点得到的海深模型2,相较于未加控制点的模型1,在1 000m以下水深处的标准差明显优于模型1,与检核点的差值精度最大提高了45%左右。  相似文献   
23.
24.
用地震活动性参数(地震频度N,地震能量E和地震b值)的二维空间等值线计算机扫描技术,系统地追踪了1983年菏泽5.9级地震前后三项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空间动态演化情况。结果表明,菏泽5.9级地震前1-4年,河北平原断陷南部地区特别是其东界聊考断裂带地震活动异常增强,地震频度增高,地震能量释放加速而地震b值降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长度约200余公里,未来主震发生于地震活动增强区的边缘;震后约一年左右震中周  相似文献   
25.
本文应用CT对42例脑血管病急性期病人进行检查,结果表明:CT在脑血管病急性期定性诊断中具有首选价值.尤其对出血性脑血管病最为实用,对超早期缺血性脑血管病虽然不如MRI敏感,但应用CT动感观察可以弥补这方面的不足,这对无设备的单位更为重要,DSA对脑动脉瘤、脑动静脉畸型、脑血管狭窄的诊断较特异。  相似文献   
26.
27.
本文论述了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对中国地震大趋势所产生的可能影响。作者认为,这次地震应属于中国大陆板内地震,它可能标志着中国大陆及边邻地区7级以上地震从本世纪以来第五活动期(起始于1988年)的相对平静时段转入活跃时段并可能步入高潮。它打破了近十年来中国大陆7级地震只分布于青藏块体的格局,但并不意味着本期主体活动区(青藏块体及边邻)的改变;同时,这次地震标志着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的地震活跃幕;台湾地区7级地震活动也将增强。  相似文献   
28.
由深源远震体波记录反演华北北部地壳上地幔速度结构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重点研究的地区为河北省北部包括京津地区,以及山西、内蒙的部分地区,在此区选取了29个台站;在向东延伸的背景区,选取了6个台站。利用这些台站的深源远震体波记录资料,通过选取介质结构模型,计算理论地震图,与观测图进行拟合,以确定地震台下介质结构的可接受模型。在拟合时,对每个地震台站都选择若干次深源远震的体波记录作为观测图。对每个地震台站一般都算出60个不同模型的理论图。实际上做出的结果比地壳深,为大约80km(即大致相当于岩石层或称岩石圈)厚度内的地壳上地幔介质结构,它们大都由10层左右的介质组成。通过波形拟合共给出了上述35个台站下的壳幔介质分层结构。并由此给出了Moho面的轮廓。  相似文献   
29.
地震能量空间分布局域标度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蒋海昆  王忠民 《地震研究》1995,18(4):357-364
本文利用计算机数值模拟数据及大同地区三次中强地震前后的地震记录资料,在空间能量分布“漫化”的基础上,通过多重分形方法着重对能量空间分布的局域标度性质及可能的震兆信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能量分布普遍地表现出多标度分形特性,但相同q值Dq的时间变化或Dq ̄q谱形态变化不明显。中强地震前标度指数谱f(α) ̄α曲线由两端大体对称或右端略低变为左端明显下降,同时α及f(α)数值分布范围扩展、顶点右移。计算机模  相似文献   
30.
任邱油田注水地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任邱地区历史上地震少而弱。1976年12月油田开始注水,注水前无微震记录,注水后三个月即有地震发生,随注水量增加,地震活动增强,地震活动特点是:注水量二阶差分Δ~2y_i(正值)较高后一至三个月有地震发生;Δ~2y_i大小与地震强度相关;震中分布受注水井位置控制;地震序例b位为0.65;单台初动符号及振幅比比较一致。初步研究认为:本区岩石为多孔隙岩石,断裂较多,注水使孔隙压力增大,降低了断层面上的摩擦阻力,积累的应力便以地震形式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