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0篇
  免费   475篇
  国内免费   639篇
测绘学   368篇
大气科学   332篇
地球物理   335篇
地质学   1047篇
海洋学   431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24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105篇
  2021年   145篇
  2020年   128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126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66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63篇
  2010年   132篇
  2009年   179篇
  2008年   116篇
  2007年   145篇
  2006年   103篇
  2005年   103篇
  2004年   102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5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 毫秒
991.
As a more efficient quantitative method for morphological analysis, geometric morphometrics is applied to the flabellate fossils Flabellophyton including Flabellophyton lantianensis and Flabellophyton strigata from Neoproterozoic Ediacaran Lantian biota, South China. Both traditional morphometric analysis (including diverging angle, length, and width distribution) and geometric morphometric analysis [including superposition of normalized area analysis, 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 Bray-Curtis similarity cluster analysis (CLUSTER) and analysis of similarities (ANOSIM)] were performed. The results indicate there are great interspecific morphological differences between F. lantianensis and F. strigata, in addition to some intraspecific variations within each species. Here we preliminarily suggest that the previously defined Flabellophyton should be subdivided into 2 genera at least: one marked by the dark transverse striated structure, and the other without. This recharacterization and reclassification work still needs further careful observation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 with large number of flabellate fossils combining morphology, structure, population, and community-ecology study.  相似文献   
992.
993.
针对杭州部分地区残坡积层厚度薄、地形条件较差的特点,在余杭区鸬鸟镇典型斜坡段,开展了多道瞬态面波和微动探测工作,对这二项技术在斜坡内部结构调查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分别基于频率—波数(F-K)和空间自相关(SPAC)法提取频散曲线,计算得到速度剖面,进而对表层含角砾粉质黏土、全风化凝灰岩、强风化凝灰岩及中—微风化...  相似文献   
994.
目前虽然有许多种方法可以进行构造裂缝预测,但由于碳酸盐岩发育区裂缝发育的复杂性,需要综合研究构造裂缝定量预测的新方法.本文以哈萨克斯坦扎纳若尔碳酸盐岩凝析油田为研究和应用对象,提出了基于GIS系统的构造裂缝综合分析技术,通过构造DEM滤波分析、综合曲率分析、裂缝地形因子分析以及DEM构造应力场分析,提取与裂缝有关的构造起伏变化和侵蚀程度指标,对于碳酸盐岩储层利用DEM进行古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研究古地貌侵蚀和沉积的空间分布情况.根据构造应力场信息,综合分析不同构造部位岩层发生破裂的可能性及破裂程度,预测区域裂缝和局部构造裂缝发育带、发育程度及发育方向,并取得了不错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995.
本文提出一种模型无关、基于均匀地下介质与水平反射层的采集脚印定量分析方法.该方法无需进行费时的三维地震波模拟,以解析的方式直接计算出各种不同观测系统炮检点分布下地震波振幅能量分布情况,进而实现对整个地震观测系统的采集脚印的定量评价.该方法物理意义明确,理论公式简单,能够实现观测系统采集脚印的快速定量分析,从而直观对比各种待选观测系统设计方案的预期采集脚印情况,为观测系统的设计增加了一项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探讨128层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技术在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心率控制在80次/min以下,且心律齐的受检者。随机等分为2组,组1为低剂量组(100kV),组2为常规剂量组(120kV),分别统计两组机器自动得到的平均容积CT剂量权重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并计算出相应的有效辐射剂量(ED)。获得的图像通过双盲法由两位副高放射诊断医师对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按10段评分法进行评分,并记录评分结果;对两组CTDIvol值、ED值和图像质量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组1和组2的CTDIvol值分别为11.35mGy±1.2mGy和22.82mGy±2.3mGy,ED值分别为2.62mSv±1.4mSv和5.27mSv±2.0mSv;两组的CTDIvol值及ED值的比值分别为49.7%和49.7%,两者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两组图像质量均符合临床诊断要求,图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8层螺旋CT低剂量(100kV)冠状动脉成像技术既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剂量同时又能保证图像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97.
辽宁省金自然重砂异常在区域上区带性分布特征明显,在空间分布上划分6个区带.它们受较大规模的构造、赋矿地层、构造岩浆岩带等条件控制.自然重砂异常的形成受控于地质条件、矿物本身的物理化学性质,并与地形、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有关,但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金矿床的空间分布.重砂异常在空间上与原生矿体或含矿岩体密切相关,远较原生矿或含矿岩体范围大.可以利用重砂异常评定一个区域的含矿性和成矿特征,指导找原生矿和砂矿.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肺部恶性肿瘤适形射频消融(RFA)近期疗效及并发症。方法:48例54个经病理证实的肺部恶性肿瘤在CT引导下行RFA,其中11个病灶联合化学消融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和CT扫描监测并发症。术后1个月、3个月增强CT扫描观察近期疗效。结果:54个病灶RFA后即刻复查CT示病灶阴影增大,消融区域密度降低,术后1个月增强CT复查肿瘤去血管化表现,仅病灶边缘强化及肿瘤残留区域强化;54个病灶治疗后3个月复查增强CT,肿瘤完全消失(CR)61%(33/54),Ⅰ期24例,转移灶9个;肿瘤缩小(PR)39%(21/54),Ⅰ期1例、Ⅱ期16例、ⅢA期2例、2个转移病灶;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引导肺部恶性肿瘤RF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999.
本文利用ERA-Interim资料集、HYCOM全球再分析资料以及沿海各站点数据,通过分析比较2005、2011和2012年福建沿海春季(3—5月)气温、水温、风场、流场和降雨数据,探讨了2012年春季水文、气象要素的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米氏凯伦藻暴发的关系。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暴发的大规模米氏凯伦藻赤潮极可能与初春水温偏低,晚春水温偏高,后期海水迅速升温有关:初春(3月)沿海水温偏低,抑制了东海原甲藻的前期孕育;晚春(5月)水温偏高,有利于各种藻类,特别是偏暖暴发的米氏凯伦藻的生长;3—5月海水过快的升温过程,使得米氏凯伦藻成为优势藻种。相对于气候态平均而言,2012年5月呈强北风特性,水体向岸堆积作用明显,有利于藻类在近岸的堆积聚集和种群密度的提高,为藻类的生长提供了稳定的动力环境,促进了赤潮的暴发。此外,2012年1—4月的大降雨量可能为米氏凯伦藻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物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青藏饱和粉质黏土进行开放条件下的单向冻结试验,并结合土样冻结过程的图像数据,分析土样在单向冻结过程中冷生构造的发育和冻胀变形的发展规律,得到以下结论:试样冻结稳定所需时间为26 h左右,基本不受顶板温度变化的影响,但土样冻结后形成不同冷生构造带的位置及薄厚与土样顶板温度(顶底板温度梯度)密切相关,顶板温度越低,微薄层状和薄层状构造带的厚度越大,最暖端厚层冰透镜体以及未冻土部分整体状构造带的厚度越小。研究结果还表明,土样的冻胀变形经历了快速冻胀、稳定冻胀和线性冻胀3个阶段,其中线性冻胀阶段是冻胀发展最快的阶段,也是冰透镜体生长最快的阶段。研究成果揭示了土样单向冻结过程中冷生构造发育和冻胀发展的动态过程,为冻胀机制的认识以及冻胀模型的建立与验证提供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