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4篇
  免费   465篇
  国内免费   671篇
测绘学   193篇
大气科学   560篇
地球物理   655篇
地质学   1603篇
海洋学   333篇
天文学   162篇
综合类   295篇
自然地理   259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26篇
  2020年   95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16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165篇
  2013年   138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64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52篇
  2007年   165篇
  2006年   11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9篇
  2001年   114篇
  2000年   115篇
  1999年   154篇
  1998年   90篇
  1997年   109篇
  1996年   108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71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36篇
  1990年   42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23篇
  1987年   19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当人们使用长波长的地震层析数据利用地震波速和密度的实验关系外推而直接计算地球大地水准面异常时惊奇地发现,计算大地水准面异常和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无论在异常型态或者异常幅度上均相差甚远。因而不能将地幔看做“刚性”地幔,而真实的地幔应当是一“动力”的地幔,它的内部,甚至被看做固体地幔内部也存在物质流动,否则无法解释上述两种水准面的差异。地幔,特别是下地幔远比人们设想的要活跃得多。地幔内部存在一个复杂的热动力系统。全球规模的大尺度对流、上地幔范围的二级对流、层状对流、核-幔边界上部D″层内很小尺度对流以及地幔热柱形式的对流可能同时存在于地幔之中,它们相互独立又相互影响,而形成多层次、多形态的运动格局。为了进一步完善、丰富人类对其赖以生存的地球的认识,除了需要建立更为合理的非线性的地幔热动力学模型之外,更加精细的、更加精确的大地测量、地球物理和地球动力学观测资料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992.
A two and a half layer oceanic model of wind-driven, thermodynamical general circulation is appliedto study the interannual oscillation of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Themodel consists of two active layers: the upper mixed layer (UML) and the seasonal thermocline, with themotionless abyss beneath them.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which include momentum, continuity and sea.temperature for each active layer, can describe the physics of Boussinseq approximation, reduced gravityand equatorial β-plane. The formulas for the heat flux at the surface and at the interface between twoactive layers are designed on the Haney scheme. The entrainment and detrainment at the bottom of theUML induces vertical transport of mass,momentum and heat, and couples of dynamic andthermodynamic effect.Using leap-frog integrating scheme and the Arakawa-C grid the model is forced bya time-dependent wind anomaly stress pattern obtained from category analysis of COADS. The numerical results indicate that t  相似文献   
993.
通过对宝成线190工点病害历程的定性、定量分析,表明环境因素变化对斜坡稳定性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本文具体地分析了病害的成因.  相似文献   
994.
本文討論了一套配合現成示波器进行地震波模型試驗用的电子线路。綫路的前置放大器的通頻带为2-700千周,增益为60分貝,輸入端短路噪声电压为2.5微伏.高压脉冲发生器产生一个寬度为2-33微秒的幅度为500伏的矩形电脉冲。时标电路产生2,10,50微秒三組吋标,基本吋标(2微秒)可由稳定的石英振蕩器随时加以校准。整个线路此較簡单、灵活,一般地球物理实驗室試制容易,且可根据具体要求加以变动。  相似文献   
995.
我们用新的时间分辨率短至8ms 的2 .6 ~3 .8GHz 微波动态频谱仪在1998 年4 月15 日爆发和1997 年11 月3 日爆发中发现了微U 型爆发。其顶部频率为3 .2 ~3 .4GHz( 相应的等离子体密度:基波:1 .2 ×1011 - 1 .4 ×1011/cm 3 ,二次谐波:3 .2 ×1010 - 3 .5 ×1010/cm 3) ;根部频率为3 .4 ~3 .6GHz;单个U 型爆发的频率范围为60 ~220 MHz ;上升段频漂率为7 ~28GHz/s;上升段持续时间为8 ~24ms;寿命为16 ~48ms;偏振度大于80 % 。在活动区为偶极子磁场的假设下,估计源区高度约为1 .3 ×104 公里,单一环的高度为250 ~800 公里。由此得出结论:1 .由于高频漂率和高偏振度,似乎发现的微U 型爆发不是Ⅲ型爆发形成,而是尖峰辐射(Spike) 形成。2 .我们发现的是小尺度的微磁环,其尺度与Spike 辐射的寿命相当。我们在1997 年11 月2 日的爆发中发现平均周期为数十ms 的准周期振荡群。在高密度流管的磁声波MHD 振荡条件下,可取得磁环半径约90 公里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到微磁环物理尺度的图象  相似文献   
996.
北京天文台1 .02 .0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从1994 年开始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太阳射电爆发171 个,2 .63 .8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1996 年9 月投入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146 个太阳射电爆发。1998 年4 月15 日太阳射电爆发同时在这两台频谱仪上记录到。这个事件在时间和频率上显示了丰富的幅度和结构的变化。发现了微波Ⅲ型爆发对群,并存在着丰富的快速活动现象。取得了高时间分辨率、高质量的动态谱资料,为研究耀斑各种尺度的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7.
本文简述了我国地震标准化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经历的4个主要阶段,基于地震标准发布实施时间及业务领域分布统计对地震标准现状进行详细分析,阐述我国现行地震标准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在进一步研究地震标准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建议,并初步构建了新的地震标准体系框架。通过对现行地震标准和标准体系的分析,提出地震标准化思考与建议,以期为进一步推进地震标准化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8.
本文利用763式地震仪记录的地震瑞利面波资料,用双台法计算出瑞利面波的频散曲线,从而得到相速度.将我国东部地区(99.8°—123.8°E,20°—44°N)分成4°×4°大小的方格,利用代数重建法得出该地区上地幔与地壳的横向不均匀性.对同一地区再进行一次分块,块的大小为8°×8°,考虑到各向异性对面波相速度的影响,利用周期为60 s 的面波相速度资料,反演出我国东部的横向不均匀和各异向性的特征。  相似文献   
999.
通过两种途径分析了王家店水库重力坝在爆破时的地震效应。一是利用实测坝基地振动作为地面运动输入,对坝体进行了地震反应和爆破强度分析,包括具体的振动特性和动力反应。二是通过振动速度分析了坝体混凝土可能产生的最大应力,并与极限强度做了比较,给出了该混凝土重力坝爆破振动控制标准。最后讨论了重复爆破时对大坝可解产生的疲劳影响。上述分析结果表明:最大药量控制在300kg范围内,距大坝1700m处的爆破研究所进行的常年爆炸加工生产,对大坝是安全的,由重复爆炸对大坝引起的低周疲劳影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000.
用二维MHD数值模拟研究了地球磁层顶的涡旋重联和单X线重联,并将两者作了比较。涡旋重联和单X线重联各在Alfvèn马赫数M_Λ大于和小于0.5时出现于向阳面磁层顶。前者所产生的磁岛与涡旋同心重叠;后者磁力线重联仅产生X点,而不闭合形成磁岛,涡旋分布于X点两侧。在涡旋重联的自组织过程中,互螺旋度等近似守恒决定其渐近态的拓扑结构。最后,讨论了这两种重联对通量传输事件所起的不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