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3篇
地球物理   20篇
地质学   8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赵逸才  王开泳  华林甫  王甫园 《地理学报》2022,77(12):2972-2990
行政区划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分析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的时空变动格局和影响因素,能更好地借鉴和发挥行政区划设置在国家与地方治理中的支撑作用。综合梳理国家清史纂修工程《清史·地理志》的考证结果,参考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清代档案、《清实录》《清会典》《大清一统志》以及清代地方志等历史文献,全面分析1683—1911年中国县级行政区划的时空变动过程与演变规律。研究表明:①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主要有9类调整模式,以自下而上的申报调整为主,关键是总督和巡抚的提议权,督抚体制是行政区划调整推进的制度保障;② 行政区划调整的频次受最高统治者的治理理念影响较大,波动明显,雍正朝是清代行政区划调整的绝对高峰期,光绪和宣统两朝是一个相对高峰期,道光、咸丰到同治时期调整最少;③ 县级行政区划的调整以新设最多,其次为改隶和析分,同级变更和合并是频次较少的两类调整;④ 升级、迁治、裁撤、新设4类调整在清代23个省的分布范围较广泛、各省域分布较为广泛均衡,变更专名、合并、改隶、同级变更4类调整的分布范围集中于直隶、河南、山西等省;⑤ 清代县级行政区划调整格局的形成与演化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政治安全和统治方便是决定性因素,总体上体现出层级明确、权责明晰、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的国家治理理念。  相似文献   
152.
153.
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疏与产业空间格局变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有序推进不同类型制造业集疏与产业空间格局变动是优化区域空间组织、提升地区竞争力的重要过程。论文基于区县层面的制造业企业汇总数据,在刻画珠三角城市群制造业集疏及其产业空间格局变动的基础上,建立统计模型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解析。结果表明,空间集聚程度最高的是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次是资本密集型产业,最低的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不同类型制造业空间集疏差异促使城市群“核心—边缘”结构进一步强化,核心城市更加专业化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而边缘城市则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源环境承载力显著影响了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动,核心城市土地资源紧缺促使制造业总体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土地资源更加丰富的地区转移,环境压力促使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产业向环境容量更大的地方扩散,但资源环境承载力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影响不明显。另外,区位与交通条件、经济技术水平、制度与政策等对不同类型产业的作用强度和方向也存在显著差异,共同推动珠三角城市群产业转型与制造业空间重构。  相似文献   
154.
滑坡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我国地域辽阔,有着较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是世界上受灾害影响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2003年7月13日在湖北省秭归县发生千将坪滑坡,由于千将坪滑坡是发生在三峡库区蓄水达到135 m后,因此,受到国内外众多研究机构及学者的关注。本文主要利用千将坪滑坡体上安置的大量GPS监测点,依据监测点在滑坡体上的展布情况及数据完整程度选取特征点进行研究,通过编程建立千将坪滑坡灰色系统GM(1,1)位移预测模型,综合分析预测滑坡变形情况并进行精度评价。  相似文献   
155.
文章针对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不足,以建设温州海洋减灾综合示范区为契机,提出了组织责任、应急预案、预警预报、应急响应、技术支撑与教育培训6个方面的建设内容,构建了市、县、镇、村(社区)四级联动的应急管理体系,在应对2017年"纳沙"和"海棠"台风风暴潮的灾害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打通了海洋防灾减灾的"最后一公里"。  相似文献   
156.
王开泳  王甫园  陈田 《地理学报》2019,74(12):2495-2510
行政区划调整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尚缺少系统的理论解释和方法测度。为了深入地探究行政区划设置和调整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理,本文提出并界定了政区位势理论,构建了政区位势的测度模型,并以重庆市为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认为:① 政区位势是由位能(行政区地域生产要素的配置能力)和势能(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级别的竞争力)构成的概念,行政区划调整可以改变一个地区的政区位势,从而改变其发展的动力和路径;② 由土地管辖权、人力资本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能力、财政分权度和行政分权度等变量构成的重庆市政区位势测度模型可以反映重庆市行政区划调整给其政区位势带来的变化;③ 实证检验得出政区位势提升对地方经济绩效提高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④ 科学合理地行政区划调整有助于该地区整合要素资源,优化行政管理幅度,提升其政区位势,进而拉动地方经济发展。政区位势理论和模型对于行政区划调整的区域效应具有较好的解释力,为各地区行政区划调整规划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也可作为行政区划调整效应评估的实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7.
