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38篇
  免费   1395篇
  国内免费   1824篇
测绘学   577篇
大气科学   1374篇
地球物理   1580篇
地质学   3710篇
海洋学   1053篇
天文学   262篇
综合类   695篇
自然地理   1106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353篇
  2021年   394篇
  2020年   343篇
  2019年   388篇
  2018年   411篇
  2017年   374篇
  2016年   441篇
  2015年   393篇
  2014年   460篇
  2013年   458篇
  2012年   454篇
  2011年   490篇
  2010年   504篇
  2009年   483篇
  2008年   458篇
  2007年   410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24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222篇
  2001年   204篇
  2000年   206篇
  1999年   269篇
  1998年   203篇
  1997年   220篇
  1996年   165篇
  1995年   164篇
  1994年   116篇
  1993年   132篇
  1992年   106篇
  1991年   76篇
  1990年   40篇
  1989年   51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4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根据工区内现有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应用以多级次基准面旋回为参照面的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理论与研究方法,对松辽盆地南部海坨子—大布苏地区的泉四段—姚家组地层进行了详细的层序地层研究,共识别出5个长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三级层序),9个中期基准面旋回(相当于四级层序),建立了研究区的层序划分方案,在连井剖面的层序地层对比基础上,建立了该区的地层格架,并对层序构成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储集层在层序格架内的分布规律,揭示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分流河道形成于基准面上升期,三角洲前缘相的河口坝、远砂坝和席状砂沉积形成于基准面下降期,指出浊积砂体和三角洲前缘相的远砂坝、席状砂沉积是研究区形成岩性油气藏的有利储集体。  相似文献   
32.
通过对延边地区东部五道沟岩群黑云阳起石片岩的单颗粒锆石SHRIMP U-Pb年龄测定.获得21个单点年龄,其中包括7组谐和年龄和1组不谐和年龄.谐和年龄分别为1347.8 Ma、844.8 Ma、340.2~313.7 Ma(平均值为323±23 Ma,N=4,MSWD=0.23,置信度=0.88)、292.9~288.3 Ma(平均值=291±25 Ma,N=3,MSWD=0.031.置信度=0.86)、279.2~266.2 Ma(平均值为279±28 Ma,N=4,MSWD=0.031,置信度=0.86)、127.4~124.2 Ma(206Pb/208U年龄平均值为126.5±3.7 Ma,N=5,MSWD=0.12;置信度=O.97)、116.1~106.3 Ma(平均值为115±39 Ma,N=2,MSWD=1.2置信度=0.27),不谐和年龄的下交点年龄为(451±120)Ma、上交点年龄为(1811±400)Ma(MSWD=7.2);这一结果表明:阳起石片岩的原岩主要是来自中元古代、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的碎屑物,指示五道沟群的沉积成岩作用发生在石炭世(323±23 Ma),变质作用发生在晚二叠世(291±25 Ma),之后在279.2~266.2 Ma、126.5~106.3 Ma先后受两次岩浆用和蚀变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33.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沉积迁移与构造转换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川西前陆盆地中—新生代各构造层的残余厚度展布和沉积特征分析发现,四川克拉通周缘的前陆盆地在晚三叠世时期发育于龙门山山前,明显属于龙门山褶皱逆冲构造载荷所形成的前渊凹陷;侏罗纪早期的沉积地层呈面状分布,没有表现出显著的挠曲沉降,指示了一个构造相对平静的阶段;中侏罗世早期前渊凹陷迁移至龙门山北段和米仓山山前,前渊沉积从晚三叠世的北东向转换为近东西向,广泛的湖泊相沉积预示了前陆盆地的欠充填状态;中侏罗世中晚期,川西盆地沉降中心又迁移到大巴山山前,相应的挠曲变形又从近东西向转化为北西向,构成了大巴山的前渊凹陷;晚侏罗世—早白垩世时期,沉降中心再次回到米仓山山前,巨厚的前渊凹陷沉积指示了米仓山冲断带的主要活动时期;白垩纪末—古近纪的前渊凹陷则跃迁至雅安—名山地区。川西前陆盆地的同造山沉降中心以四川盆地中心为核心在西部和北部呈弧形迁移,沉积序列不断更替和叠加。中生界各构造层底界构造图显示现今的构造低部位位于川西北地区和川西南地区,在川西北地区均有东西走向的等值线分布,而川西南地区等值线走向则为北东-南西向。因此分析认为,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的构造变形可能控制了川西盆地现今的地层变形,形成了川西北地区的南北向构造挤压结构,而晚期的新生代构造变形则主要体现在川西盆地的西南部,形成北东-南西向的地层展布特征。  相似文献   
34.
