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5篇
  免费   380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247篇
大气科学   184篇
地球物理   282篇
地质学   1005篇
海洋学   29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33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06篇
  2020年   93篇
  2019年   114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84篇
  2016年   97篇
  2015年   120篇
  2014年   104篇
  2013年   125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0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31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92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81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大兴安岭新林镇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新林镇岩体位于大兴安岭北部,主要由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二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组成,局部见到细粒辉长岩和闪长岩包体。岩石地球化学和岩石学特征表明,该杂岩体属于高钾钙碱性I型花岗岩。两个花岗闪长岩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分别为(132±3)Ma和(131±3)Ma,属于早白垩世岩浆活动的产物。样品的Sr-Nd同位素组成比较均一,而Hf同位素特征变化较大,其εHf(t)变化介于1.32~8.32之间,Hf模式年龄与Nd模式年龄一致,表明花岗质岩浆主要起源于元古代增生的地壳物质,在岩石形成过程中有地幔组分的贡献。岩体的同位素特征将额尔古纳地块地壳增生时间限定在新元古代,而兴安地块地壳增生发生在新元古代—显生宙,暗示它们具有不同的地壳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992.
993.
葛玉德 《安徽地质》2008,18(2):129-133
阜阳区块位于南华北盆地的周口坳陷东部,面积约11000km^2,占坳陷面积的三分之一;该盆地按照中、新生界构造特征将其划分为六凹四凸;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研究的深化,笔者利用该区地震剖面进行地震层序研究与划分,并进一步进行了沉积相的研究,为该区古生代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4.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results of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n models of nabkha, based on those studied in the Hotan River basin. Semi-spherical and conical models of nabkhas were constructed at a ratio of 40:1 in light of the on-site observation. Artificial vegetation of simulated Tamarix spp. was put on top of each model. Parameters of the shape, including height, width, and diameter of vegetated semi-spherical and conical nabkha, were measured in the Hotan River basin. Wind tunnel experiments on the semi-spherical and conical nabkha used clean air devoid of additional sediments at five different wind speeds (6–14 m/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vegetation on airflow patterns.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vegetation at the top of the nabkhas enhances the surface roughness of the sand mounds, retards airflow over the sand mounds, reduces airflow energy, eliminates erosional pits occurring on the top surface of non-vegetated sand mounds and enhances the range of influence of the vortex that forms on the leeward slope. Vegetation changes the airflow pattern upwind and downwind of the sand mound and reduces the transport of sand away from the nabkha. This entrapment of sediment by the vegetation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ustaining the nabkha landscape of the study area. The existence of vegetation makes fine materials in wind-sand flow to possibly deposit, and promotes nabkha formation. The imitative flow patterns of different morphological nabkhas have also been verified by on-site observation in the river basin.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Journal of Desert Research, 2007, 27(1): 15–19 [译自: 中国沙漠]  相似文献   
995.
汪玲瑶  谌芸  肖天贵  李晟祺  葛蕾 《气象》2018,44(6):771-780
本文首先给出江南地区暖区暴雨的定义,并按天气形势将其分为暖切变型、冷锋锋前型、副热带高压(以下简称副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四类。然后利用2010—2016年5—9月常规和自动站逐时降水等非常规观测资料统计暖区暴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和降水性质等,并对暖区暴雨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分析。最后利用NCEP FNL全球分析资料,基于中尺度分析技术给出四类暖区暴雨的系统配置:(1)四类暖区暴雨均为分散性局地降水,降水多发生于山区、平原和湖泊交界处等不均匀下垫面附近。其中,暖切变型降水范围广、强度最大、极端性最明显且主要位于江南中西部;冷锋锋前型降水集中、强度较大且具有一定极端性,主要位于江南中部;副高型降水强度较弱,主要位于江南中东部;强西南急流主要位于江南西部。(2)暖切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以夜间降水为主,副高型降水集中在午后,冷锋锋前型降水日变化不明显。(3)暖区暴雨由稳定性和对流性降水共同组成且降水量越大,降水对流性越明显。(4)在低层高湿、不稳定能量积聚等有利背景下,暖切变型、冷锋型和副高型暖区降水多由边界层(地面)中尺度辐合线配合高低空急流耦合产生,强西南急流型一般形成于低空急流上的中尺度风速脉动及地面辐合线附近,且低空急流越强,暴雨强度越大。(5)暖切变型和冷锋型暖区暴雨的落区分别位于低层850hPa暖切变以南和地面锋前的显著湿区内,副高型和强西南急流型的暴雨落区分别位于副高内和强低空急流出口区左前侧的水汽充沛且大气层结不稳定区内。四类暖区暴雨常表现为长生命史的移动型中尺度雨团途经山区或河流湖泊等不均匀下垫面时,强度增大、移速减慢,形成暖区局地强降水。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79—2012年日本气象厅次表层海温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前期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并讨论了其可能机制。结果表明,前期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与后期东亚夏季风强弱有显著的相关关系。冬季次表层海温呈现东正西负的类El Nio分布型时,夏季副热带高压偏强,西北太平洋地区受反气旋型环流控制,能将大量的水汽输送到长江和淮河流域,有利于水汽在该区域辐合,为夏季降水偏多创造了条件,此时东亚夏季风活动整体偏弱,反之亦然。但类El Nio分布型对东亚夏季气候变化的影响较类La Nia分布型更显著。此外,冬季热带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可能通过其自身能够持续性地影响东亚—太平洋地区的大气环流异常,次表层海温随季节变化有明显的发展和移动趋势:冬季西太平洋暖池次表层冷(暖)海温不断堆积,沿温跃层向东传播使得中东太平洋次表层海温逐渐变冷(暖),冷(暖)海温上翻加强使得海表温度异常,进一步影响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位置和强度,并在东亚地区形成经向遥相关波列,通过西北太平洋地区异常反气旋(气旋)环流的作用,影响东亚地区大气环流以及气候变化。  相似文献   
997.