一种震前超低频密度——应力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发生前天文时纬残差观测数据出现异常,得到了不同天文台观测结果的证实。另外,两种与地震相关的物理量震前地下深部物质视电阻率变化和断层活动矩变化,其物理机制的解释以及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和天文时纬残差有很多共性。而且,这3类观测现象与后续地震的关联方式与国外学者提出的热力学弹性回跳模型符合得很好。本文基于现有观测证据和理论模型的一致性,提出地震前在地层构造中存在一种来自孕震区域的超低频密度—应力波。  相似文献   
158.
胡方泱  杨雷  陈国辉  吴福元 《地质学报》2024,98(5):1615-1636
锂成矿过程中的岩浆- 热液演化过程目前仍不清楚。锆石作为花岗岩和伟晶岩中普遍存在的副矿物,其微量元素成分演化可以记录岩浆演化过程。本文以松潘- 甘孜构造带可尔因地区的花岗岩和伟晶岩中的锆石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原位微量元素分析。锆石的形态结构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与花岗岩中的锆石为岩浆锆石,而伟晶岩中的锆石受到不同程度热液作用影响。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从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到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到无锂辉石伟晶岩到锂辉石伟晶岩,锆石中的稀有金属元素(Li、Sn、Nb、Ta和Hf)和U含量逐渐升高,锆石的Zr/Hf比值逐渐降低。除此之外,太阳河花岗闪长岩和可尔因二云母花岗岩中的锆石具有较低的Fe含量,而无锂辉石伟晶岩和锂辉石伟晶岩中的锆石具有明显升高的Fe含量,且锆石Fe含量与稀有金属元素含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反映出热液作用越强,稀有金属含量越高的特征。热液导致伟晶岩中锆石的U- Pb体系受到改造,使得获得的年龄不可靠,而伟晶岩铌钽矿U- Pb年龄(210 Ma)相对可靠。基于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我们认为太阳河花岗闪长岩与锂成矿伟晶岩没有成因联系,二云母花岗岩与锂成矿伟晶岩具有成因联系,但是二云母花岗岩不是成矿伟晶岩的直接母岩。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Li锆石/Li全岩接近甚至超过1,指示其与全岩成分不平衡,表明岩浆演化过程中曾形成富锂熔体,且富锂熔体的形成与液态不混溶作用无关,而是岩浆分异的结果。富锂熔体可能在区域拆离断层作用下从岩浆体系中分离,随后不断演化形成了锂辉石伟晶岩,而残余岩浆逐渐冷却结晶形成了二云母花岗岩和无锂辉石伟晶岩。基于锆石中的微量元素可以有效示踪锂成矿过程,并且利用碎屑锆石的微量元素特征还可以指示区域富锂岩浆的存在及其形成时代,有望成为示踪区域锂成矿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9.
The regolith samples returned by the Chang'E-5 mission (CE-5) contain the youngest radiometrically dated mare basaltic clasts, which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elucidate the magmatic activities on the Moon during the late Eratosthenian. In this study, detailed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s and comprehensive geochem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CE-5 basaltic clasts. The major element concentrations in individual plagioclase grain of the CE-5 basalts may vary slightly from core to rim, whereas pyroxene has clear chemical zonation. The crystallization sequence of the CE-5 mare basalts was determined using petrographic and geochemical relations in the basaltic clasts. In addition, both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FC) and assimilation and fractional crystallization models were applied to simulate the chemical evolution of melt equilibrated with plagioclase in CE-5 basalts.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melt had a TiO2 content of ~3 wt% and an Mg# of ~45 at the onset of plagioclase crystallization, suggesting a low-Ti parental melt of the CE-5 basalts. The relatively high FeO content (>14.5 wt%) in melt equilibrated with plagioclase could have resulted in extensive crystallization of ilmenite, unlike in Apollo low-Ti basalts. Furthermore, our calculations showed that the geochemical evolution of CE-5 basaltic melt could not have occurred in a closed system. On the contrary, the CE-5 basalts could have assimilated mineral, rock, and glass fragments that have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KREEP elements (potassium, rare earth elements, and phosphorus) in the regolith during magma flow on the Moon's surface. The presence of the KREEP signature in the CE-5 basalts is consistent with literature remote sensing data obtained from the CE-5 landing site. These KREEP-bearing fragments could originate from KREEP basaltic melts that may have been emplaced at the landing site earlier than the CE-5 basal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