以膨胀性的粘土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粘土浆体的流变性实验和填砂管渗流实验,并使用一种新研制的微流量测量工具,研究了低渗岩心在较低流速下的渗流特性;利用微尺度流动理论,Einstein粘度定律等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引起低渗透油藏低速非线性渗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结论认为,粘土的膨胀性以及其水化后形成浆体的流变性是引起低速非线性渗流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5.
本文继续报道我国西沙群岛产的十种红藻,其中梨形葡萄藻[Botryocladia pyriformis (Boergesen) Kylin],聚集腔节藻(Coelarthrum coactum Okam. et Segawa),渐狭下舌藻(Hypoglossum attenuatum Gardner),棍棒内管藻[Endosiphonia clavigera (Wolny) Falkenberg],匍甸软骨藻(Chondria repens Boergesen)和扩展软骨藻(Chondria expansa Okam.)等六种为我国新记录;西沙软骨藻(Chondria xishaensis sp. nov.)为一新种;矮孔果藻和梨形葡萄藻的四分孢子囊均为首次记述。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海南省南保港附近海面SIR-C/X-SAR全极化数据的定量研究,对比研究了该海面不同风区海面的全极化信息特征,定量分析了海面散射的极化信息和极化状态的空间结构情况:用散射矩阵的迹解释了不同海区的散射强度对应关系:对比海面散射极化响应可以确定不同成长类型的粗糙海面类型;用极化响应图的对称特点界定“长尺度”和“短尺度”海面;建立全极化海面散射模型。讨论了海面电磁散射的贡献与雷达系统参数之间的定量  相似文献   
37.
对虾养殖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的数值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5个对虾养殖围隔生态系有机质含量及其不同测定方法所得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有机质总量波动在7.56 ̄19.76mg.L^-1(TCO)或4.76 ̄6.25mg.L^-1(COD),平均为13.05±2.85mg.L^-1(TOC)或5.52±0.40mg.L^-1(COD)。总有机质中,溶解有机质所占比例为76%(DOC/TOC)或82%(DCOD/COD);溶解有机质与颗粒有机质的比例  相似文献   
38.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海南部现代沉积属陆源碎屑沉积,长石含量平均45.3%,石英25.9%,可分为六个沉积区,其沉积物类型、矿物组成、沉积速率和风化程度等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39.
报道用室内实验方法对鲢鱼摄食强度和摄食节律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影响它们的因子。提出鲢鱼在不同水温、不同花粉密度及不同鱼规格下的摄食量的统计分析。指出:食粒密度和水温与摄食量正相关,而鱼规格与摄食量负相关;食粒密度对摄食量影响最大(P<0.01),其次为水温;水温和食粒密度在影响摄食量的过程中可能有一定的交互作用。鲢鱼摄食强度在室内条件下也具明显的昼夜节律。在食粒规格较小、密度较低且溶氧充足条件下,鲢鱼夜晚非但不停食且出现摄食率次高峰。在本实验条件下,鲢鱼的日摄食节律与水温和光照无关,可能受饵料可得性和自身的生物钟节律等制约。  相似文献   
40.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2002,19(2):23-30
本文利用195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50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并对比分析了同期的副热带高压等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