从地缘关系视角解析“一带一路”的行动路径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一带一路”倡议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全球治理工程,开辟了政治地理学研究的新纪元,为地缘关系研究提供了大舞台。地理学是从时间、空间和自然—社会系统三个维度理解陆地表层过程的科学,对地缘关系研究具有独特的功能和作用。因此,从地理学视角研究地缘关系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一带一路”是当前最具挑战的科学和政策命题,从地缘关系视角研究“一带一路”,需要加强四个方面的结合:① 在科学思维上,需要还原论与系统论思维相结合;② 在科学数据建设上,需要社会人文与自然环境数据相结合;③ 在科学问题选择上,需要社会过程、人文过程、政治过程和自然过程相结合;④ 在研究方法上,需要经验方法、实证方法、系统方法与大数据研究方法相结合。中国地理学者应兼顾政治地理学科建设、地缘关系的学科交叉研究和“一带一路”全球实践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998.
庆涛  黄绮君  沈澄  朱磊  葛旭阳 《气象科学》2023,43(3):305-315
利用WRF模式模拟在清洁海洋大气和污染大气环境下,气溶胶的云凝结核浓度(Cloud Condensation Nuclei, CCN)对热带气旋的强度变化影响。在污染环境下,云凝结核浓度增多,台风区域云水混合物浓度增大,眼墙附近上升运动减小,而台风外围螺旋雨带对流发展,从而抑制低层入流,台风强度减弱,外围尺度增大。在不同环境场水汽条件下,通过热、动力结构和云微物理量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场水汽条件对台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环境场水汽条件较干时,CCN浓度对台风发展影响作用不明显,台风发展缓慢。而在充足水汽条件下,CCN浓度对热带气旋发展有明显的影响。本文结果表明,在考虑污染情形下台风变化,需要综合考虑环境场水汽条件。  相似文献   
999.
Weather radar echo extrapolation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weather forecasting. However, traditional weather radar echo extrapolation methods are not very accurate and do not make full use of historical data. Deep learning algorithms based on Recurrent Neural Networks also have the problem of accumulating errors. Moreover, it is difficult to obtain higher accuracy by relying on a single historical radar echo observation. Therefore, in this study, we constructed the Fusion GRU module, which leverages a cascade structure to effectively combine radar echo data and mean wind data. We also designed the Top Connection so that the model can capture the global spatial relationship to construct constraints on the predictions. Based on the Jiangsu Province dataset, we compared some models. The results show that our proposed model, Cascade Fusion Spatiotemporal Network (CFSN), improved the critical success index (CSI) by 10.7% over the baseline at the threshold of 30 dBZ. Ablation experiments further validated the effectiveness of our model. Similarly, the CSI of the complete CFSN was 0.004 higher than the suboptimal solution without the cross-attention module at the threshold of 30 dBZ.  相似文献   
1000.
殷明  肖子牛  李崇银  葛耀明  贾亦君 《气象》2016,42(9):1069-1078
通过统计分析,本文研究了强El Ni〖AKn~D〗o年西北太平洋及南海热带气旋(TC)的活动特征并详细分析了造成2015年TC活动的大气环流特征。强El Ni〖AKn~D〗o年上半年TC生成偏多,台风活跃季(6—10月)TC生成偏少,登陆我国TC偏少,TC的生成位置较偏东南,并且台风路径多发生向东北的偏转。2015年生成的TC符合这一规律。El Ni〖AKn~D〗o成熟前赤道西太平洋存在大面积的西风异常,同时El Ni〖AKn~D〗o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区对流活动受到抑制,而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导致热带辐合带(ITCZ)位置偏南,这些因素综合作用导致了2015年台风季TC数量偏少。强El Ni〖AKn~D〗o年台风不但整体强度偏强,个体台风的强度也偏强,这是由于强El Ni〖AKn~D〗o年的副热带高压面积和强度偏小,有利于TC活动的加强。强El Ni〖AKn~D〗o年西北太平洋东南部生成的TC偏多,并且强度偏大;东北部生成的TC偏少。2015年的TC活动特征符合上述规律,生成于我国南海的TC个数少、强度偏小。从路径上来看,2015年台风路径多呈抛物线型,发生了向东北方向的转向,进入我国南海的TC明显偏少,这与副热带高压西伸脊点偏东,西北太平洋上空500 hPa异常的西北气流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